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大城市开一家小饭馆|彦平·早茶夜读720

 早茶夜读 2021-01-05



720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在大城市开一家小饭馆

文/ 彦平
35岁,编辑

━━━


导语

老建筑不只有怀旧的价值

我一直有个想法,想在退休之后和闺蜜开个小馆子,地点就定在通州,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老姐妹面馆”。每天早晨做几样卤,轧一些面条,卖完就关门。只为有个事能让自己忙起来,赚点小钱补贴老年生活之用,还能和闺蜜在一起互相照应。

选址选在通州,因为那里比市区三里屯商业街之类的租金低,而且到时俩老太太肯定拼不过那些精力充沛、点子频出的店家,人家可能全部的精力都在一个店上,他们的节奏快、利润高,雇得起员工,如果在商业街,除了很容易被这种店淘汰掉,也可能被财力雄厚的连锁店比如和合谷、南城香挤掉。所以“不求上进”的小店要开在成本低,风险不那么高的地方。

按《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简·雅各布斯的理论,这种店铺要在大城市里活下去,最好甚至只能去找那些“老建筑”。这里说的老建筑不是古迹,更是指普通的价值不高的破建筑,旧楼房。

假使我们的面馆很受欢迎,成功激发了俩老太太追求财富的野心,可以照此模式开更多的店,那也是以后的事了。已被验证可行的旧点子可以到新建筑里去实践,但我们的第一家店,肯定只能开在老建筑旧建筑里,因为雅各布斯说,新的主意只能使用旧建筑,——它经历不起在新建筑中的风险和失败的过程

雅各布斯帮我算了一笔经济账,旧建筑便宜,是因为新建筑需要收回投资成本,当然租金比已经折旧的旧建筑更高,老建筑虽然要增加一些维护费用,但除非它是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并不会支出太多——相比新建筑的投资成本,不值一提。而且作为旧建筑,它没有很快被地产商投资人看中做推翻改建,说明这一“商圈”竞争的激烈程度相对来说不会很高。

雅各布斯在书中提醒我们,看看周围开在新建筑(想想凯德MALL、大悦城、万达广场里的商户)里的是不是连锁商店、饭店和银行比较多,而那些文具店、杂货店、五金店、工作室,以及那些“在一个屋子里放一张桌子就能挣点小钱的人”,这些商户是不是往往会使用老建筑。

以上是老姐妹面馆选址要考虑的第一条,第二条原则是尽量选择建筑年代不一,建筑有新有旧的地区,雅各布斯说,有老建筑的地区能增加这个地区的多样性,即“包容了高产出、中产出、低产出和没有产出的企业的混合,尤其是在孵化新的小的企业方面。这样的地区也能拥有商业的多样性,更充满活力”。

对于保存老建筑,我原来的认识只是出于怀旧的心里,以及保护传统文化的情感需要,它们只是一种温情的、文化的、审美意义上的存在。前两周我去北新桥东直门一带寻访京杭大运河的旧仓遗址,海运仓胡同、北新仓等等。那里胡同如迷宫一般,房屋低矮,遇见大妈穿着睡衣出门倒垃圾,大爷们穿着背心裤衩趿拉板儿在下棋闲聊,然而三百米外就是东直门来福士广场,大楼高耸时尚,手捧咖啡脚蹬高跟鞋的职场佳人进进出出。当时只是感动于这种不同形态生活的混搭所散发的包容。

但雅各布斯的话让我在不一样的层面认识了旧建筑的价值:“旧建筑将会成为这个地区必要的、有重要价值的庇护所,成为很多中等、低等和无产出的企业的栖身之地”。来福士中的是“那些能够负担得起昂贵新建筑成本的企业”,而胡同里的奶站、小卖部等夫妻店,还有藏在里面的很多“在一个屋子里放一张桌子就能挣点小钱的人”这样的小商户。如此一来,新旧建筑的各取所需式的使用,能增加这个地区的活力和吸引力,会给人们提供更多方便,拥有更高的活跃度。老建筑在一个地区之于小商户和大商场都有必要。

开一家小饭馆选址要考虑的因素肯定不止如此,比如雅各布斯还提到要选择街道比较短,也就是拐弯频繁的街区,以及人们到这个街区来最好有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选择老建筑以及有新老建筑混合的街区只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因素,不过好在这些条件往往不是彼此独立的,通常符合一个条件的地方往往其他几个条件也会满足,它们常常彼此融合。

希望二十年后,我的老姐妹面馆能在通州寻到合适的地点,如约开起来。

补充:

我听说这本书的时间很久了,当看到这个月的主题书是它,就去网上搜索“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然后下单、收到书、开读。直到读了三分之一,在网上偶然间看到有人写:“原来这本书的名字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而不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我回读了一遍这句话才发现,自己和这位发感慨的人一样,一直以为书名是后者。

这是我对这本书的题眼“死与生”的第一次觉察,虽然书已经扫读了三分之一。

差不多去年这时候,“读城”策划中,
“死与生”,也总被写成“生与死”

第二次觉察是看洞主的文章里介绍雅各布斯和摩西的城市规划理念,谈及二人的区别:

摩西,经历过精英教育,深受柯布西耶“明日城市”和“光辉城市”理念的影响,是一个极具野心的城市规划大师,拥有改变和创造城市的行动力。他把自己看作新世界的建设者,认为那些阻碍发展的像“癌细胞”一样的旧城市应该毫不犹豫地拆掉。

雅各布斯,记者出身,曾生活在纽约大学和格林威治村,她反对那种人为操控的、自上而下的集权式城市规划方法。格林威治村有纽约最文艺的社区和开放的街区生活,对她而言,人们生活在自然形成的、密度合理和多样性丰富的街区之中,凌乱是天然而必然的存在,当然也是美的。


至此,我有一个隐约的认识,但可能表述不清,即摩西对城市规划的理念透露着“未知生,焉知死”的观点,大部分人可能与我和摩西一样,是不自觉地持这种认识的,就像我下意识地把这本书的书名读成“大城市的生与死”,先有生,后有死,不是吗?但雅各布斯的理念让人感觉是“不知死,焉知生”,能看到她对大小经济体的混合存在、对各种多样性的强调。她提到大企业是由小企业生长而来的,有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她对新老建筑有很具有启发性的辩证的认识;她谈论建筑、建筑群、街区就像在说自然的有机体那样,谈它们从生到死,死而复生,相辅相成的循环和存在。

在论及这些时,雅各布斯不是仅沉浸于玄学式的思考,还分析其中起作用的经济行为和规律。能看到“死”,才能发展“生”,才能“起死回生”。在改造旧城的方面,如果让我选,我会选择站雅各布斯这一边。因为摩西的理念会产生由于建设导致的破坏式的后果。雅各布斯能看到衰败,并且接受衰败是建筑和街区一种常常发生的自然现象,并有耐心地应对。



今晚二条

有钱人能不能感受到荣誉感

我们对城市的喜欢和抱怨
应该指向什么呢?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纽约到底好在哪里?| 在中国,真的存在街头文化吗?|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