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策于师

 江一写作课 2021-01-06

问策于师

“为什么不去找曹老师谈谈,请他指点一下。”我恳切的说,心里有股清凉的感觉。

“学问毫无进展,没勇气见老师。”我感觉他微弱的说。

“那有什么,困惑了就要找老师,老师不会介意什么的。”我继续说,只是语气淡了点儿。

“嗯,我看看吧。”他说的有点儿恍惚,虽未见面,但我知道。

其实,我也是这样的心态。因为有这样的心态,走出校园,我才不断地努力学习、勤奋创新,只是希望有一天见到老师告诉他我的成绩,而不是困惑。同样是不轻易求教老师,但我一定会记住老师、记住老师的教诲。在师生关系上,学生是占主动权的,因为毕竟老师少、学生多,只要学生不忘了老师,我想就是一生的师生。

如果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延续到了工作后,那么他就不仅是业师,还是人师。对于这样的老师,我将他们看做是人生的明灯,他们时刻住在我心中,成为了我的生命与性格,成为了我的灵魂与力量。

与我生命与性格共在的老师多指我少年儿童时期的老师,比如沈士弘老师、焦文林老师、曾庆德老师、万进明老师、李广冰老师、王化境老师等,因为这些老师介入了我的童年、少年的人生阶段,无形中,他们对我的生命形态和性格特征产生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

在我心中,这些老师有着共同的特征,勤奋刻苦、正直自信、心怀仁爱、严于律己。在那个神秘又略带晦涩的年纪里,他们给我很好的隐形教育,比如沈士弘像蔡元培一样沉稳、雅致,焦文林像鲁迅一样严谨、通透,曾庆德像胡适一样开明、智慧,万进明像林语堂一样睿智、幽默,李广冰像闻一多一样积极、豁达,王化境像寿镜吾一样严厉、神秘。

与我灵魂与力量同行的老师多指我成年后的老师,即大学和工作后的老师,比如胡业昌老师、何明老师、曹胜高老师、张洪兴老师、赵轶封老师、周巩固老师、葛春香老师、裴丹莹老师、韩秋红老师、田丽娜老师、信金焕老师、郭福霞老师等。这些老师都是我心中的先生,他们中胡业昌老师最为年长,已经将近八十的老先生了,胡老师是我工作之后、学校之外的老恩师,他鼓励我走上了文学、文化的道路,可以说是手把手教过我,很多次,我十分感动。何明老师是我写作路上第一位恩师,没有他,我不会在文字上有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且他对我的人生发展起到了导师作用。

曹胜高老师和张洪兴老师在国学方面对我的帮助很大,本以为很艰深、遥远的国学在两位老师的引导下,我深深的爱上了中国文化,可以说两位恩师是我学习上的两盏明灯。赵轶封、周巩固两位老师帮我打开了史学理论和西方哲学的大门,徜徉其中,受益匪浅,工作之后逐渐认识到那些既是理论、哲学,又是方法、生活。裴丹莹老师和韩秋红老师在外国文学和西方现代哲学方面的授课至今我还应用在生活、课程和写作中,田丽娜老师给我最大、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工作要学会明辨事理,这样才可以迅速高效,这也是田老师一贯的风格。信金焕、葛春香、郭福霞三位老师是我工作之后、学校之内的老师。他们风格不同,但都对语文、文化、生命、生活、幸福、快乐有着最切近基层与现实的体会与把握,他们的亲身垂范让我明白读书的本质、工作的使命。

经过这样的回忆,我觉得我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一路走来我都有很好的老师。我也一直问策于他们,有时我用语言问他们,比如聊天,有时我用文字问他们,比如写信,有时我用行动问他们,比如学习。自立命以来,上完学教书,我在学校已经二十多年。如此想来,我心中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我也觉得要完成身上的使命必须继续向老师请教,向老师学习。每一次向我的老师请教,我们的聊天都是在书籍的见证下进行的,这然我感到十分幸福,似乎在我们聊天时,书偷偷的钻到我的身体里了。

胡业昌老师的书房里,目光所及,都是书籍,书架上,偶尔也贴着胡老师写的书法。每次拜访胡老师,我们就在书房里聊天,一是胡老师给我讲一些往事,但胡老师又不是随意的讲的,而是选择一些与我类似对我有启发的往事来讲,比如职场中的智慧、生活的态度、做人的原则、做事的方法、读书与著述等,二是我问胡老师一些问题,或者给他汇报一下近期的工作、生活、思想、创作情况,里面的一些问题,请胡老师拿个主意。就这样,我们师徒二人每次不知不觉都会聊上两三个小时。之后想到胡老师年龄大了,我总会感到一些愧疚,影响老师休息了。与此情景类似的,我还和何明老师、曹胜高老师、张洪兴老师、裴丹莹老师有过深入的畅谈、长谈,那时候也是谈后感觉很愧疚,耽误了老师的工作或休息。

我想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问策于师依然是很重要的。事实上,这是出现问题的,主要在于人们对老师的偏见。再者就是学生不会问老师问题,或者说不会与老师交往。关于这一点,我要与我的学生进一步探讨。

学生要继承老师的方向,传播老师的学问,问策于师,我永远在路上。

榷山

戊戌榴月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曾长期负责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的指导工作,并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河北省决赛评审委员会委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