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感觉走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做真实的教育
真实是一种信仰
摘要:培养某种“感觉”,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

跟着感觉走

小时候,有首名为《跟着感觉走的歌》,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到:跟着感觉走,紧拉住梦的手,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温柔,心情就像风一样自由,突然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我。这首歌之所以“火”的原因在于,揭开了“感觉”的神秘面纱的一角,让人们对无法言明的“感觉”有了点感觉。

培养某种“感觉”,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最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它对数感的解释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多次提到语感,如:“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等;新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虽未明确提出乐感的概念,但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语感、数感、乐感等是人们较为熟悉的说法,但具体如何,似乎又很难说清楚。不仅这几个学科有“感觉”,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需要“感觉”,例如,地理教师认为学生的“图表感”很重要,美术教师认为学生的“色彩感”很重要,品德教师认为学生的“规则感”很重要,等等。“感觉”,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其实在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夏丏尊先生最早提出语感的概念,他对语感的定义有助于我们理解神秘的“感觉”。他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为了更好的帮助人们理解“语感”,夏丏尊对“语感”作了进一步的描述,他认为:“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从这些并不系统也不规范的定义表述中,我们还是能够把握一些“感觉”的特征,对于在教育教学中培养某种“感觉”,有些启示和裨益。

一是“感觉”具有一种灵敏性。读一段文字,便立即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妙处,这是语感;看到一组数字,便很快发现其规律或联系,这是数感;听一段音乐,便迅速把握其节奏和旋律,这是乐感。这些“感觉”好像就潜伏在人的大脑中,一旦被触动便立即跳出来;二是具有个性化。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尽相同,虽然都是喜欢,但喜欢的角度不同,虽然都被感动,但感动的程度不同,等等;三是具有发散性。“感觉”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旦被激发触动,便像挣脱了樊笼一般,雀跃着奔向四方。

正因“感觉”具有如上特性,所以在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最基本的作用是让人具有某种灵性——迅速的掌握某项技能、解决某种问题。有时候我们问孩子:“你是怎么想到的?”孩子一脸茫然,说不清楚。这就是“感觉”在发挥作用。其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更加丰富而饱满的生命质感。一个感觉敏锐,丰富而深刻的孩子,不仅表现的更加聪明,而且会收获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生。

心情就像风一样自由,突然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我——这既是一种神秘的感觉,又是感觉带来的神秘的体验。培养感觉很重要,如何培养,下周再谈。



封面及文中图片均为顺义教研孔建斌老师摄影作品,特此鸣谢。

原创文章 谢绝转载 欢迎分享
微信号:jiaoyu_rensheng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