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甲外援蒂奥特之死,是中国足协的无能

 夜鹰急救训练营 2021-01-06

中国足坛悲剧再次上演。

6月5日,中甲北京控股俱乐部微博称:“2017年6月5日下午18时许,球队开展正常训练期间,科特迪瓦籍外援谢克·蒂奥特先生(Cheik Tiote)突发昏厥,俱乐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抢救,终因抢救无效,于2017年6月5日19时许不幸辞世。”

蒂奥特现年31岁,场上位置后腰,职业生涯中,他曾效力安德莱科特、特温特、英超纽卡斯尔联这三家欧洲著名俱乐部。在纽卡斯尔效力6年间,蒂奥特防守凶悍、抢断能力出色。在科特迪瓦国家队,蒂奥特也出战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和2010年非洲杯。

2017年2月7日,蒂奥特签约中甲北京控股足球俱乐部

这样的猝死悲剧并非中国足球场上的孤例。

2016年8月11日,中超天津泰达1999年梯队球员闫安楠,在训练后突然倒地,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离世,年仅17岁。

2015年7月3日,中甲青岛黄海海牛队外援格兰·戈基奇球队外援格兰·戈基奇突然休克,失去意识。大巴车紧急将他送往附近的青医附院东院区,抢救中,戈基奇一度恢复了微弱的呼吸,不过最终也没有挽救海牛塞尔维亚后腰的生命,初步判断他是由心脏引起的运动猝死。

2014年11月12日,大连超越17岁小将王仁龙在训练时突然倒地,据参与急救的医生介绍,王仁龙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

这些足球场上的猝死案例惊人的相似:倒地-送到医院抢救-死亡。

对于突发的心脏骤停,科学的抢救流程是

1.  识别心脏骤停并拨打急救电话

2.  即刻就地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3.  尽早电击除颤

4.  急救车到达专业急救人员实施进一步抢救。

以上猝死案例看不到任何现场心肺复苏和AED除颤的影子。意味着中国的足球俱乐部,不但没有自动体外除颤器配备,甚至队医几乎不懂心肺复苏急救。

2014年4月份,国际足联向包括中国足协在内的所有会员协会发去了一份通知,建议各协会责成其国字号男女各队、各级职业球队及其梯队配备“急救包”。这套急救设备其实就是一套自动除颤仪(AED),用以帮助比赛、训练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的人复苏心脏功能。

一位参与国字号医务管理工作的人士透露,“对于这套设备,国际足联只是推荐,并没有强求,再加上这类设备即便为国产品牌,其单套价格也都高达几万元,目前就连部分中超球队都没有配备这样的设备,中甲、中乙的情况更可想而知。” 据了解,国际足联、亚足联此前分别向中国足协寄发了一套“赛场急救包”,而这也是目前中国足协仅有的两套急救装备。(北京青年报)

据夜鹰所知,一套AED设备仅仅2万元而已。对于足球俱乐部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对于国家队来说更是小雨滴。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意识问题。这是对运动员生命的漠视。

在这样一个时代,你很难想象一个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基地几乎找不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踪影,也很难想象这些年轻的运动员现场急救意识和技能的毫无所知。而那些所谓的队医却仅会治伤却不会救命。

愿这些年轻的生命能让麻木不仁的中国足协些许的警醒,加强运动猝死急救保障措施,不让悲剧继续。

否则,2018年又不知是哪个球员场上倒地,被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其实,心脏骤停,现场如果不做CPR急救,送医院=送太平间。


急诊夜鹰:头条号签约作者,新浪微博急救科普博主

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

长按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