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方:【诗经】小雅大田注译

 远山星际 2021-01-05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十方:【诗经】小雅大田注译
小雅大田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注释:


戒:成。


事:农事。


覃耜:覃按文义,可释为良。或释覃为锋利,可供参考。


俶载:俶为翻整好。载通兹。


庭:饱满。


是若:是为赞美。若为语助。


方皁:方通房,即谷粒生壳。皁可以字形释为作物生穗,下面十字为茎和两片叶子,上面的白为谷穗。


稂:空穗。


螟螣:螟,《说文》“虫食谷叶者”,主要生活在稻茎中,吃其髓部。螣本义为螣蛇,在此为吃禾叶的青虫。


蟊贼:蟊,吃禾根的虫。贼,吃禾节的虫。


田稚:田中的幼禾。


田祖:农神。


秉畀:秉,秉持。畀,予。


渰:云兴为渰。


祁祁:舒缓。


私:私田。


穧:割下来没有收的禾。


方:东南西北四方。


骍黑:骍为红色的牺牛。黑为黑色的牺羊。毛传“騂,牛也;黑,羊豕也。”豕一般不用在禋祀。


介:求。
 
今译:


大田要种很多作物,已经开始选种,已经选好,已经准备好了该做的事。用我的好耜,翻整好这南亩的土地。播上那百谷的种子,种子既饱满又硕大,先王的子孙表示赞许。


已经结实已经抽穗,已经坚硬已经成熟,没有空穗没有杂草。去除那些螟螣,以及那些蟊贼,让它们无法伤害我田中的嫩禾。田祖有灵,抓住它们投入炎火中。


云聚集起来,慢慢地下起了雨。雨落到我的公田中,然后落到我的私田中。那边有没有收割的嫩苗,这边有没有敛起的禾谷。那边有遗落的禾捆,这边有遗留的谷穗,这些都是寡妇们的可以获利的。


先王的子孙来了,带着他的妻子和儿子。在这南亩举行馌祀,请田神的神尸来享用。到东南西北四方举行禋祀,用那红色的牺牛和黑色的牺羊,加上黍和稷。用来享和祀,用来求得大福。
 
赏析:


本诗可与下面两首诗连读:
《载芟》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良耜》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筥。
其馕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
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戒,郑笺云:“脩耒耜,具田器,此之谓戒”,然而参考戒在诗经中有以下章句:
《大叔于田》: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采薇》: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楚茨》:礼仪既备,钟鼓既戒。
《抑》:用戒戎作,用逖蛮方。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常武》:既敬既戒,惠此南国。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烈祖》: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以及在周易中的章句:
《比》:邑人不戒。
《泰》:不戒,以复。
《小过》:往,厉,必戒。
《既济》:繻有衣袽,终日戒。
可见除“钟鼓既戒”、“既戒既平”用作成,不戒用作不骇外,都用其本义作警惕。亦即在西周可信的两大典籍中,没有一处用作修缮。郑玄所注,不知所本。
因此,戒在本诗可释为成。“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的断句,不应当是“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而应当是“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即大田中很多作物,已经选种子已经选好,已经准备好了该做的事。


覃,程俊英以为通“剡”,即锋利,可能是为了圆“覃,利也”这句话。然而就本诗而言,还可以有其他解释,如参考葛覃,释为长,即长柄耜,或以其甲骨文字形,本身就像一种农具。西周农具多为石器和木器,青铜农具并不多,而且多发现于长江流域。而释为锋利,则应当理解为青铜农具。考虑到西周时期青铜产量有限,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有限的青铜也多被制作成礼器,而不是农具,这从目前出土的青铜农具和木制石制农具比例可知。当然,作为周王的农夫,或许拥有锋利的青铜农具,也未可知。但在没有考古证据支撑的情况下,通为剡还是猜测的成分较大。如果不考虑通假,则依照《良耜》“畟畟良耜,俶载南亩”,可释为良。
俶,诗经中除本诗“以我覃耜,俶载南亩”外,还有《既醉》: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崧高》: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
《载芟》: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良耜》: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而《尔雅》总结《楚辞》、《列子》、《庄子》、《吕氏春秋》诸书,云“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当然,《尔雅》由于成书太晚,仅可以为参考。


从格式上看,“俶其城”与“俶南亩”用法相同,而从本诗及《载芟》和《良耜》的用法来看,都是有了“耜”,再“俶南亩”,再“播百谷”,即“俶南亩”是“播百谷”之前的一个事件,因此俶释为始并不恰当。而从《崧高》来看,是已经“俶其城”,而城里面“寝庙藐藐”。


因此,俶可以释为成就、建成、做好等等,在本诗,则可以认为是播种之前,把南亩的土地翻整好;在《崧高》中,可以释为已经建成了谢邑;在《既醉》中,可以释为善终而且有成就。俶载在诗经中解释比较混乱和矛盾,或释载为从事,或通载为菑,释为翻土,或又释菑为初耕一年的土地。载在此用本义如既、又等不通,因此必定通假,而通假为菑确实错误的,而应当通假为兹。即俶兹南亩,已经翻整好这南亩的土地。


既庭且硕,曾孙是若,庭旧释为挺,若旧释为顺。然参考“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可以看到实函斯活是形容所播种的百谷。因此,本诗的既庭且硕也不会例外,也应当是形容百谷,即播种下去的种子又饱满又大,而不是已经长成的植物又挺拔又大,因为这里刚刚种下,要到二章才开始“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所以这里的“庭且硕”,形容的是种子,是曾孙种下或看到农夫们种下的种子。至于若,旧释为顺,即顺了曾孙的愿望,则太过勉强,是若,是当为赞许,若即样子,或为语助,即看到种下的这些种子,曾孙表示满意、表示赞许。


既方既皁,旧释皁为谷壳已经结成,但还未坚实。但不知所本,应当是从方和坚推测了一个中间态。而从皁的字形来看,下面十字是茎和两片叶子,上面的白如同谷穗。因此皁可以释为结穗。方、皁、坚、好,应当是开始结谷子,谷子渐多结成穗,谷粒变得坚硬,谷穗长成熟。秉畀炎火,则是把螟螣蟊贼捉到后,点起火堆来烧死。秉畀炎火,即抓住这些害虫投进大火中。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云兴为渰,萋为草茂盛,取茂盛义,即云聚集很厚。祁祁,诗经中都可释为舒缓。兴雨祁祁,说明雨下得不大,但对作物而言正合适。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可参照《甫田》的解释。来方禋祀,即来到四方举行禋祀,燔柴后,以黑骍和黍稷在火上燃烧,让上帝嗅享,从而获得大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