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之患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话是孟子说的,而他本人,一辈子孜孜不倦为人师,连国君都不放过。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好为人师者只会教训别人而不善于反思自己。为人师何以成为人之患?这要从两方面说,一是于己,一是于人。

于己而论,好为人师者往往自以为比别人高明,想的比别人全面、深刻,说的比别人漂亮,做的比别人好,等等。暂且不论是否真的如此,有了这样的念头,便自然而然的面露得意之色,环顾四周,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危险潜伏其中,还是两方面。一是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内驱力不足了。既然谁都不如自己,那就没有努力的必要了。自满是退步的开始,正所谓不进则退;二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自己确实比别人强,还不注意收敛锋芒,定然会遭遇各种暗算。古今无不如此。总的来说,好为人师于己而言,危机四伏。

于人而论,好为人师者往往会给别人带来压力,带来不适感、不安全感。让别人不舒服,最终的苦果肯定自己来吞。

孔子,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在后人心中神一样,几千年屹立不倒,虽然毁誉聚讼不止。但是,他这一辈子,并不顺利,东奔西走,四处碰壁,“惶惶如丧家之犬”。何以至此?无非是好为人师。别看他标榜“述而不作”,还提出“敏于行讷于言”,但自己却喋喋不休,教训这个,教训那个,留给后世一大堆“子曰”。他以为自己宣扬的是大道,却不知道自己的大道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心灰意冷之际,他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理想无法实现,他也心生退意,架一叶扁舟,傲游大海之上。他说,到这时候,能够追随自己的,恐怕只有子路了。“子路闻之喜”,他听了当然非常高兴,以为这是老师看得起自己。没想到,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孔子说,子路勇猛过人,这一点比我强,但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可取之处了。一瓢凉水,浇到子路头上。到了这般地步,还念念不忘指手画脚,其好为人师,已臻化境,难怪没人敢用。

另一个例子来自西方,和孔子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当,地位也不相上下,其好为人师比之孔子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叫苏格拉底。他的下场比孔子还要惨。每天他无所事事,在广场上溜达,逮着一个人就开始发问,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问个不休,直到把对方问的哑口无言、自相矛盾,不得不认同他的观点为止。后人称之为“催产术”,也有称之为“诡辩术”的。不可否认,他的行为对于开启民智传播知识功莫大焉,也正因为如此,他在西方文明史上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也不可否认,他给当时的统治者和普通民众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谁愿意让自己所信奉的东西被他三问两问就彻底摧毁了呢?就像被扒光了示众一样。普通民众就不要说了,那些位高权重有头有脸的人物,也被他问的左支右绌,颜面大失,以至于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青年,整天围在他左右。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你刚有点新想法,没来得及沾沾自喜呢,经他一问,不仅全然站不住脚,而且漏洞百出,显得那么幼稚。表面上你会感谢他,但心里呢,你会不会很讨厌他,却拿他没有办法?苏格拉底的命运可想而知。

雅典公民代表大会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前后投了两次票。第一次投票裁定苏格拉底是否有罪,投票结果是280:221;第二次投票裁定是否要判他死刑,投票结果是361:140。从两次投票结果看,第一次的投票还比较接近,可是第二次,却是压倒性地要求处死他。为什么?因为第一次投票后他有一次为自己申辩的机会,可是在法庭上,他好为人师的毛病又犯了,问了人们很多谁也无法回答的问题,通过暴露别人的无知而显示自己很牛,再次激怒了大家,于是就有了这个结果。他拒绝用财产赎罪和逃跑,说明他愿意用生命为自己的好为人师买单,饮鸩之前还不忘对身边的弟子传经布道。这点倒是令人佩服。

于人而论,好为人师让别人不舒服;于己而论,好为人师让自己有危险。所以,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为师者,不可不引以为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