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莫要让一群不懂教育且天天还在批判教育的人左右了我们的教育

 成长教育漫谈 2021-12-31

在一篇文章下面看到了一位网友说了这句“一群不懂教育的人却在天天批判教育”让我不由为之赞叹。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当下教育焦虑尤其是家校矛盾激化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这么说不是说所有的家长都不懂教育,事实上“家长”本身就五虎藏龙,有很多人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甚至对教育本身的认知也是专家中的专家。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越是懂的人往往是在从“解决问题”“解决矛盾”的角度去看问题,而越是不懂的人反而往往会选择从“制造问题”“激化矛盾”的角度去对待相同的问题。

如此干巴巴地说可能不够直观,我这里就引用昨天看到的一位家长提出来的问题来谈谈我的个人看法吧。



短短的几句话却展示了这位家长对教育减负、对学校教育教学、对孩子学习的无尽悲哀之情。

大眼一看似乎也会觉得这位家长说的不太有问题,但是细细品味你却会发现他从最基本的认识上就已经出现了问题了。

我写过一篇《为了减压可以吐槽减负,但不要全面否定,因为你可能已经因此受益》,不是什么长篇大论,也就是针对一位教师写了7条对减负不满的信息进行了解读,目的是想通过我的分析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其实在我不满意减负的同时,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已经在享受减负所带来的诸多受益。



我说上面的这位家长对教育本身的基础认识存在问题也不是我胡说的。

他强调自己是在3线城市,强调当地把教育减负政策“曲解”了,但是他没有说到底是如何曲解的。而所谓的“曲解”指的是不顾客观事实或歪曲原意,作错误的解释。

我很好奇他们当地的教育部门到底做出了何种不顾事实、歪曲事实的错误解读。

孩子写作业到10点似乎是有点受不了了,我的理解是他可能是觉得孩子太辛苦了吧。

但是这位家长可知道跟他孩子同龄的孩子有多少人在这个时候才开始他们的拓展学习、补充学习甚至是超前学习?



当然,我们会说我们不跟别人比,我们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甚至末了再来一句“都学傻了”来评价那些努力学习的孩子们。

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我建议这位家长或者是有这样想法的家长思考一下:

1、你为什么认定学习是不快乐的?那你是否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学习呢?但是你都不认为学习能够快乐学,孩子又怎么可能做到呢?

2、你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童年,那么你考虑过他未来是否会有个快乐成年呢?

3、跟你孩子同龄的孩子们有无数人在各种努力,在各种提高,你真的不担心未来孩子的竞争力?



如果你的决定依旧是无所谓,那么其实你还是有的选择的——比如作业问题可以跟老师直接说我孩子不用写或者不用写这么多。

但是你不要试图让所有孩子都陪着你家孩子过你想给你孩子的生活,你不能这么自私的,你也没有权利这么做不是吗?

至于这位家长对教育教育认为高效的教学就是“少而精”就是“寓教于乐”的看法我持保留意见。

其实我们“教”的还够少吗?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不是教的少了,只是考的更多了。



事实上我认为:

1、这位家长可能都没去孩子班上听过几次课,甚至一次也没有过;

2、这位家长可能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个东西叫教学大纲也不曾看过;

我不清楚这位家长哪来的底气对教育教学可以如此指手画脚,是因为他有着多年的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吗?是因为他有很多年的教育学研究吗?

我们不妨看看身边,当然, 看看网络上的很多信息也行,是不是很多压根就没从事过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却时不时就想指挥那些常年从事这项工作且还在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教育工作者们该怎么教。



不是说不能谈,事实上对所有人来说他都有不懂的事情,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去交谈、交流,但是你见过有多少人对不懂的事情会去要求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的?

但是为什么在教育问题上就会有呢?而且还有很多。

我个人分析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其实是在于我们对教育的敬畏、对教师的尊重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当然,这里面的责任也不全是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有些道德败坏的老师也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不是一个你嗓门大你就有理的事情。

教育本身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个人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的事情不是吗?

教育诉求教育需求本就存在千差万别,你觉得学到10点太累,有人觉得学到8点就行了,但是还有人觉得不学到11点甚至12点是绝对不行的……即便是同样都想作业少点的家长出发点也是不同的,有的只是想这位家长一样为了减负,而有的则是希望有更多时间自主安排更适合自己的学习,但是还有人觉得自己不懂、不会安排所以希望学校老师能够多布置点……



真的遇到问题了我建议还是先从自身出发,不要先着急去要求教育多高效,先看看自己的孩子学习上是否能高效起来。并且当你遇到了问题的时候先去跟孩子的老师沟通一下,而不是急于去否定什么,事实上你所看到的问题可能仅仅只是表象罢了。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现在反而觉得民办教育还真的应该再发展一下才行——这么多不同需求的家长真的不能放在一起,让不同需求的家长送孩子去不同特色的学校学习未尝不是一个解决办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莫要让一群不懂教育且天天还在批判教育的人左右了我们的教育,当下的另很多人不满意的减负似乎很多人都忘了也是曾经的很多人“左右”来的……

寻寻觅觅 美好深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