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摆件|邱小石·早茶夜读780

 早茶夜读 2021-01-05

780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一个摆件

文/ 邱小石
70后,(消失的)读易洞洞主

━━━

为了读《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有更多感受,我去了一趟明城墙遗址公园。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写于一百年前。当时,内城九座城门,“除了德胜门,其他各城门的门楼都得以保存下来。”作者喜龙仁还感叹说:“如果这些门楼受到损毁,北京的建筑群将失去最独树一帜的风格和最壮美的景色。”但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些城门只留下了正阳门(前门)。

在书中,关于位于南城墙的这一段,即今天的明城墙遗址公园,从崇文门到角楼,喜龙仁有不少记录。本书中对崇文门也有很详细的描述,当然崇文门已消失不见,只留下城墙残垣和最东端的角楼,供人想象。

明城墙遗址公园有30个车位,似乎已经足够。公园部分已经是附近市民休闲的一处公共场所,公园对面便是密集的高层居民区。而角楼部分,门票10元。我想,来往北京的游客把这里当作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极小。

角楼是全国遗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建筑。行驶在北京的二环上,这是为数不多的让人还能感受到一点京城历史场景的景观。角楼内部设有介绍北京城门的博物馆,每一座城门都做了模型。但是,模型上满布尘土,展陈内容、设计、材料都非常草率,就像小学生的手工作业。而博物馆内的大部分面积,展览着一个和城墙完全没有关系的全民健身图片。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可理喻。游客中心也是异常单调空洞,我只停留了一分钟便离开了。心想,哪怕摆两本《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也好啊。

角楼似乎更适宜远观,与角楼相比,城墙有意思多了。1.5公里长的修旧如旧的城墙,“残”得刚刚好,有古朴劲儿。间隔约百米凸起的马面,让城墙变得雄伟又富有变化的韵律。步道逶迤,漫步其间,城墙时而藏于大树与植被之后,时而排山倒海迎面而来。墙上的那些砖石,则袒露着时光的力量。1.5公里的长度,足以借助遐想曾经延绵不绝的北京城墙,如果没有南侧道路汽车噪音不断地打搅,如果你的眼睛里只有古树留在残墙上的斑驳身影,喜龙仁当时惊心孤寂的感受恐怕就不难体会了。

公园景观设计整体不错,但其中仍有显见的不讲究之处。部分段落贴墙根种植的芦苇分外出彩,但在草坪上栽植矮的小树种凌乱而且多余;色彩不明、表达粗躁的雕塑与公共告示,更像人脸上无法忽略的疤痕,影响了场所纯气场的纯粹感。城墙、大树、草坪、低矮灌木、座椅,足矣。

离开时,我站在崇文门向西望去,车流不息,而笔直街道的尽头,正阳门孤零零地立在中央,就像一个突兀的摆件


今晚二条

要依汪曾祺

三校师生还得多走两千里

我愿意是个疯子
可以不感觉自己的痛苦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老北京”存在于现代化的时差里| 沉默是箭楼的陪伴| 喜见故宫通公交| 为了读懂北京,我去了趟正定|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