分享

明明困乏却睡不着?冬季失眠加重易诱发各种疾病,看中医如何调理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21-01-05

冬天,超低温的环境让很多人发现自己“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以前睡眠质量较差的人更是直接持续性失眠了。最近,诊所接待了很多前来调理失眠的患者。11月底来一郑女士,41岁,某国企中层。第一次见面脸色非常不好,厚重的眼袋和黑眼圈,说话都吃力。据郑女士介绍,她进入更年期后睡眠就一直不好,当时也没太重视,觉得过段时间自然会好。今年疫情后情绪上更加敏感,心情很压抑,又非常害怕由此老去。持续的睡眠障碍导致气色、皮肤都不好,白头发也在增多,记忆力直线下降,这让郑女士越来越恐慌和自卑。

去医院看诊,开了堆安眠和抗抑郁药物。服用西药,确实能睡着了,但感官上却更加难受了。靠药物睡着后,第二天依然疲惫不堪,情绪起伏大,很容易莫名其妙的狂躁。连续服用了一个月后,感觉药开始失效了,副作用也更加明显,内分泌紊乱,嘴巴发干,一直打瞌睡但就睡不着。再次去医院,医生建议加大剂量或换药。郑女士选择换药,再断断续续吃了大概两个月,效果时好时坏。进入秋冬季节,随着气温不断降低,西药对肝肾的损伤反应也在不断显现。最大特征就因肾虚导致起夜频繁,靠药物好不容易睡着,结果起夜几次后,回到床上再也睡不着了。这样的折磨让郑女士苦不堪言,加上单位体检发现各项身体机能都在下降,指标多有不正正常,多个脏器亮起红灯。郑女士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下,经过反复思量,决定放弃西药选择中医调理。

常学礼大夫在为郑女士诊脉后,发现她脾胃、肝胆及肝肾损伤都较重,体内有多处寒瘀,主要是长期服用安眠、抗抑郁药所致。调理须从脾胃出发,疏通淤堵的经络,再逐步修复、调理其他脏腑。常大夫为郑女士制定了详细调理疗程计划,以汤药为主,配以针灸和手法推拿,提升调理效果。两周之后,郑女士完全脱离对化学药物的依赖,能主动的睡着了。一个月后,郑女士的食欲基本恢复到健康状态,情绪也趋于平稳,没明显的抑郁感或狂躁感。在和我们谈话时中气十足,并现场演示了常大夫自创的健身操,恢复效果非常不错。郑女士表示会严格遵从医嘱,在这个冬天继续调养,以最健康的状态迎接明年新春。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大以及人们身体素质持续降低,失眠从一个小众问题变成了国民问题。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此外,6成以上90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6成以上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间不足8h。其中,31.1%的人属于'晚睡晚起'作息习惯,30.9%的被访者属于'晚睡早起',能保持早睡早起型作息的只占17.5%。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年轻人睡眠时间更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行各业中,尤其是金融业,睡眠质量低于整体水平67%。

外来医学如何认知和治疗失眠?

在西医学眼里,失眠依然是一病因复杂且未明的疾病。他们认为失眠可能是某些尚未显露出来或已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或来源于精神压力太大及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上存在问题。常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

西医学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两类。原发性失眠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继发性失眠则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

因为至今病因不明,故西医学治疗失眠的手段无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均处于治标而无法治本的状态。药物治疗就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安眠药。安眠药作为第二类精神药品,它的副作用很多。较常见的在服药次日会出现宿醉现象,如头晕、昏昏沉沉等症状,这是因服用安眠药后的睡眠不同于正常睡眠,及安眠药的半衰期较长,次日醒后仍有残余效应等现象。长期服用安眠药会严重损伤肝肾、还会导致出现依赖性或者成瘾性,出现认知、反应、记忆力、智力等方面等减退,中老年人中表现更为突出。很多患者长期服用安眠药导致精神错乱、情绪抑郁、头痛、恶心、呕吐、排尿障碍等,让人苦不堪言。另外,出现耐药性后如果继续加大剂量,将会成瘾很难戒掉,一旦停药,会出现异常的激怒状态和神经质,伴有腹部和胃部痉挛、精神错乱、惊厥、肌肉痉挛、恶心、呕吐、颤抖、异常多汗等症状。当然如服用量过大,就会让人心脏骤停和呼吸苦难,如未能及时发现并救治,就会致人死亡。

传统中医如何认知和调理失眠?

失眠在传统中医里属于“不寐症”的范畴,是指经常不能正常睡眠的疾病。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或时寐时醒,甚至醒后不能再入睡,重则彻夜难眠。早在《内经》中就有不寐症的描述。传统中医认为失眠的主要病因是七情所伤,思虑过度或者饱受惊恐,或体虚羸弱所致。其主要病机在于心胆气虚、脾胃不和、肝胆郁热、脏腑失调导致心神不在其位,魂不守舍而不得安寐。

至于冬天为什么更易失眠?这是因冬天温度很低,人体阳气不足,脾胃运化较慢,不能及时将气血推送到各脏腑及全身,手脚就会冰凉。一旦受凉受寒就更不易化解,在体内形成寒瘀。加上饮食上的胡乱进补、年终压力及劳累导致身体疲乏心情躁郁,很易出现肝气郁结、心悸心慌,更加容易出现失眠的症状。

传统中医调理失眠主要有三种手段:中药汤方、针灸按摩以及运动。通过这一系列方式达到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目的。除了治疗手段,患者也要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作息和运动习惯,才能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

饮食上,患者要杜绝一切生冷寒凉,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生命力的食物,三分荤、七分素,每餐不要饱食,七分饱即可,晚餐要少吃。睡前不饮茶酒,不做剧烈出汗运动,不看刺激性、耗费心神的书籍、电视和手机信息。晚上不能打开卧室窗户睡觉,以免深睡后受到寒凉侵袭,脖子、腰腹部、膝盖、脚踝是最易被寒凉侵袭的部位,随时注意防护,睡觉时尤其要防护好这些部位,避免受凉。心态和情绪上要保持平和,失眠总是不良心态吸引来的。狭隘、自私、竞争、攀比、嫉妒、失悔、生气、仇恨、悲伤、哀怨、傲慢、炫耀、贪婪、放纵、狂喜、自恋所带来的未必是财富、荣耀和幸福生活,也会耗损心神和阳气,加重失眠的症状。快乐是自己主动的选择,更要主动避免心性散乱,放下心里的烦恼、负担,不要把失眠当做洪水猛兽,坚定地告诉自己,自己是健康的,不是病人,自己一定能够健康长寿;放下自己心目中的所有“标准答案”,不再以人云亦云的健康标准为标准,不再以他人的成功标准为标准,自己的身心健康,自己能掌控。失眠在传统中医眼里从来都不是什么大病,调理(治疗)效果非常好。一般病程较长的患者往往对“安眠镇静”的化学药物“又爱又恨”,有停药的需求却没有停药的勇气,不能完全按照中医大夫的医嘱进行调理。传统中医调理失眠讲究回归自然、回归人体本源,尊重生命的自身特性及发展规律,避免用痛苦、对抗、介入式的治疗,说到底,绝不与人体及自然为敌。传统中医的“疗效”归根结底在于病人静心体会并积极配合,只有严格遵循医嘱改变错误的观念和习惯,中草药、针石等手段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在可预期的时间内,达到令人惊喜的“疗效”。

“三分治、七分养”,传统中医的宗旨是身体自身的疗愈,任何医生、医疗都只是辅助、协助,而不是主导。失眠患者寻求中医调理时往往已经采用过外来医学的治疗手段,脏腑被化学药物进一步损伤,寻求传统中医治疗,不能急功近利,以为中医这里的效果应该像化学药物一样“立竿见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失眠不仅涉及身体还涉及情志,虽调理起来不难但也错综复杂,更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当传统中医在循序渐进的进行调理时,患者要充分意识到自身身体的修复机制,需充分地养,而不是身体稍有好转即又开始糟蹋身体,恢复以前的不良生活、作息以及运动习惯。失眠不是不治之症,它只是身体给予我们的警告,是该自我反省,进行调整的时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