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变法和焚书坑儒,一个名垂千古一个遗臭万年,本质却一脉相承

 夏1289辉 2018-11-22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让秦国实现了快速崛起,从而开始走向强大,成为一统天下的最大助力。而在一统六国之后,秦始皇进行的焚书坑儒则遗臭万年,成为秦始皇执政生涯最大的污点。但是我们抛开这两个事情造成的后果,就会发现它们的本质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因为商鞅变法的精髓就是愚民、弱民,而焚书坑儒只是愚民、弱民的一个手段,只是这个手段比较极端,造成影响比较大罢了。

商鞅变法和焚书坑儒,一个名垂千古一个遗臭万年,本质却一脉相承

秦始皇画像

我们首先看下商鞅变法,当时的法令主要如下:一、土地私有,允许买卖,二、奖励耕战、禁止私斗,三、设立县制,国府直管。四、废井田,开阡陌。五、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六、统一度量衡。七、废除世袭。八、改革户籍,实行连坐等。这些法令在当时为底层百姓提供了上升的渠道,激发了朝野上下耕织作战的热情。使秦国一跃成为傲视群雄的大国、强国。但是,我们在其中也可以发现其本质,就是给百姓设立一个之前希望得到的目标,让百姓通过多产粮食,多杀敌人达成目标。同时,用不断战争来充实百姓生活,用苛重的税收来掠夺百姓的财富,让百姓一生只有创造财富,战场杀敌两样事情可以干。其他的一概不准,否则轻则杀头,重则连坐。让百姓成为国家的财富机器,战争机器,这就是愚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法的核心思想。

商鞅变法和焚书坑儒,一个名垂千古一个遗臭万年,本质却一脉相承

商鞅 剧照

而商鞅愚民、弱民的理念,在《商君书》中也多次提到。如在《商君书.定分篇》中就明确提出“民愚则易治”。

国贫而务战——毒生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

这个六虱,《商君书》中也有明确的解释,就是指诗书、仁、义、孝、贞廉诚信、和平六项(按照现在来看其实为七项廉、诚信),一个国家没有这些,国家必定强大,如果有了这些,国家必弱。这些按照现在的眼光看,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是在商鞅看来,这些全都是阻碍国家强大的绊脚石。因为这些东西可以让人有思想,不利于统治集团的控制。此外,在《商君书》中,还有多次提到愚民、弱民的概念。并且单独将“弱民”作为一个单独的篇章列出。可见愚民、弱民在其理念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还以严刑峻法来控制百姓,管理百姓,让百姓完全没有,也不敢有独立的思维能力。这样看,表面上秦国最早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实现了人人平等,其实这是一种更加恐怖的高度集权行为,整个国家的百姓都成为统治阶级的奴隶,只会听从国家的统一号令,成为国家机器。也正因如此,在春秋战国在那个百家争鸣的年代,在秦国本土始终没有出现过能够经国治世的能臣,或者著书立说的大家。就连包括商鞅在内的几代统领国政的宰辅大才,均是从中原六国而来,而秦国诞生的只是司马错、白起、王翦等军事将领。

商鞅变法和焚书坑儒,一个名垂千古一个遗臭万年,本质却一脉相承

商君书

接着我们再来看焚书坑儒。秦国一统天下初期,秦始皇先后实行了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方面的工作,力图实现真正的天下一统,这其中也包括文化和人心。而当时的情况是,中原大地群雄割据的分裂状态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各个诸侯国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系。天下各个学说林立,秦国之外的其他诸侯国因当时相对开明,百姓文化程度较高。相对于秦国百姓来说,对待朝政,法令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儒家学说初期所推崇的“礼仪廉孝悌忠信”以及广开言路,全民参政的政治主张使得儒家子弟抨击朝政、反对秦法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到了秦始皇对于国家的统治。也就使他下决心继续沿用商鞅的主张,以严酷的法令来推行一系列愚民、弱民的国策。

这些法令有下令焚烧除了《秦记》意外其他各国的国史,对民间私藏的《诗》、《书》全部列为禁书并要求上缴焚毁,百姓擅自议论禁书的处死,民间士子只能拜官吏为师学习法令,禁止开办私学,如果违反,同样是处死。公元前212年,卢生、候生替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失败之后,由于他们擅自从各个方面谈论秦始皇,在秦始皇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坑杀方士460余人,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焚烧坑儒。

商鞅变法和焚书坑儒,一个名垂千古一个遗臭万年,本质却一脉相承

焚书坑儒

这些方面已经充分体现了秦始皇在治理国家时对于愚民、弱民国策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可以说这是在秦统一之后对于商鞅变法的延续。但是,在商鞅变法时期的天下大势需要一个国家迅速崛起,打破旧的思维和传统,去推行一种全新的治国理念和学说。商鞅的变法在现在来看确实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抛开这些影响来说,在当时是他让秦国快速强大,为其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所以说他是顺应时代的,他是成功的。

商鞅变法和焚书坑儒,一个名垂千古一个遗臭万年,本质却一脉相承

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

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时期,国家已经实现了大一统,百姓经过百年的战乱继续休养生息,况且在经济、政治方面的统一相对比较容易,而在文化方面则需要逐步的引导和融合。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秦始皇急功近利的极端行为势必会招致社会的强力反弹。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焚书坑儒对于法家以外的其他文化学说来说算是灭顶之灾,但是这些学说并没有因此而灭绝。反而这样的行为将天下士子之心丧失殆尽,最终招致群雄并起,祸乱天下,成为秦帝国的覆没主要因素。

商鞅变法和焚烧坑儒一脉相承,结果却大相迳庭,原因就是一个顺应了天时,一个丢失了人心。

商鞅变法和焚书坑儒,一个名垂千古一个遗臭万年,本质却一脉相承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