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得好诗”(第三季)011:《客观描述》

 诗江湖南人 2021-01-06



客观描述

@ 方闲海

踏进朋友的家

脱鞋的间隙

我瞄到门正对面的墙

巨大的彩色婚照

不见了

变成了空空的白墙

我走近

那两颗悬挂照片的铁钉

像一组极简派作品

镶嵌在墙上

它们之间的距离

还是当初的距离




南人点评:

无论做事还是写诗,我们都希望有两种“神”力——

一种是“举重若轻”,一只手举起千斤巨石;一种是“举轻若重”,鼻尖上能让羽毛站立。

对写诗而言,举重若轻,便可轻松驾驭大型题材;举轻若重,便可知微见著小中见大。

这并非怂恿大家去练武功,而是说写诗,既要有“宏观”视野与提炼能力,又要有“微观”视角和洞察能力,有了这两种能力,灵感与诗意一伸手就能捉住。

方闲海这首《客观描述》,客观描述了朋友的一段婚姻历程,同时使用到了“举轻若重”和“举重若轻”的手法。

结婚时悬挂“婚照”,是“举轻若重”,常人看墙上的结婚照,大部分看夫妻长相,眼神对位,衣着打扮,最多看一眼镜框的材质,很少关注固定用的钉子。诗人突出两颗“钉子”,强制性地运用心理暗示,牵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且为后续情节变化埋下伏笔,可谓巧妙;同时,因为“钉子”兼具“固定”与“刺痛”两种意义指向,囊括了两种完全相反的婚姻结局,促使更多读者能“对号入座”甚至被“请君入瓮”,可谓高明。

分手后摘下“婚照”,是“举重若轻”,通过白墙上的两根钉子把婚姻中经历的幸福与痛苦、磨难与不堪“极简”勾勒。似轻,实质重,有此地无声胜有声之境。

有意思的是,此诗不仅能得心应手地驾驭着“轻”“重”,而且能自由娴熟地变幻着“有”“无”。

一开始,看似有,却走向无,到后来,看似无,却曾经有。这种有中生无、无中生有的手法,大大省去了啰嗦的叙述,完成了人生瞬间的“开悟”。尤其仅用“两点一线”——两颗钉子及其间距离,便极简勾勒出了整个故事以及时间空间里蕴藏的诗意


两点连线,成为线段。幸亏,直线线来说,只是部分,并非全部。

两颗钉子,一面白墙,像一处历史遗迹,供你我他参观回忆;而共同生活的屋子,亦成了一座纪念物或废墟,将一切埋葬。当然了,墙可以再次刷白,钉子可以再次挂上照片,房屋亦可以在废墟上重建。一切都将在有无中轮回——

你从来没有“有”过,也从来没有“无”过。



诗人简介:

方闲海,艺术家,诗人。“黑哨诗歌出版计划”主编。1971年11月出生于浙江岱山,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居杭州。



点评人简介:

南人,男,江苏泰州人,出版有诗集《最后一炮》《黑白真相》《致L》等。获磨铁诗歌奖2017年度十佳诗人奖;《致L》获《诗参考》杂志第二届十年优秀作品奖、中国诗歌30年优秀长诗奖。现居北京。



延伸阅读:

南得好诗(第三季)010:《看,花开得多好》(东森林)

南得好诗(第三季)009:《变成机器人该有多好》(潘洗尘)

南得好诗(第三季)008:《什么宝贝》(张小云)
南得好诗(第三季)007:《记得去扫墓》(周瑟瑟)
南得好诗(第三季)006:《无名车站》(王小拧)
南得好诗(第三季)005:《致母亲》(严力)
南得好诗(第三季)004:《冬日的一截矮墙》(侯马)
南得好诗(第三季)003:《祭》(图雅)
南得好诗(第三季)002:《爸爸的新女人》(曾璇)
南得好诗(第三季)001:《一个冬天的晚上》(盛兴)
南得好诗(第二季)001-060全收录
南人读诗(第一季)001-060全收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