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寨主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大寨主

作者:李广生

需求是动机的核心。人不会无缘无故去做一件事,动机总是来自于某种需求。它们或清晰——你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什么并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或模糊——似乎是莫名其妙的、冥冥中某种力量左右着你的行为。
人是受需求支配的动物,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自然界的其他动物没有任何区别,人类同样有对食物、睡眠、繁殖后代的需求。虽然我们不知道动物是否有其他需求,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有更高级的需求,比如尊严感、荣誉感、归属感、自我实现等等。除了本能的、动物性的需求,人类还有精神性、社会性的、价值性的需求。各种各样的需求汇聚在一起,不是单独发生作用而是形成合力,构成一个人采取某种行为、参与某项计划的动机。
有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后天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
人的学习行为也是在需求的驱动下发生的。人们常说“如饥似渴地学习”,这恰恰说明了学习和进食、饮水一样,是满足某种需求的行为。正因为如此,学习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就像酒足饭饱一样。那些宣扬学习是痛苦的观点,并不把学习作为对需求的回应,他们并不知道学习和吃饭、睡觉以及性一样,都是人的内在需求。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动物行为学家克拉克.赫尔通过研究走迷宫的老鼠(很多心理学家偏爱此项研究),得出一个关于学习的公式:学习=动机*习惯。法国人安德烈.焦尔当,他是著名的认知科学专家,在那本名为《学习的本质》一书中,他把这个公式改写为:动机=需求*价值。他认为人是一部学习的机器,动机则是他的发动机,不仅让学习发生,而且为维持学习提供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但一谈到如何培养或激发学习的兴趣就哑口无声了。兴趣这位老师有点偏心,总是垂青那些学习好的孩子,而对于存在学习困难的孩子,它们也跟现实中的某些不负责任的教师一样,不予理睬放任自流。如此偏心又怎么能够成为最好的老师呢?
既然兴趣如此重要,我们有必要对它深入研究。兴趣的本质是什么?
有两个事实有助于我们理解兴趣。一是对一个个体来说有的兴趣是伴随一生的,有的兴趣是阶段性的,他可能终身对一样东西感兴趣,但不可能只对一样东西感兴趣。二是对一个群体来说他们可能存在共同的兴趣,但一定存在各自不同的兴趣。这个两个事实告诉我们,兴趣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深入兴趣的内部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事物还是某些人极其古怪的兴趣,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兴趣最关键的在于能够给人带来正向的积极的心理体验,比如快乐、激动、成功等等。这不正是需求得到满足的心理感受吗?我们可以把兴趣视为某一事物与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的普遍的或特殊的需求的耦合。儿童普遍对故事有兴趣,因为故事能够满足他们认识更广阔的世界的需求。长大了,一些人就不喜欢故事了,因为他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他们渴望感受真实的世界。但还有一些人依然喜欢故事,把听故事的兴趣转移到阅读上,他们需要在真实的世界和虚拟的世界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兴趣是需求的产物。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兴趣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了。
不仅兴趣,包括求知欲、好奇心、理想、愿望、激情、冲动等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的因素都与需求有关。需求是动机的核心。它就像一位据守山寨的寨主,下面有一群好汉,个个武艺高强,但都惟他马首是瞻。一个名叫兴趣的好汉说攻打东边,可一个叫成就感的好汉说攻打西边,两个人争执不休,最后寨主做出决断。
动机是以需求为核心建立的动力机制,它开启学习并维持学习。
备课时要备学生这一点教师都非常清楚,但如果不把学生的需求加以考虑则是重大的缺陷。许多教师不愿意承认或不乐意面对的是,每个孩子在学习一门课或一节课前都这样想:我为什么要学它,它跟我有什么关系,学习它有什么用处,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有些教师上课前喜欢问学生:你们喜欢学习这节课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教师便认为这是尊重了学生的需求。恰恰相反,是学生知道教师的需求是什么,他们用异口同声的回答满足教师的虚荣心。
关注学生的需求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但值得教师为此花些心思。
首先要明确的是:不仅仅满足需求。需求与满足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张力,也可以理解为一定的距离,正是这种张力和这段距离才创造出动力使学习发生。如果仅仅满足需求的话,可能不但不会促进学习反而会阻碍学习。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需求,创造学生的需求,让他们不断有新的需求产生,从而为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真正的挑战其实在这里。有的教师在教学开始用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可没多久新鲜劲就过去了,学习就像一辆没走多远就燃油耗尽的汽车,停了下来一动不动。教师不去反思自己反而一味埋怨学生,便又开始挥舞“大棒子”或抛出“胡萝卜”,用“威逼利诱”的方式推进学习。
第二要清楚的是:需求是有层次的。有些需求是基本的需求,有些需求是高阶的需求,马斯洛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深入理解。基本的需求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它所驱动的学习往往是流于表面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是诱发深度学习的动力。深度学习是在学习者对自己有更高期许的前提下产生敢于接受更大挑战的行为。即时的需求得到迅速满足容易造成一种假象,让师生都拥有一种成就感,却没有意识到学习可能因此停止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基本需求,更有善于激发他们的高层次的需求,不仅要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还有鼓励他们迎接更大挑战。
第三是要牢记:是学生的需求而不是教师的需求。教师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用自己的需求替代学生的需求,这一点尤其重要。我们也曾是孩子,但走上讲台之后就很快把这一事实忘得一干二净。那时候我们多么希望老师理解自己,而成为教师后我们又如此武断的要求学生理解自己。不要猜测,要真诚的面对并认真的研究学生的需求,研究你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的需求,这是教师应尽的责任。简简单单写个评语、给个分数,教师的工作不应该如此肤浅,你需要知道站在你面前的孩子,他是谁。
第四是要警惕:影响动机的各种因素是共同作用的,他们可能相互促进,也可能相互抵消。教师需要做的是培育那些更有利于学习的需求,帮助它坐稳寨主的位置。晁盖做梁山寨主时群雄聚会的地方叫聚义厅,宋江做寨主后改为忠义堂,好汉还是那群好汉,结局却令人唏嘘。需求主导着学习,但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只有一种需求,你要帮助他们认识这些需求,扶植一些,抑制一些。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