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24)乾隆不同地位的碗、壶、祭祀用瓷!

 RK588 2021-01-06

打开乾隆瓷器的拍卖记录看,没想到乾隆的瓷胎珐琅彩碗获得的追棒最高,说到最美的瓷器艺术品,瓷胎珐琅彩的艺术品最美,都说最美的珐琅彩都在台北故宫,因为他们宣传的多,专项展览做的多,自然认为雍正、乾隆的珐琅彩好像就是他们的最好。
雍正琺瑯彩瓷藍鵲竹石碗、雍正琺瑯彩瓷五色牡丹碗、雍正琺瑯彩瓷節節報喜把壺、雍正琺瑯彩瓷虎丘山水碗、雍正琺瑯彩瓷玉堂富貴盤、雍正琺瑯彩瓷孔雀圖碗、雍正琺瑯彩瓷五倫圖碗;
清乾隆磁胎洋彩紅地团花山水膳碗、清乾隆珐琅彩芍藥菊花橄榄瓶、清乾隆 磁胎洋彩汝釉碧桃诗意双陆瓶、清乾隆珐琅彩紫地开光灵仙图瓶。个个价值连城,个个都难得一见。认真的看他们,不如认真的看拍卖行的乾隆珐琅彩的小碗。
佳士得拍了一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1.5亿港元;

苏富比拍了一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1.69亿港元,雍正的珐琅彩小碗没有过亿元,可能最好的雍正珐琅彩小碗还在台北故宫。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


拿出这么多的价值连城的碗来比较就想说明一件事:
一、不同的地位,不同的碗
生活用瓷是皇宫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小到牙签盒,大到龙纹大缸,无一不精,无一不奇。
不同的地位,就有不同的配置,不但数量差距大,画片也有统一规则!

清乾隆粉彩锦地开光花卉诗文牙签筒

清代规定,里外黄釉龙纹为皇帝所用。
皇帝、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外黄内白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绿地红龙器;答应用各杂色瓷器,皇子、福晋用各色瓷器。

黄釉暗刻龙纹碗

皇子侧福晋用各色瓷器不分等级,后宫人都可以用。在数量上,等级越高数量配额越多。
皇太后、皇后各拥有1000多件。皇贵妃占有百余件,妃、嫔、贵人不足百件,常在就更少了,30余件。

乾隆蓝地黄龙盘,对比一下就知道是谁用的,原来认为龙纹属于皇帝专属,这么看来妃子也可以使用,可见龙纹的使用器有多少?
《国朝宫史》(卷一七经费条)中曾有如下记载:
皇太后“黄瓷盘二百五十,各色瓷盘百;黄瓷碟四十五,各色瓷五十;黄瓷碗百,各色瓷碗五十。”
皇后“黄瓷盘二百二十,各色瓷盘八十;黄瓷碟四十,各色瓷碟五十;黄瓷碗百,各色瓷碗五十。”
皇贵妃“白里黄瓷盘四,各色瓷盘四十;白里黄瓷碟四十,各色瓷碟十五;白里黄瓷碗四,各色瓷碗五十。”
贵妃“黄地绿龙瓷盘四,各色瓷盘三十;黄地绿龙瓷碟四,
各色瓷碟十;黄地绿龙瓷碗四,各色瓷碗五十。”
嫔“蓝地黄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十八;蓝地黄龙瓷碟四,各色瓷碟六;蓝地黄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四十。”
贵人“绿地紫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十;绿地紫龙瓷碟二,
各色瓷碟四;绿地紫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十八。”
常在“绿地红龙瓷盘二,
各色瓷盘八;五彩红龙瓷碟二,各色瓷碟四,五彩红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十。”
这几段文献记载清楚地说明了清宫等级制度的严明,可以看出从釉色、纹饰、数量上都是按等级来分配的。

不同等级用不同的碗,让我们尽情的欣赏那个时期画在瓷器上的艺术!

清乾隆 黄地绿彩龙纹花口盘

这是谁用的碗?【清乾隆五彩龙凤纹碗】

敞口,弧形深腹,圈足。内外壁皆施透明釉,其上以五彩描绘,碗心为赶珠龙纹,外壁主题纹饰为龙穿花卉纹,二龙之间以凤纹相隔。外壁口沿饰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吉祥纹饰,其间以如意纹间隔。五彩浓艳,蓝色以釉下青花表现,龙纹主题以红彩渲染,故此类装饰有五彩红龙之称。
底落“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此纹饰自康熙创烧以来,延续至晚清。
这又是谁用的碗?【清乾隆洋彩月白地锦上添花开光篮花图茶碗】

洋彩月白地篮花图茶碗,巧工精绘,华丽典雅,属乾隆朝早期珍稀洋彩瓷。乾隆帝钟爱洋彩瓷,多数珍藏陈列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及圆明园的欧式宫殿中。
碗身开光卷草纹及篮花纹周围,巧纱施以淡雅墨褐彩,增添立体感并显暖金光泽。
其纹饰风格近似于乾隆六年至十年间烧造之洋彩瓷。
 这又是谁用的碗?【清乾隆粉彩五子登科图盌】

乾隆朝瓷器常饰婴戏图,此类题材寓意子孙昌盛,所饰器物尤宜庆典场合进献天子。所饰童子或提灯笼,或抱盆卉,或持如意,或握笔砚,皆蕴文雅、祥瑞之气。
自明代以来,婴戏纹饰多作童子仿效大人举止,反映书香门第之愿,寄望子孙延续家门荣光。 
各种各样的不同画片,用在不同的场合,有画必有意,就是中华文化的张力。
【清乾隆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
 这一定是皇帝用的茶碗【清乾隆矾红三清诗茶碗】

撇口,深腹,圈足。碗内壁以弦纹分为三层,中层留白施透明釉,上下两层矾红彩为地,留白出如意云头纹一圈。

碗心以矾红彩绘制佛手、松树、梅花,意指「三清」,与碗外壁《三清茶》诗相呼应,清丽优雅,相得益彰。碗外壁亦是上下两层为矾红彩做地,留白出一圈如意云头纹。外壁《三清茶》诗云:

「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火候辨鱼蟹,鼎烟迭生灭。越瓯泼仙乳,毡庐适禅悦。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浆澈。偓佺遗可餐,林逋赏时别。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玦,软饱趁几余,敲吟兴无竭。乾隆丙寅小春御题」,尾落乾、隆印章。

二、多姿多彩的乾隆茶壶
乾隆一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类御用瓷器的制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形成了最后一个繁荣阶段,专供皇家的日常用瓷成为最大的一个品种,按照地位等级,数量、质量、画片都有不同的配置,由于乾隆皇帝对茶事的热衷以及宫中茶礼的繁多,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出了大批精美的御用茶具,其风格绚烂浓艳,尽显宫廷用器之奢华。
茶具在此一时期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从收藏的乾隆茶具来看,大部分茶具皆来源于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各种彩釉的瓷质茶器,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江苏宜兴进呈的精美的紫器。
广义上讲,茶具可以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多种茶事活动中的用具。狭义上的茶具则主要是指人们饮茶时的用具,其实就是茶壶、茶杯等。
乾隆茶具品种之多,做工之美,代表了当时的日用瓷的顶峰!

随着这套【乾隆的粉彩花卉瓜棱壶及茶具】入藏,我们细说乾隆的日用瓷有了底气!如果我们把乾隆瓷器的评价分为十个等级,这就是最高的一级品。
品味高雅的【乾隆粉彩雨中烹茶图茶壶】

  敛口,圆腹,圈足。前置曲流,后设曲柄,覆状盖顶设有宝珠形钮。壶身以赭红彩为地饰粉彩皮球花纹,腹部有正背两个开光。
正面开光内绘雨中烹茶图,远山近水,松荫掩屋,庭院芭蕉洞石,庭廊中长者坐于长几旁,几上置有茶壶、茶杯、瓶花、书函。一侍童在炉旁伺火烧水,炉上置有水壶。
图案绘制笔法清秀,意境清幽。图中的长者,抑或是乾隆帝。背面开光内墨彩楷书乾隆御题七言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
“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坐杨柳风。竹炉茗碗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堤转。”
下钤红彩“乾”、“隆”两印。
足内施松石绿釉,上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据《高宗御制诗文集》记载,此诗作于大清乾隆七年,皇帝弘历祭祀地坛后返回圆明园,途中遇雨,于是改乘“卧游书室”船,赏西山雨景,并以竹炉烹茶品饮,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清乾隆 御制洋彩御题诗「雨前茶」瓜棱式茶壶】,一把壶就是1495万人民币。论艺术价值应该更高!

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常常依照自已的喜好,指导茶具的设计与生产,可以看出乾隆帝对茶具的生产极为关心。在他的倡导下,御窑厂不惜工本,不惜代价,集中了最好的材料与匠师烧制出大批精美的御用茶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乾隆皇帝的审美情趣。
乾隆时期所产瓷茶具主要有壶、盖碗(盅)、罐、茶盏、茶盘、茶船等,其中以瓷茶壶最多。 
瓷茶壶的壶体饱满浑圆,器型较前朝增大,有提梁式、直流式、桃形倒流式、竹节式、石榴式、佛手式、菊瓣式、瓜式、梨式、莲子式等。
瓷茶壶的釉色几乎涵盖了当时各类瓷器釉彩,有粉彩、青花、斗彩、矾红彩、珐琅彩、霁蓝等,其中以珐琅彩茶壶尤显珍贵。
乾隆瓷茶壶主要是以粉彩制品最为常见,在用色和施彩工艺上不仅承袭前朝特色,并且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首先,在传统的白地粉彩以外,出现了各种不同色地的茶壶,大概有红釉、黄釉、蓝釉、青釉、乌金釉、窑变等近十种之多,大大超过前朝。

清乾隆 粉彩矾红御制「三清茶」诗茶壶

其次,粉彩与其他彩料同绘于一器,粉彩器中有加绘青花、墨彩,或与五彩、斗彩并施,充分反映出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其三,在色地粉彩器中常常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使乾隆粉彩茶壶的装饰呈现出典型的绮丽之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轧道”工艺,清宫档案中又将其称为“锦上添花”,即在珐琅彩色地上用一种像针一样的工具划出凤尾状纹饰,再在轧道地上加绘洋花图案。
乾隆粉彩茶壶装饰图案将粉彩与珐琅彩轧道工艺相结合,开创了乾隆瓷茶壶装饰的新风格。
 【清乾隆 御制粉彩百花不落地茶壶】

短颈,溜肩,卵圆腹,曲流,弓形把,拱形盖顶置宝珠钮,形似一枚莲子,整器通体施彩,细致描绘月季、牡丹、菊花、紫薇花、兰花、牵牛花、大波斯菊、秋海棠、百合、矢车菊、梅花、荷花、荷叶、虞美人等各式花朵,满布器身,竟达数十种之多,中外品种聚于一处,相配相伴恰是巧妙。
千姿百态的花朵,竞相斗艳,尽显娇媚本色,圃簇繁丽,上下相映,各尽其妍,使人仿佛置身百花丛中,目不暇接。映衬的辅纹也精致非凡,让画面覆盖全器,器不露地,寓意百花呈瑞,盛世升平。
其设计独具匠心,纹样繁复,色彩绚烂,画面虽繁密却不乱,花叶分布各有主次,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其笔意精美绝伦,彩料妍亮瑰丽,色彩搭配与转换之妙处处可见,彰显出乾隆彩瓷无与伦比的华丽与尊贵。
底施松石绿釉,上以矾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方章款。
百花纹样称为“百花不露地”,又称“百花图”、“万花锦”、“万花堆”、“万花献瑞图”等,即将粉彩与金彩结合,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
百花如同天女散花,各尽其致,繁密之极,浮于空中,故称“百花不落地”。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述:“瓷器满画花朵种种,色色形状不一者谓之万花,以黑地者为最贵,即白地者亦可珍。花之形状大小偏反,各尽其致。”
其四,乾隆粉彩瓷壶另一特点是利用粉彩多变的色彩来摹仿各类工艺品的质感和色调,其效果惟妙惟肖。如仿木器、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仿玉石器、仿织锦纹及摹仿各种动、植物的象生瓷等,其形态、色泽相同,质地真切,甚至有时凭肉眼都无法分辨。
乾隆瓷茶壶的装饰主要以几何图案为主,如勾莲纹、瓜蝶纹、螭龙纹以及在开光内绘花卉、山石、人物等题材,图案寓意喜庆祥瑞,形成了乾隆时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为了迎合宫廷所需,烧制出大量的成套茶具,器身大多题有乾隆御制诗文。

诗云:“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复事烹煎。品题顿置休渐昔,歌咏膻芗亦赖前。开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笔拟龙眠。装池更喜商邱荦,法宝僧庵慎弆全。”
此诗为乾隆十六年(1751)所作,因诗文较长,瓷茶壶一般只节选了诗的前半部。此两首诗被广泛应用在乾隆时期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御用茶具上,这些茶具已成为宫廷茶具的标准器之一。
同时,瓷茶壶多配有烹茶图,图文并茂,集诗、书、画于一体,形成了乾隆时期瓷茶壶的主要装饰特色。
乾隆瓷茶壶的款识:有用青花、红彩、蓝料彩等书写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和“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两种,青花款居多,且不加边框。
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青花篆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

清乾隆粉青釉菊瓣壶连盖
茶壶本是民间百姓日常生活用器,但到清朝乾隆时期,因为宫中茶宴、茶礼的盛行和皇帝的喜爱,大批瓷质的茶壶进入了宫廷,成为皇室御用器物。御用茶壶的制作先要由宫廷造办处出样,然后经过乾隆皇帝的品评选择后,方可烧制和使用,其风格受到乾隆皇帝的个人品位的影响,且多有御制诗文的“加持”。
可以说,宫中御用瓷茶壶的制作在工艺、装饰、审美等方面都代表了清乾隆时期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
三、宗教用瓷和赏赐瓷
清朝皇帝尊崇藏传佛教,优待达赖喇嘛,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清帝不惜巨资在全国修建了众多喇嘛寺庙供大活佛居住,以此表示朝廷对藏传佛教的崇奉,提高清帝在藏传佛教领袖中的威望。
清宫佛堂内收藏了大量藏传佛教艺术品,都是藏传佛教供奉的圣物。清帝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命宫廷造办处制造佛教物品。不仅如此,清帝还命景德镇御窑厂仿制了大量佛堂供器。
1、皇家供器
乾隆皇帝热心参与礼佛瓷器制作,多次下旨烧造礼佛用瓷,如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十八日,传旨照铜掐丝珐琅五供、掐丝珐琅八供、银塔、铜贲巴壶、银宝瓶、金镶松石甘露瓶、铜镀金轮等佛堂供器画样,同时对五供养、七供、七珍、八宝亦画样呈览,准时交舒善做木样带往江西烧造瓷器。

【清乾隆粉彩盂兰盆供器】中国嘉德拍品
另乾隆二十四年,珐琅作三月十六日,传旨:‘着照含经堂西楼中间供的照样做掐丝珐琅果托八件…’奉旨:‘得时送往含经堂供。钦此。’

【清乾隆 青花红彩云龙纹贲巴壶】中国嘉德拍品

【 清乾隆金彩法轮】
【清乾隆 金彩法轮】“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金彩篆书款。此藏品品相完美,通体镀金,下端为覆莲式底座,轮略呈鸡心状,两面纹饰相同,外框饰浮雕卷云纹,中心以珐琅彩填绘天蓝色花瓣、矾红花蕊的菊花,周围镂雕八个红蓝彩的菱形方块与轮壁相连接,轮壁内圈饰八组红、蓝、天蓝釉的小珠子,每组三颗,模仿嵌宝石的华丽效果。
法轮是藏传佛教常用的一种法器,轮上的八条梁象纫八道轮回,是引导众生达到至善的八条道路。法轮还象征勇猛精进,无坚不摧。清代皇家崇奉藏传佛教,弘历登基后更加虔诚,曾命内务府造办处下属的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各式瓷质佛像与法器备供奉之用。
此款金彩法轮乃仿自当时铜鎏金法轮,为乾隆朝所首创,至嘉庆时期仍有制作。
此法轮金壁辉煌,工艺精湛,是乾隆时期仿珐琅宝石金器的杰作。
由此可知,此一时期的礼佛用瓷,其造型及纹样多有借鉴铜掐丝珐琅、金、银等工艺技术,结合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超越前朝,精美之极。 

【清乾隆青花粉彩暗花莲托八吉祥纹贲巴瓶】
清瓷彩色至乾隆而极,其彩釉之仿他物者亦以乾隆为最多最精。整器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松石绿釉匀净厚润,诸彩绚丽浓妍,金彩辉煌夺目,彰显出皇家富丽堂皇的至尊气势。
乾隆一朝,除皇帝下旨传办之礼佛用瓷,督陶官进贡礼佛瓷器亦颇为丰富。
如本品之果供,《清宫瓷器档案全集》里有,乾隆三十五年六月十八日,九江关监督伊龄阿进贡珐琅果供三份之记载。
此类贡瓷大多为督陶官为博龙颜大悦,耗尽心力精进呈览之烧造品。与传统大运瓷器或传办瓷器需循规蹈矩,恭造内廷样式不得随意改动不同。
其器物造型、装饰釉彩、纹样描绘留给御窑厂工匠的发挥空间更为自由,而且制作工本大多出自督陶官本人或养廉银及平余银,充裕的资金使得唯有贡瓷,真正成为乾隆一朝不计工本代价,精美绝伦的皇家御瓷。
可以说凡是新、奇、特、难的器物多为贡瓷,其烧造水平代表了乾隆一朝最高的制瓷成就,冠绝一世。
器物装饰繁复,达十层之多,装饰技法以色地粉彩、色地描金工艺为主,集贴塑、仿生瓷等工艺于一体,制作工艺复杂,纹饰繁而有序,色彩对比强烈,体现出乾隆时期御用瓷器繁复、精细的制作风格。
外底内金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周围以朵花型装饰,为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清宫御用瓷器。清代宫廷中常年陈设供盘、供碗等供器用于佛、道供奉,其内盛放新鲜果品。
此器供果、供盘均为瓷质烧造,供果为仿生瓷果品,一盘内盛放仿生瓷石榴四枚,一盘内盛放仿生瓷寿桃四个。

清乾隆 洋彩塑果高足供盘

《清代内务府则例》中称供果为荐鲜,是以新鲜的时令水果作为供品的专用名词,既见于清代祭祖供品中,也见于佛、道供品。
用陶瓷制作的类似于荐鲜的果供形式往往用于常年陈设,替代生鲜供品,免于更换,这是清中期以来出现的新的供奉形式。
此器以瓷器制作的形式,仿造宫廷实际供奉器物,真实生动。器物制作精美,色彩丰富、鲜艳、明亮、装饰繁复,具有强烈的宫廷特色。无论从瓷器的造型、釉彩、装饰、款识、制作工艺等方面都说明其为宫廷御用供器,充分体现出宫廷御用瓷器的特色。
2、无量寿佛
《清宫瓷器档案全集》记载,乾隆三十五年六月十八日九江关监督伊龄阿进贡:大无量寿佛九尊、无量寿佛八十一尊(中略)、洋彩八宝三分(份)、珐琅果供3分(份),交胡世杰看地方安供。
【清乾隆 粉彩无量寿佛】

此粉彩无量寿佛面部长圆,法相庄严,跏趺坐式,双手结禅定印捧赭石红色宝瓶。
蓝色发髻高耸,头戴红蓝二色五叶金冠,上身着黄色点花纹天衣帛带,下身着两层裙裳,衣纹起伏流畅,身体裸露处遍施金彩。
胸前佩璎珞,描绘精细。此像双手作禅定印,跏趺而坐,头饰宝冠,胸前饰璎珞,身披袈裟,以描金云纹装饰,下身袍服,绘以团花纹饰,画工严谨细腻,衣纹起伏飘逸,庄重而又不失秀美。
下承粉彩莲花座,绘仰覆莲纹,勾画细致。
无量寿佛手中宝瓶、莲花座均分段烧造,莲花座以榫卯结构与坐像接合,设计巧妙,工艺精湛绝伦。乾隆时期,清宫内务府定制了大批金、铜、瓷等佛像,供奉于内府寺庙及佛事场所。
此无量寿佛坐像,做工之精细,足现其器之美,流传至今,保存完好,故极其珍贵  
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为五方佛之一,位居西方,又为三长寿佛之一。
无量寿佛,又称无量光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佛,代表智慧,意思是光明无限,寿命无限,无量光觉,无量寿觉。
清乾隆 粉彩无量寿佛、粉彩白度母、粉彩绿度母 】

满清皇室笃信藏传佛教,尤以康雍乾三朝为最,至乾隆时期藏传佛教的影响达到顶峰极致,乾隆帝更是从个人行为和国家行为两方面去实践着他的崇佛信念,其自命为“佛心天子”,一生六度朝礼五台山,前后历时数十载完成汉文、满文大藏经的雕印工作,是为乾隆朝崇佛的空前绝后之壮举。
乾隆时期宫中遍设佛殿,紫禁城中先后修建了中正殿、雨花阁、宝相楼、吉云楼、梵华楼、佛日楼等三十多处藏传佛教殿堂,连皇家御苑中也梵剎林立。因此,各式法器所需甚多,除了传统藏地金铜材质以外,由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奉旨烧造的瓷质造像和法器,工艺精湛,颇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极一时之盛,开一代未有之奇。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早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四月十四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观音木样一尊、随善财、龙女二尊。传旨:交唐英照样烧造填白观音一尊、,善财、龙女二尊,如勉力烧造,窑变更好,原样不可坏了,送到京时装严安供。

艺库收藏的窑变描金菩萨坐像

钦此。”次年,乾隆帝又命唐英再加烧观音及善财、龙女一套供养。
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十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著江西照现烧造的观世音菩萨、善财、龙女再烧造一分,得时在静宜园供。钦此。”
但因唐英未能完成烧造任务,奉回观音。乾隆于二十日后追责唐英:江西于“五月初一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张玉传旨:问烧造的观音如何还不得。钦此。于本日将烧造过十一尊未成之处交太监张玉,口奏。奉旨:想是唐英不至诚,着他至至诚诚烧造。钦此。”
六月,唐英入觐北上进京。六月二十三日,唐英面觐乾隆皇帝。“面奉谕旨:著烧造青花五彩观音菩萨一尊,随善财、龙女。”
七月,唐英终将观音等烧成进献。乾隆十三年七月十二日,司库白世秀将江西烧造得观音一尊随善财、龙女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但是乾隆帝却觉得瓷观音手与发髻皆为分开烧制,不甚满意,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据《呈慈宁宫后殿佛堂石堂印奏片》记载,当时慈宁宫后殿即供有瓷胎自在观世音菩萨、瓷胎站像观世音菩萨、瓷胎如意观世音菩萨各一尊。
当是前述《清档》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所烧造瓷胎观音之延续。而在此之前的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唐英亦曾进贡“瓷佛三尊”。此时御窑厂已按照乾隆皇帝要求,改进烧造工艺,将“出火气地方”改成佛像底部,遂能烧造大尺寸佛像入供北京宫廷奉养。

罗汉像同样精彩动人

藏传佛教寺庙造像十分讲究色彩的鲜艳明亮,粉彩的技术特征正好可以对其加以诠释,然而由于造像的造型复杂,制作不易,难以保存,传世的瓷质佛像十分稀少,所见多供奉于大内佛堂,参照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记载而言,如乾清宫、慈宁宫、养心殿、雨花阁等重要宫殿见有陈设,此外亦见有少量供奉于承德避暑山庄和沈阳盛京故宫,市场流通者极为罕有,而成组出现更是首次,可谓珍贵之至。
3、佛塔
塔常见于佛塔,建塔之原义有三:一是表人胜,二为起信,三为报恩。
后为佛教所沿用之,存放诸佛菩萨、祖师、高僧之遗骨舍利或佛经,以彰表其功德,并作供养、膜拜之用。
久之成为佛教的器物象征,且逐渐演变,呈现各种形式。
藏传佛教对清朝皇室的影响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宫中遍设佛殿,先后修建了中正殿,雨花阁、宝相楼、吉云楼、梵华楼、佛日楼等多处藏传佛堂。
此时期佛教文物制作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宫中大量瓷制藏传佛教珍宝由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奉旨烧造而成。

【清乾隆粉彩浮雕佛塔 】


其中藏传佛教的佛塔就是为纪念佛祖一生从诞生到涅盘的八个重大事件而设置的,有菩提塔、聚莲塔、尊圣塔、多门吉祥塔、天降塔、和结塔、神鞭塔、涅盘塔等八种类型,此塔即为其一。
此件喇嘛塔造型属于典型藏传佛教喇嘛塔喇嘛塔由须弥座式塔基、覆钵式塔身和十三无相轮塔刹三大部分组成。
喇嘛塔胎骨细腻坚质且润滑,通身纹饰自上而下紧凑繁密。塔刹上部绘花卉纹的如意宝葫芦顶,飘带紧系垂于两侧塔刹下丰上敛共十三级,寓意佛教十三重天;肩部绘藏传佛教特有的雕瓷神兽纹和璎珞花卉纹,梵语具有“庄严与荣耀”的涵义。
腹部主体纹样以粉彩双龙纹装饰。须弥座面主体装饰红地粉彩勾莲纹,肩部、胫部及座子的身上全带白地轧道纹,台阶处饰卷草、仰莲瓣、覆莲瓣、回、圆珠和花卉装饰带。贲门佛龛口沿描金并外饰蔓草纹一周。贲门和须弥座内壁罩松石绿釉。
4、祭祀用瓷
中国古代历来有敬天尊祖的传统,到了明清时期,这一传统就更加规范和制度化。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发布诏令以官窑瓷器取代传统的青铜礼器,用于各种宫廷礼仪和祭祀活动中。此后,随着各种彩色瓷的不断出现,宫廷对祭祀活动使用的不同颜色的瓷器规定得越来越严格。
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年)谕:“国家典祀,首重祭祀,每斋戒日期必捡束身心,竭诚至敬,不梢放逸。”可见当时皇家视祭祀为国家大事。
《清史稿》记载清“初沿明旧,坛庙祭品遵古制,惟器用瓷……凡陶必辨色……”表明清初祭祀沿袭明旧制,唯有器物改用瓷器,并按照颜色来区别。

黄釉瓷作为清宫祭礼的器物,相关规定于乾隆十三年的《皇朝礼器图式》中也有记载:
“天坛正位登、簋、豆、尊、爵、盏、和祈谷坛配位簋、豆,用青色瓷;地坛正位登、簋、豆、尊、爵、盏;社稷坛正位尊用黄色瓷;朝日坛爵、盏、登、簋、豆、尊,用红色瓷;夕月坛正位爵、盏、登、簋、豆、尊,用月白色瓷;先农坛盏,天神坛爵、豆、尊;太岁坛正位盏、登、簋,用白色瓷;太庙正殿登用黄色瓷……。”

黄釉瓷器除了作为陈设观赏、日常生活的用器外,还是宫廷祭祀用器。
《大明会典》提到:“洪武元年,多以金造……二年祭器皆用瓷……嘉靖九年,朝廷规定四郊各陵瓷,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
以青、黄、红、白四色主祭天、地、日、月。
清代沿用明制,但明清两代对黄釉瓷器的使用也略有不同,明代的黄釉瓷器主要是作为皇室的祭器,在传世品中祭祀用瓷所占的比重很大,明代的方丘即清代的地坛,它和明清两代的社稷坛,所用的主祭器物都是黄釉器物。
如:明弘治黄釉牛头尊,也称“牺尊”,这种器形与乾隆十三年(1748年)奉敕编著的《皇朝礼器图式》中的地坛正位尊的形制基本一致。
说明这种器形是分属明代方丘和清代地坛或社稷坛的正位祭器。

祭祀用“牺尊'

5、清代祭祀的概况
祭器,顾名思义,既祭祀中使用的礼器。我们要认识祭器,首先要了解清代祭祀的有关情况。
清代在后金、天聪时期,尚无宗庙之制。当时满洲只是依其旧俗,设“堂子”祭天和举行萨满祭祀活动。清太宗时逐渐接受和学习汉族文化。据《清太宗实录》载,天聪八年(1635年),汉官刘学成上疏,建议在盛京设天、地坛和宗庙按时祭祀,以备国典。随着后金皇权的加强,建清改元,入关问鼎中原,遂设立坛庙,依据中原礼制建立了祭礼制度。
根据文献记载,清代祭礼制度因其祭祀对象和执掌机构不同可分为国祀和内廷两类,“凡国家诸祀,皆属于太常、光禄、鸿胪三寺,而综于礼部。惟堂子元日谒拜,立杆致祭,与内廷诸祀,并内务府司之。
清代的国家祭祀基本上承袭了明代。“清初定制,凡祭三等:圜丘、方泽、祈穀、太庙、社稷为大祀。天神、地祇、太岁、朝日、夕月、历代帝王、先师、先农为中祀。先医等庙,贤良、昭忠等祠为群祀。
乾隆时,改常雩为大祀,先蚕为中祀。咸丰时,改关圣、文昌为中祀。光绪末,改先师孔子为大祀,殊典也。
天子祭天地、宗庙、社稷。有故,遣官告祭。中祀,或亲祭、或遣官。群祀,则皆遣官。
内廷祭祀,皆满洲旧俗。清代立国之后,依据中原礼制建立了祭礼制度,对藏传佛教也大力提倡,但并未忘记自己本民族的信仰:萨满教。
清代宫廷举行萨满祭祀的地方有两处,一处在皇城东南角的堂子。其祭祀包括:亭式殿祭祀、尚锡神亭祭祀和院内的立杆大祭等;另一处在坤宁宫,举行的祭祀有大祭、四季献神、月祭、日祭等。
萨满祭祀内容丰富、名目众多、神系庞杂、礼节繁复。因此,乾隆时期编纂的《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对参与祭祀的人员、方式、地点、供物、器用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清乾隆古铜彩牺耳尊
清代初期的官窑祭器
官窑祭器作为祭祀礼器一直在烧造,贯穿于清王朝始末。《清史稿》记:“初沿明旧,坛庙祭品遵古制,惟器用瓷,雍正时,改范铜。
乾隆《大清会典事例》记述:“考之前古,笾、豆、篮、簋诸祭器,或用金玉以示贵重,或用陶匏以崇质素,各有精义存乎其间。历代相承,去古浸远。至明洪武时更定旧章,祭器祭品悉遵古,而祭器以瓷代之,惟存其名。
我朝坛庙陈设祭品,器亦用瓷,盖沿前明之旧。皇考世宗宪皇帝时,考按经典,范铜为器,颁之阙里,俾为世守,曾宣示廷臣,穆然见古先遗制。”
以上皆记载了清朝初期的坛庙祭器制度沿袭明朝旧制,以瓷器为祭器。雍正时祭器状况清楚,“改范铜”,以铜器为祭器。而要弄清楚清初顺治、康熙二朝祭器的情况,则首先要理清明代官窑祭器。
《明会典》记:“洪武元年令,太庙器皿易以金造,乘舆服御诸物应用金者以铜代。二年定祭器皆用磁(瓷)。
由是确定了明代祭祀礼器“祭器皆用瓷”之基本制度。
“礼之初,始诸饮食”,各色的祭品都要盛放祭器中,故而除了璧、琮、圭这几种传统的玉制礼器外,其余的爵、尊、盏、登、铏、簋、簠、豆、笾、篚、俎等基本上都是依照典籍制作的复古的饮食器。
《明史》“祭器”中记载:“南郊。洪武元年定,正位,登一,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爵三;坛上,太尊二,着尊、牺尊、山罍各一;坛下,太尊一,山罍二。从祀位,登一,笾豆各下,簠簋各二,东西各设着尊二,牺尊二。北郊同。七年增圜丘从祀,共设酒尊六于坛西,大明,夜明位各三。天下神祇,铏三,笾豆各八,簠簋各二,壝内外东西各设酒尊三,每位爵三。方丘、岳镇,各设酒尊三,壝内东西各设酒尊三,壝外东西各设酒尊三,每位爵三。神祇与圜丘同。八年,圜丘从祀,更设登一、铏二。每位增酒睟,星辰、天下神祇各三十,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各十五。方丘,从祀同。十年,定合祀之典,各坛陈设如旧,惟太岁、风云雷雨酒盏各十,东西庑俱共设酒尊三、爵十八于坛南。
太庙时享。洪武元年定,每庙登一,铏三,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共酒尊三、金爵八、瓷爵十六于殿东西向。二十一年更定,每庙登二,铏二。弘治时,九庙通设酒尊九,祫祭加一,金爵十七,祫祭加二,瓷爵三十四,祫祭加四。亲王配享,洪武三年定,登铏各三,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酒尊三,酒注二。二十一年更定,登铏各一,爵各三,笾豆各十,簠簋各二,共享酒尊三于殿东。功臣配享,洪武二年定,每位笾豆各二,簠簋各二。三年增定,共享酒尊二,酒注二。二十一年更定,十坛,每坛铏一,笾豆各二,簠簋各一,爵三,共享酒尊于殿西。
从以上记载可见明代官窑祭器除了对器类、形制有明确的规定,甚至对各坛庙不同方位使用多少祭器也作了界定。从记载可知明代官窑祭器有登、铏、簠、簋、笾、豆、爵、酒尊、酒盏诸器。
《明史》中有如下记载:“(洪武元年) 诏制太庙祭器。太祖曰:“礼顺人情,可以义起。所贵斟酌得宜,随时损益。近世泥古,好用古笾豆之属,以祭其先。生既不用,死而用之,甚无谓也。
综合这些记载,我们可推知明代官窑祭器的大概:爵、酒尊、酒盏是实际使用的祭器,酒尊用瓮,既盖罐。而登、铏和簠、簋、笾、豆诸器皆只存古名而已,其实都是一些碗、盘之类。在当时的坛庙祭礼中,登、铏以瓷碗代替,簠、簋、笾、豆诸器用盘代替,只不过代替簠、簋的碟稍大,代替笾、豆的碟稍小。明代官窑祭器文献中出现的种类虽然不少,但因为种种原因,只有碗、盘、尊、爵、盏、罐等器在祭祀中实际使用。
乾隆朝以后的官窑祭器
祭祀中使用符合古代礼器形制的祭器,是乾隆年以后的事。
清乾隆《大清会典事例》“礼部祭器”条记述:乾隆十二年谕:国家敬天尊祖,礼备乐和,品物其陈,告丰告洁,所以将诚敬、昭典则也。考之前古,笾、豆、簠、簋诸祭器,或用金玉以示贵重,或用陶匏以崇质素,各有精义存乎其间。历代相承,去古浸远。至明洪武时更定旧章,祭器祭品悉遵古,而祭器以瓷代之,惟存其名。
我朝坛庙陈设祭品,器亦用瓷,盖沿前明之旧。……朕思坛庙祭品,既遵用古名,则祭器亦应悉仿古制,一体更正,以备隆仪。着大学士会同该部,稽核经图,审其名物度数、制作款式,折衷适当,详议绘图以闻,朕将亲为审定。敕所司敬谨制造,用光禋祀,称朕意焉。
《清史稿》记述:“初沿明旧,祭品遵古制,惟器用瓷。雍正时,改范铜。乾隆十三年,诏祭品宜法古,命廷臣集议,始定制。
据上述“朕思坛庙祭品,既遵用古名,则祭器亦应悉仿古制,一体更正。”“诏祭品宜法古,命廷臣集议,始定制。”的记载,我们可以一方面反证乾隆以前官窑祭器其形制不同于古制,别有它样;另一方面可以说明乾隆十二年诏命改制祭祀礼器,至十三年完成后,登、铏、簋、簠、豆等祭器恢复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
清乾隆十三年奉敕编着的《皇朝礼器图式》一书的绘制、修订,是乾隆对礼制建设的一个具体体现。此后终清160余年再无改变。
该书详细记载了有关官窑祭器的情况。《皇朝礼器图式》第一为祭器部,计2卷。
所祭者有11坛9庙2殿, 即天坛、祈谷坛、地坛、社稷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先蚕坛、天神坛、地祗坛、太岁坛,奉先殿、传心殿,太庙、文庙、帝王庙、先医庙、都城隍庙、内城隍庙、永佑庙、天下第一龙王庙、昭灵沛泽龙王庙;所用祭器分璧、琮、圭、爵、登、簠、簋、笾、豆、篚、俎、尊、盏、铏等14类。依其记载璧、琮、圭为玉器。登、簠、簋、豆、铏恢复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有瓷器,也有木漆器。爵、盏依然如明制,有玉爵、瓷爵之分。尊变化不大,有铜铸,也有瓷器。笾则一律由竹编,不再用瓷器。篚、俎用木制而成。
简单而言,乾隆朝以后的官窑祭器有登、簠、簋、豆、铏、爵、尊、盏这些种类。碗、盘已不再作为祭器在国家祭祀中出现。
《大清会典》则记:“祭器用陶必辨其色”。“圜丘、常雩用青,方泽用黄,日坛用赤,月坛用白,社稷、先农用黄”。即天、地、日、月四坛分别使用青、黄、红、白色瓷器。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清代官窑祭器不仅有器型的发展过程,还有釉色的规定。以上讲述的是清代的国家祭祀中祭器。
内廷祭祀中的祭器
内廷祭祀,皆满洲旧俗。清朝入关之后满人仍然依循着萨满祭祀古俗。特别是乾隆时期,更是通过颁布上谕和编纂《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将萨满信仰用宫廷典礼的形式固定下来,代代相沿。
《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一书中出现的祭祀用瓷器有:供糕大蓝花磁盘、供酒蓝花磁盏、供肉蓝花磁碗、盛酒大蓝花磁碗、盛酒红花磁缸、盛酒暗龙豆绿磁缸、盛醴酒蓝花磁樽、盛清酒蓝花磁樽、求福盛鱼蓝花磁碗、求福供酒黄磁盏、盛清酒小黄磁樽、盛清酒大蓝花磁樽等。
可见萨满祭祀的供物器具造型无特殊之处,很容易就被淹没在一般的日常陈设、生活用具当中。比如多处提到的蓝花磁碗,比照《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书后“祭神祭天供献陈设器用形式图”,我们可以发现实际就是各种尺寸的青花缠枝莲纹碗。
在故宫博物院现存清宫文物中,有一件“大清宣统年制”款黄釉大碗和“大清宣统年制”款青花缠枝莲盖罐,均自铭为“坤宁宫祭器”。
清史稿》中记:顺治初,定大内日祭……炕沿置献案、黄磁碗二,虚其一、以一实酒。
《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有这样的记述:关帝神像均于大炕上东向供奉,炕上设红漆大低桌二,桌上供香碟三,醴酒三盏,时果九碟,方切洒糕分为十盘,以九盘供于桌上,一供桌下。北首七月供淋浆糕亦如之。炕沿下供醴酒一樽,樽前铺黄花红毡,设献酒长低桌,桌上列黄磁大碗二,一盛醴酒,一空设,……
从以上记载来看,这两件器物为坤宁宫内廷祭祀用祭器无疑,正合典制。

清乾隆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
清代官窑祭器传世器物比对
顺治一朝目前可以证明官窑烧造极少。康熙五年四月“乙亥,工部题文庙器物,皆刊刻前明年号,应诸改造,得旨,坛庙旧用琴、炉等件,俱不必改造,俟其损坏时,写本朝年号。
这些明朝祭器康熙初还在使用,顺治时期更有可能仍然在用,本朝的祭器极少可想而知。
康熙朝,发现的符合祭器标准的有青花盖豆,青花爵杯,蓝釉大盘,黄釉大碗,黄釉罐,黄釉牺尊,毡包青釉(蓝釉)大盘。仿青铜器造型的铏、簠、簋、登、豆没有发现。祭祀时需要盛装牛头,羊头和牲畜皮毛和内脏,需要许多巨大的盘、碗。康熙蓝釉有一些胎厚体重的巨大的盘、碗,是典型的祭祀用瓷。
雍正朝,官窑瓷器以精细着称于世,历史虽短,但烧制的数量和规模甚为可观,工艺发展到新水平。但仿青铜器造型的铏、簠、簋、登、豆依然没有发现,原因无他,“坛庙祭品遵古制,惟器用瓷,雍正时,改范铜。”正因为这样,清代其它各朝都发现有瓷器爵杯,唯独雍正朝没有。
乾隆朝是清官窑祭器发展的高峰,在传世的器物上也有体现。
黄釉瓷器有:簠、簋、登、豆、爵、牺尊。
霁蓝釉瓷器有:铏、簠、簋、登、豆、爵。
白釉瓷器有:铏、簠、簋、登、豆、爵、笾、牺尊。
青釉瓷器有:铏、簠、簋、登、豆。
青花瓷器有:盖豆、爵。黄地粉彩瓷器有:登、豆。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彩釉的祭器:紫釉地珐琅彩爵、黄釉地珐琅彩爵、白釉地珐琅彩爵、赭釉地粉彩镂孔爵、霁蓝地金彩簠、簋、豆。

清乾隆仿古铜金釉三足炉
嘉庆朝以后,基本上是对前代旧有祭器的修补与沿用,并不是每代皇帝都新造大批祭器。嘉庆距离乾隆时代较近,题本朝款的祭器自然就少,目前发现霁蓝釉瓷器有:簋、豆。白釉瓷器有:铏、簠、簋、登、豆、爵。
道光朝发现的祭器有,霁蓝釉瓷器:铏、簠、簋、登、豆;白釉瓷器:登、爵;黄釉瓷器:簠、簋、豆、牺尊;黄地粉彩瓷器:登、豆。
咸丰朝发现的祭器有白釉瓷器:铏、簠、簋、登、豆、爵、笾、牺尊;黄地粉彩瓷器:登。
同治朝发现的祭器有白釉瓷器:爵。
光绪朝发现的祭器有黄釉瓷器:豆。
宣统朝发现的祭器有白釉瓷器:爵;黄地粉彩瓷器:登。
咸丰元年,钦命江西广饶九南兵备边督理九江关税务兼管窑厂事,谨将咸丰元年分两次奉文传办琢圆瓷器名目件数及动用盈余银两分别造具清册,呈送查核。”册中所注者有白釉尊、罐、登、大盘、天蓝釉和黄釉尊、簠、簋、豆、登等祭器,分置于奉先殿和寿皇殿。册中记载的黄釉尊、簠、簋、豆、登等祭器传世没有发现。
综上所述,清代官窑祭器初期仿明制,基本是碗、盘、尊、爵、盏等类。乾隆朝是清官窑祭器发展的高峰。此时距清入关已115年。这正是清代社会发生大变化、进行所谓文化“整合”的历史时期。
清礼也是在这一百多年间,从最初带有浓重的满族烙印,到后来融入儒家理念,进而形成系统成熟独具特色之礼。随着乾隆对礼制的建设,官窑祭器完备了自身的种类和形制,登、簠、簋、豆、铏恢复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实现了既遵用古,又悉仿古制的目的。
乾隆十三年至二十一年乃至清末,官窑祭器一如既往,不断烧造,以补充祭祀之需。
 藏品鉴赏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莲托八宝纹香炉】

本品为“五供”之一,“五供”为佛龛前供奉、祭祀用器,多由一对觚、一对烛台和一只香炉组成,自明代开始流行,品种涉及青花红彩、粉彩等。
此炉呈鼎式,双朝冠耳颇增威严,三蹄足又略增可爱,造型颇有意趣。周身以豆青釉作地,上满饰纹样。
口沿外、朝冠耳侧均饰连绵回纹,颈部为一周蕉叶纹。腹部以如意云头纹作帘,由莲托八宝纹环绕,三足亦饰缠枝莲纹,朝冠耳面为莲蝠纹。“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红彩篆书款书于口沿外侧,又有各条金边描于各部位结合处及边缘。腹底黄地绿彩双圈内书一花卉形款。此品种以白地粉彩为多见,而豆青釉为地较为少见,本器施彩丰富,纹饰精细,主题鲜明。配以木座,更添气韵。
藏品鉴赏:【清乾隆 粉彩七珍人物像】

清朝皇室笃信藏传佛教,乾隆皇帝尤其推崇。在位期间,不仅完成了汉文、满文与藏文大藏经的雕刻刊印工程,还在紫禁城及各处行宫建造了众多的佛堂楼阁和供佛寺庙,瓷质供器、法器更是不可或缺,本品即为一例。
此粉彩人物为藏传佛教七珍之武将宝,一般造型由武将像和莲座组合而成,本品为莲座上之武将像,该武将呈端坐状头戴战盔,身披战袍,一手持法器,一手作法印,周身绶带环绕,形象庄严而神气。
头盔、战袍及法器皆鎏金,余部亦施彩华美,工精料细,不愧为佛堂供器。
藏品鉴赏:【清乾隆 黄地洋彩八吉祥缠枝花卉立耳炉】

此香炉盘口束颈,鼓腹圜底,下承三蹄足,两侧饰冲天朝冠耳。胎质坚实,周身以黄地粉彩装饰。口沿外绘回纹,颈部绘如意云头纹一周,外壁绘缠枝莲纹及八宝纹,两耳及三足绘缠枝花卉纹,炉内施松石绿釉,炉底一圈蓝釉卷草纹内绘黄地团花纹,口沿外侧边框内以矾红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款,篆法规整,结构严谨。
两耳中有长方形穿孔,侧面为回纹。纹样描绘精细,一丝不苟,其繁缛华丽的装饰图案与端庄典雅的造型,烘托出佛法庄严的气氛,为不可多得的宫廷供器。
整器装饰,黄地娇丽,粉彩色彩华美,渐变自然,线条流畅,构图繁密,层次分明为典型的乾隆时期鼎式炉。佛教八宝为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八种吉祥物,常与莲花合用于瓷器装饰上,象征吉祥如意。
藏品鉴赏:【清乾隆 黄地粉彩八宝纹花觚】

喇叭口,细长颈,鼓腹,束腰,覆盆式高圈足。器内及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施以黄地粉彩,并在口沿、颈部、束腰及足部饰矾红及描金弦纹。
外壁口沿下绘松石绿地如意云纹,颈部下方有蕉叶纹,腹部以上饰回纹,中书矾红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腹部绘缠枝莲,腹下为仰莲纹。胫部绘花卉。足墙处矾红绘描金回纹一周。花觚颈部与高圈足上,均绘缠枝莲托八宝纹。
此花觚造型优雅得宜,结构纹饰繁而不缛,富丽华美,釉彩配色绝妙,实为乾隆年间御用瓷器中难得的佳品。
远观之如佳人婷婷玉立,富丽堂皇,可见当年御窑厂为之竭尽华丽之功。乾隆皇帝崇信藏传佛教,故所制御瓷当中法器与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纹样的器皿数量宏巨,为有清一代帝皇之冠。此器仿自商周青铜觚,原为五供之一,五供是一组佛龛供案上供奉祭祀用品,由一香炉、二烛台和二花觚(瓶)组成。传世乾隆供器,黄地者本就稀少。
乾隆瓷质礼器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大量瓷器文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体现着高超的造型艺术之美。
人们见到乾隆朝瓷质礼器多姿多彩的造型、釉色和纹饰,不仅可以像欣赏其它瓷器那样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引发思古之幽情。人们不禁会联想远在三四千年前的青铜时代,当时地球上某些民族尚处于茹毛饮血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而在二三百年前的封建社会末期,我们的先人又烧制了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精美瓷质礼器,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明天继续《细说清代瓷器》(二十五)乾隆的青花同样样出彩!

 陈辉2021年1月5日写于济南市艺库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