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的圆形方孔钱,它的价值怎样呢?

 文瀚乐拍 2021-01-05

自从先秦开始,圆形方孔始终是我国古钱币的主要样式,甚至“孔方兄”也成为了金钱的代名词,不久前有朋友问文瀚乐拍:宣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那宣统通宝就是我国最后的圆形方孔钱了吧?实际上,我国最后由官方制作的圆形方孔钱是民国通宝。


到了清朝末期的时候,很多朋友的印象中,依旧是大量的光绪通宝和顺治通宝在流行,实际上到了这个时期,机器制造的银元和铜元已经逐渐成为主流,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了宣统年间,宣统通宝在流通领域的地位,实际上已经逐渐被铜元所取代。

到了民国初期,翻砂法铸造的方孔铜钱已经渐渐退出了市场。原因很简单: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外来资本的入侵,导致社会上物品因通货膨胀而价格上涨,铜钱的购买力大幅下降,而且,对于铸造者来说,一枚银元可以兑换1000枚铜钱,而与铜钱尺寸相当的铜元,也能兑换10枚铜钱,铸造铜钱的成本高到离谱,实在不如铸造铜元或银元更划算。

尽管如此,普通的一文铜钱仍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计算单位,于是依然有天津、甘肃、云南等少数省份继续铸造圆形方孔钱——民国通宝。


和清朝的铜钱相比,民国通宝的铸造质量明显低了不少。比如天津铸造的民国通宝钱,其实从太平天国开始,天津地区就已经出现了铜料紧张,到了清末民初之际,天津已经无力铸造铜制的一文铜钱,就算有铜也都优先铸造更加流行的十文与二十文铜元,因此铸造一文钱的材料就只能选择了成本更低的铁,铸造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又比如云南铸造的民国通宝小平钱,虽然采用了铜作为主要材料,背后用东川两个字注明出处,但是这种钱的尺寸非常小,只有18毫米,远远小于同时期的清朝制钱和铜元,在当时被不少人当作是恶钱对待。

时光荏苒,到了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民国通宝的价值,文瀚乐拍看到,目前市场上价格相对清朝和宋朝的铜钱,要高出很多很多。因为民国通宝的整体数量实在太少了,在当时,主流的基本货币已经变成了铜元,这种面值更小的制钱,反而无人问津,几乎没有流通的空间,铸造量和存世量都少得可怜,部分优质的民国通宝甚至可以买出几十万的高价。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的一种官方铸造的方孔铜钱,民国通宝有着其特有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意义,自从战国的秦半两以来,2000多年的时间里,最终在民国通宝这里画上了完满的终结。

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种与众不同的圆形方孔钱,不妨勇敢地秀出来吧。

(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