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有魂,人生圆梦

 江一写作课 2021-01-06

劳动有魂,人生圆梦

/江一

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这是咱们复兴中学建校以来第69个劳动节。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今天,我来做个演讲,题目是“劳动有魂,人生圆梦”。

古有两翁,一个卖炭,一个卖油,一个“系向牛头充炭直”,一个“无它,但手熟尔。”不同的结局,但劳动对于两位老者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即生活的依赖。此外,我想还有一点,即劳动也是自己精神、价值的寄托,至少对卖油翁而言是这样的。

岂不见卖油翁那娴熟的技艺,那淡然的深情,真正的一位爱劳动、会劳动、享受劳动的智者。今天,也有两翁,一个种田,一个经商,一个让稻米繁衍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一个让华为创造出震撼世界的好产品。不同的结局,但劳动对于两位老者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即不仅是生活的依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劳动已经等同于了自己的灵魂。若非如此,我想他们不可能创造出如此惊世骇俗的业绩。即劳动应该是有灵魂的劳动,因为劳动是人的劳动,劳动有了灵魂,人才会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各位同学!对比来看,古往今来,劳动与人类同行,劳动与历史共进。《诗经》中有“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的诗句,这是我们古人劳动的情景,那么欢快,那么自由。当代的《平凡的世界》也以少平、少安为代表展现了新时代以来中华大地劳动的画卷,那么振奋,那么豪壮。当然,在生活中,劳动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但我们是否真的深入思考过劳动的价值呢,是否认真思考过劳动是否已经改变了呢?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或许你们会认为太陈旧了。但我要和你们分享我的感受,我认为马克思的话是对的,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在劳动,同时,世界一点点的改变了,无论你是否看到。那么,如果不是劳动改变了世界,难道是世界自己进化了吗。但,我还要追问,怎么能更清楚地体会马克思的话。我想,唯有一点,我们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劳动,用发展、变化、自觉地眼光来看待劳动。

同学们,我想告诉大家,与古时候相比,当下劳动的内涵已经不同了。劳动不仅是活下去的物质来源,还是我们灵魂得以提升的助手,价值得以实现的途径。因此,对于劳动,我们不仅要付出体力和脑力,还要付出一些精神、情感、意志类型的东西。从我们的两弹一星、航天工程到高铁技术、人工智能、5G网络、物联网等,哪一项突破不是满富精神、情感、意志的艰苦劳动呢。由此,我们也可以想到,假如认识到劳动是圣洁的,是与灵魂、精神相联通的信仰,那么一些亵渎劳动的行为与人员肯定会觉得无地自容,比如负面网红、不良商家、贪官污吏,他们对劳动极不尊重,深究下去,也是对劳动者的极不尊重。

同学们,唐代李绅《悯农》一诗中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诗句,这对我们深入理解劳动也有帮助,时代不同了,当下的农夫不至于饿死,但还是会存在劳动者和劳动不被尊重、甚至被剥削的事实。究其原因,有时,是我们对劳动者和劳动的歧视,有时则不然,而是我们对劳动的认识过于浅薄和简单,我们如果将对劳动的认识提高到灵魂的境界,那么,何愁实现不了人生价值呢?

其美多吉只是一名邮递员,张玉滚只是一名小学教师,可是,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感动了中国。同学们,我想问,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坚持了下来,创造了奇迹呢?我想首先要说的不是他们完成的劳动,而是他们本人,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灵魂完成了自己的劳动,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完成自己的劳动,才能圆自己的人生梦。

同学们,让我们把劳动与灵魂紧密结合,守正道,走正路,圆美梦!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19年6月8日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以劳动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对劳动的认识不深刻、不彻底、不自觉)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一分析】

2017年起,高考作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思想、思维、哲学等高阶的存在开始出现在高考作文题中。因此,现在的高考作文越来越像大赛作文,考察的是学生素养、涵养、读书量、思维量、审美力、表达力,这就很好的避开了文章的模式写作法。当然,高考中,现在也可以模式写作,但结局呢,写作者本人也会明白,分数不高,等于自动放弃高分。800字的文章,想讲透一个问题已经很不容易,因此,写够字数不难,但关键是要依据材料找到一个可以讲透的问题。所以,我不想对作文材料做过多的分析,我想说今后的考场写作要改变,平时的训练要改变。我认为我们不能将写作水平提高推给思维训练,尽管这个词在当下的写作训练中很热。思维是对过程和内容的总结,没有过程和内容,那总结什么呢。那过程和内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思想,今后的写作要补充思想。思想是精神领域中的学者、专家,写作应该问计于它们。思想是人类精神中的高贵血液,有些孩子应该输血。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