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字相解

 小河水 2021-01-05

古文“可”从口、丂,《说文解字》:“可,肯也。从口丂,丂亦声。”许慎认为这是个形声字,丂(kǎo)是“气欲舒出”。

 

  古体“可”似表示某种吹的的东西,或为原始的笙,这种笙只用一根竹子弯曲而成,发声片是竹片作的。小时候农村很少有乐器,很多“乐器”都是就地取材制作,比如用柳树皮拧笛,吹树叶、禾叶、草叶。北方没有竹子,但有中空的灌木,取一段作笛或笙,将其弯曲或打孔,会改变音调。一般来讲,管子越粗越长,声音越低沉,打弯儿等同于加长,并会改变声调

无论是可、还是丂都是单音,容易做出气欲舒出”发声“可”有一异体“歌”,从哥、欠,旁证是发声的乐器。故古体“可”的字相:吹发声的乐器

吹乐器时。必须换气。“可”这个“乐器”,换气时会稍微停顿,类似用鼻子“哼”。别小看这类似“哼”的一声,日常交流中会有很多含义,需揣摩。字就有这样的功能,试揣摩以下古文中“可”的含义

1、 去不我可。-《诗·小雅·何人斯》

2、 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庄子·天运》

3、 长,可娶妻,富人莫可与者。-《史记·陈丞相世家》

4、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5、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

楷体“可”,从口、丁,字相:口出丁。丁是钉的本字,丁与定谐音,故“可”用于肯定的回答。如:“白马非马,可乎?”“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