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榷文(第四十七辑)——春半灼花

 江一写作课 2021-01-06

榷文(第四十七辑)——灼花

女孩儿如花,女孩儿似水。每一代的花和水大致是相同的,但每一代的女孩儿是否相同的呢?我想如果花、水、女孩儿都有所变化的话,那么女孩儿的变化应该会比花和水更多一些。谈到这里,我在思考,当下的女孩儿笔下的花是怎样的呢?是否还有一些历史的余韵呢?左懿这篇《春半灼花》就是我所期盼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女孩儿的纤细心思,可以看到当下女孩儿的领悟成长。文章中的景很细,文章中的情很浓,文章中的理很深,文章中的人很美。品味之后,才会明白这就是女孩儿文章的魅力。

灼花

/左懿

“啧啧啧,她考了这么点儿分儿呀!

“是的呢,原来她可是年级前几的学生

清晨,拉开卧室的窗帘,窗外雾沉沉、静悄悄的。昨夜的骤雨疏风已经没有任何声息了,闷闷地立在窗前,我看着小院里残缺的春半之景,脑海中无数次循环着梦魇中来自教室洪亮的窃窃私语梦中,我朝他们看去,可他们依然在议论我。我生气,我无助,我没有办法,我伤心难过。渐渐,我的眼睛又模糊了。

抹去滚烫、倔强的泪水,我慢慢抬起头,依然着朦胧斑驳的窗户。我走近了一步,用手掌抚去玻璃上的水雾。窗外,院中前年种下的小桃树,恰如易安所说,已是绿肥红瘦。憔悴损,满地花堆积它们这些令人怜惜的瘦红无力散落浊雨、污泥中,像极了病入膏肓的老人。或者,就如同此刻的我。面对这风、这雨、这时节,我和它们一样,又能怎么做呢?

桃树呀,小桃树。昨夜一阵风雨,竟让你落至此吗?我知道你也有苦衷,你也有无法言说的痛楚,对不?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心中暗暗地悲凄着,脑中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

唉,不知道为什么。这次考试,名次直下一百。回望这段时间,一次又一次尝试,一次又一次失望。古语道事不过三,我觉得我已经没有再次扬帆起航的勇气了腕上手表指针不知疲倦的滴答着,铆刻着光阴如梭的证据,吟唱着时光流逝的悲歌

卧室门轻轻地开了,我转过身,是妈妈,她也轻轻地来到我面前。妈妈满脸倦容,我知道她也很难过,她深情地看着我,从嘴角看,她有几次欲言又止。

“妈妈,我不是故意的。”突然,我抱住了妈妈,泪水又流下来,沾湿妈妈的肩头。

“好孩子,妈妈不怪你,不哭了。”妈妈温柔地说。

“妈妈,我真没用。”想到那零落的桃花,不知为何,我心中更加伤心。

“傻孩子,怎么能这么说呢,任何东西都有自身的价值。”妈妈温和地笑着说。

“那在泥水中的桃花瓣呢,它们也有用吗?”我停住哭泣,追问妈妈。

“那当然,桃花落了,是在给新桃子挪出位置啊,再过几天,果子就长出来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指给我看院子里的桃树。

“真的啊,妈妈你没骗我吧?”看着那似乎更加青翠、旺盛的桃树,我愣了几秒钟说。

“那当然,我怎么会骗你呢。快,去洗漱一下,一会儿咱们吃饭了。”妈妈又拍了拍我的肩头,还拧了一下我的脸蛋儿。

“可是,被风雨吹落的花让我特别难受。”虽然好一点了,但我依然一脸的不高兴。

“花开花落很正常,一会儿咱们去院子里看兰花去,它们应该开的正好。”妈妈似乎猜透了我的心思。说着,她把我推出卧室,洗漱、吃饭,都是她哄着我。

丫头,南面窗外的马兰花开了,你先去看看吧,我洗一下碗就来。饭后,妈妈认真地跟我说。

“好吧。”答应一声,我就出去了。

出屋外小院中很静,这时阳光只斜洒在小院中的一角,即便如此,也给人以清朗、成熟的感觉,那些散落的桃花也不让我感到悲伤了。默默走到南窗前,窗外的兰花,摇曳着尖尖、柔软的细叶,风那一朵朵天蓝色的花正开的绚烂;风息时,它们处在绿叶中露出一张张宁静、沉稳的笑脸纵使一夜风雨袭击,但花托依旧笔直挺立,风雨之后,显得更加美丽,更加坚强。渐渐的,我的眼睛模糊了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耳边传来妈妈熟悉的歌声

“妈妈,谢谢您。”我看着妈妈认真地说。

“还记得吗?这是你小时候爱听的歌。”妈妈也认真地说。

在兰花面前,我们都笑了,兰花也笑了。

【江一点评】

左懿这篇文章给我们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美,妈妈,女儿,他们的形象,如同花一样的温柔、坚强、美丽。而且这种美是那么的自然,毫无造作之感。所以,读到这篇文章时,我全身心都是静悄悄的。一个字一个字地把文章读完,不放过任何一个词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如此这般,我领略到了文章中的人情美、人性美,而且这种美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面临挫折的女儿,需要一种鼓励。但是最好的鼓励也许不是话语,而是亲身体验后的成长,而花落与花开做到了,因为这里的花就是人,花落是一种成长和成熟,花开也是一种成长和成熟,在成长和成熟中,我们应该做一个勤劳的人,而不是一个悲伤的人。这也许是本文的核心所在,而且这个主旨具有很强的张力,通过它、通过文章,我们可以联想到更多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具有象征意味的生活具象。从艺术上来看,本文的情节曲折,感情丰富而细腻,而且语言很有表现力,无论是叙述,还是描写,都给人以形象化的印象,比如窗外,院中前年种下的小桃树,恰如易安所说,已是绿肥红瘦。憔悴损,满地花堆积”再如“窗外的兰花,摇曳着尖尖、柔软的细叶,风那一朵朵天蓝色的花正开的绚烂;风息时,它们处在绿叶中露出一张张宁静、沉稳的笑脸”这些对花的描写,疏密有致,十分生动形象,而且桃花与兰花形成鲜明的对比。再者,文章的写作很符合文章的题目“春里灼花”,春中有落花,也有灼花,只写灼花反而显得单调,所以作者先写了落花,以落花衬托了灼花,这就很见艺术构思了。而且,作者没有程式化地贬低落花,而是赋予了落花与灼花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很值得推荐,很值得诵读与学习。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