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气韵生动和以形写神

 远山星际 2021-01-05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论气韵生动和以形写神


作者:韩倚云


陈少梅诗书画院
摘要:通过研究古人文献,阐述了气韵生动的内涵,继而论述了气韵生动与形似的标准,以实现以形写神,得出结论:形与神相互依存、互相衬托。神依托于形、形赖神而生动。
关键词:人物画 造型 气韵生动 以形写神


一、气韵生动之内涵
南朝谢赫《古画品录》云:“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画之六法,首先推重“气韵生动。”此处的气韵生动,即晋顾恺之所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此处的“传神写照”,即是把握(传)对象的“气韵”(神)之意。徐复观对其做了精彩的解释:“‘写照’,即系描写作者所观察之对象形象。‘传神’即系将此对象所蕴藏之神,通过其形象表现(传)出来。‘照’可视,而神不可视,神必须由‘照’而显。但更重要的是,顾氏说此话之意,认为写照是为传神;写照的价值,是由所传之神而定。神乃人之本质,必传神,而后始尽到人物画之艺术之真。故‘传神’二字,便形成为中国人物画不可动摇的传统”。所以“气韵生动”一词,在人物画的范畴中,指表现出对象的内在“神采”。不过“气韵生动”一语,在后来,随时代的不同,作者的不同而将其意义多少有所引伸、移转,即从人物画写照时的“传神”范畴转借到后世对画面的气息与笔墨的评价上。
自唐以后,中国的绘画由人物画转向了山水画时,也将“气韵生动”转借在了山水画的评定上了。当然,山水画也需要“传神写照”的艺术表现过程,也需要“气韵生动”。童书业在《云蓝先生膺》一文中对“气韵”做了更具体的分析、研究。认为“气韵生动”由具体的笔墨产生。“‘气韵生动’原是人物画的规范,主要是指画人的神气生动,这是画人物的第一义、龚半千以‘风致’解释‘气韵’,是相当正确的。关于山水画,‘气’由‘笔’生,‘韵’由‘墨’生,‘笔’‘墨’得法,自然‘气韵生动’也。而山水画之‘气韵’与人物画之‘气韵’又不同(花卉画之‘气韵’由‘笔’‘色’生)。所以荆浩之‘六要’不同于谢赫之‘六法’(后来山水画家专一墨法讲‘气韵’是本之宋人的)。‘气韵’虽与‘笔’‘墨’‘章法’等技法有关,但与人品和学问修养,也确有关系。人品和学问修养不高的人,气韵是不会高的”。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里认为画之“气韵”乃为不可学之物,以为:“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者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因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尝试论之。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知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凡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明董其昌在《画旨》里,把画的气韵不可学更进一步论述,云:“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桴郭,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无疑,董其昌与郭若虚的看法相似,即画之气韵与绘画本身技巧无关,而于绘者的人品与思想的精神境界相关。所以董其昌虽对赵孟頫极其推重,却在重评“元四家”时,仍然排斥赵孟頫。估计以赵为宋室后裔而出仕元朝之高官,有人品上的遗憾之嫌疑。所以董其昌在评定画之气韵与人品关系时,就像历代评定某家书法必从其人品出发的方法一样,有理论上的无可奈何。他们的界定与评判虽然武断,却符合中国文人的“诗言志”与“文地载道”的文艺批评与惯例标准,也一贯为文人们所标榜。但董其昌等以人品和画品之“气韵”挂钩,一概抹杀绘画本身的技法,对实际绘画的实现过程并不做太多的研究,也略有欠缺。而以画论画,从图像本身出发,或从作者绘画的惯例手法出发,去分析其背后原因,会给我们对“气韵生动”以全新感受,进而真正知晓“传神写照”所达到的“气韵生动”效果手法与原因。



二、气韵与形似的标准
对人物写真画的“写照”达到“传神”即气韵生动效果的评定标准以及结果,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韩幹和周昉为同一对象赵纵画像写真,虽然二人画的形象都非常的“似真”赵纵,但“赵夫人”评定二画之间有形似与神似之区别。《图画见闻志》云:“郭汾阳婿赵纵侍郎,尝令韩幹写真,众称其善。后复请昉写之,二者皆能名。汾阳尝以二画张于坐侧,未能定其优劣。一日,赵夫人归宁,汾阳问曰:‘此画谁也’,云:‘赵郎也。’复曰:‘何者最似?云:’二画皆似,后画者为佳。盖前画者空得赵郎状貌;后画者兼得赵郎情性笑言之姿尔。’后画者,乃昉也。汾阳喜曰:‘今日乃决二子之胜负。’于是令送锦彩数百正以酬之”。:当今我们无从判断周、韩二人对“赵郎”的写真技术之高下,但依据现有画论记载,我们所能知道的是韩幹为画马行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把韩幹的排名在周昉之下,即周昉为神品中唯一之人,而韩幹为神品下之五,二者悬殊之大,无异于谢赫与张彦远对顾恺之评价上的高下差别。而依韩幹存世作品《牧马图》分析,韩幹不但熟悉人体结构、解剖,而且是构图布局的行家里手,对画面的主客、黑白、疏密、虚实等构成因素的控制与驾驭能力,自有唐以来没几人能超过其艺术成就。所以无论韩与周的艺术水平孰高孰低,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则故事里,得出古人评判画之高下的标准,即“气韵生动”为传神写照的最高艺术标准。
张彦远谈及形神关系时云:“古之画,或能遗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上古之画,亦简意淡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夫象物必在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因此,作画须以表现对象的气质、神态为先,得到“神似”则“形似”自在其中。否则纵使外貌和对象相似,而缺乏对像内部的本质、神采,自然无法达到“似真”。
对于形神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历代的画论皆有争议,并且往往将二者之间对立起来。《历代名画记》里记载:“又画裴楷真,颊上加三毛,云:楷俊朗有识具。此正是其识具。观者详之,定觉神明殊胜。”顾恺之为裴楷画像时,为他的脸颊之上凭空添上几缕胡须,并且效果是“神明殊胜”,通过添加不是真实对象身上所具备的细节,以取得对象的“神情”,达到对象气韵生动的效果。即赵孟顺所云的:“画人物以得其性情为妙”。而老老实实地、一对一地根据“似真”的要求来如实描绘对象的写实绘画,未必能取得对象的神情。但通过凭空想象的手法以取得对象气韵,在绘画上又是高难度。依此技法,人物画家很难确定哪里可以添加几笔,而哪里又可以减少几笔。



三、以神写形的实现
明清之写真家们以为:传神写照须先研究对象之神态特征,而后通过具体技法描绘其形象特征。他们发现:人随着年龄的变化,其相貌特征也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人的性格与性情却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综观历代的写真秘诀,都以传神、取神为第一要务,或者说人的“形”有相同者,但“神”必定没有重复。清沈宗蓦的《芥舟学画编.传神总论篇》云:“画法门类至多,而传神写照由来最古,盖以能传古圣先贤之神垂诸后世也,不曰形,曰貌,而曰神者,以天下之人形同者有之,貌类者有之,至于神则有不能相同者矣”这种通过以研究对象神态为出发点的造型手段,可以称之为“以神写形”,即先要得到对象之“神”,再描写其“形”的绘画过程。“神”者,人之性情、神态,性格也。形体相貌或有相似之处,而性格、性情则难能雷同。故沈宗骞云:“传神固在求肖,然但能相肖,而笔墨钝涩,作法胶固,乌得即为妙手耶!且同是耳目口鼻,碌碌之夫,未尝无好相,而与之相习,渐觉寻常。雄才伟器,虽生无异质,而一段英杰不凡之概,时流溢于眉睫之间,观杜少陵赠曹将军诗可见矣。今人但知死法,不求变化之妙,依样写去,只是平庸气息耳”。
元代王绎提出了一普遍适用之法,即写生时要观察对象平时之音形言貌。王绎在《写像秘诀》中云:“凡写相须通晓相法。盖人之面貌部位与夫五岳四读各各不侔,自有相对照处,而四时气色亦异。彼方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见,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而戒写生时无视对象的神态,一味追求对象外在之形的“似真”。清蒋骥的《传神秘要》云:“画者须未画部位之先,即留意其人行止坐卧歌呼谈笑,见其天真发现,神情外露,此处细察,然后落笔,自有生趣”。蒋骥又深说明:“凡人有意欲画照,其神已拘泥。我须当未画之时,从旁窥探其意思,彼以无意露之,我以有意窥之。意思得即记在心上。所谓意思,青年者在烘染,高年者在皱纹。烘染得其深浅高下,皱纹得其长短轻重也。若令人端坐后欲求其神,己是画工俗笔”
因此,历代画论所云“传神写照”之法,无论顾恺之“以神写形”,还是张彦远“以气韵求其画”,皆注重捕捉对象之神。二者相互依存、互相衬托、神依托于形,而形赖神而生动。
参考文献:
1《古画品录》谢赫撰著。
2《画学集成》,王伯敏,任道斌著,上卷16页。
3《历代名画记》张彦远著。
4《画学集成》,王伯敏,任道斌著,上卷145页。
5童书业.《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上.云蓝先生画膺》,第254页;
6《图画见闻志》郭若虚撰写,《画学集成》,上卷316页;
7《画旨》明董其昌著。
8《松雪论画人物》(元)赵孟頫著。
9《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第三编528页。
10《管锥篇》,钱钟书著。


 

作者简介:韩倚云,女,1977年5月生,斋号倚云轩、倚梅书屋;河北保定人,现居北京市海淀区。工学博士,副教授。业航天宇航技术与机器人,余力为文。北京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陈少梅诗书画院院长。
获《诗刊》2015年度陈子昂诗歌奖之子曰青年诗词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