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变法”隐藏的治国之道,上及治国理念,下及生活琐事

 读史鸣今 2021-01-05

秦孝公时期,天下正处于你争我夺的战国乱世,但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让秦国处于不败的地位,为日后统一诸国做铺垫。而商鞅变法不仅让秦国变得更加富强,其中还隐藏着非常重要的治国之道,那就是信誉。


  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古代成就君王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家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人信服,只有蠢才才会反其道而行之,治理国家——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国家才会败得一塌糊涂;为人处世——以欺骗获得一些利益救不了致命的伤,反而会失去更多,这不令人心痛吗?

商鞅在制定好法令的时候,没有立即颁布,而是以木杆悬赏的方式让百姓知道法令是真实的。他把一根三尺长的木杆立于南门,然后只要有人将其拿到北门就赏给十金,当时的秦人对于如此古怪的事也是半信半疑,一直没有人相信,直到赏金升到五十金才有人蠢蠢欲动,将信将疑的搬了过去。最后,商鞅立马兑现了五十金,这让周边的百姓都相信他说的话,然后商鞅才颁布法令。这件小事可以看到商鞅的聪明之处,通过五十金来树立自己的信誉,这难道不是睿智吗?


  而法令实施之后,秦国的百姓控诉新法的数以万计,这是因为什么呢?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意思就是说新法不能顺利实施,主要是上层人士带头违反。于是商鞅以“太子违法,处刑老师”以示惩戒,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法令的强制性,自此之后,秦人没有不小心翼翼遵守法令的。


  商鞅通过木杆树立信誉,通过处刑太子老师来践行法令,二者都是信誉的体现,这样也为秦国带来了祥顺安宁的发展景象。秦国的成功是在建立在信誉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树立信誉才能收服人心,而变法的成功也有信誉的功劳。信誉不仅是治国的理念,还是我们生活观念,商鞅变法,胜在信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