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价又打折,汽车的价格底线究竟在哪? | Future关注

 汽车有智慧 2021-01-06

进入2019年以来,中国车市的寒冬仍在继续。虽然已经进入年底冲刺阶段,但车市仍未有好转迹象,再加上汽车政策的影响,许多车企为了完全既定全年销量目标,争先打起了“为消费者着想”的旗号,纷纷下调其车型指导价,降价幅度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从降价车企名单中也能看到这样的情况。这一波官降调整中以豪华车品牌为先锋,奔驰、宝马和林肯等率先公布了部分车型的调价;第二轮则是以通用、大众为主的合资品牌,都有数千到万元不等的优惠;第三波则是像雷克萨斯这样的全系进口车品牌跟进了调整。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品牌的降价确实带来了销量的上涨,像凯迪拉克,自从上半年宣布降价以后,其销量呈现出快速上涨的姿态。仅是在上半年,凯迪拉克就达到114592台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98%,而同期中国乘用车的销量则是降幅达9.3%,足可见凯迪拉克降价带来的积极效果。到了下半年,凯迪拉克增势不减。其中在九月的黄金季,凯迪拉克共售出18350辆新车,对比上个月实现了环比11.9%的显著增长。2019年前三个季度整体销量共164048辆,同比小幅增长0.9%,在目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力压雷克萨斯、沃尔沃,继续紧跟BBA的步伐,领跑豪华品牌第二阵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像凯迪拉克一样能有充分的降价空间,他们会怎么办呢?

近日,海马汽车宣布,海马汽车官方旗舰店将在11月11日上午10点开启半价秒海马8S活动,这样的打折力度可谓是血本投入了。当然了,海马借助双11推出这样的营销无可厚非,可会有什么的效果呢,现在看来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海马汽车9月卖出1034辆,其中海马8S卖出1008辆,海马M3卖出25辆,海马S5卖出1辆,海马8S于今年八月份上市,首月交出1187辆的成绩,有金九银十的加持,本以为销量会进一步增长,无奈最新月份销量反而减少了179辆。

海马产品的价格一直都不高,这样的销量已经是差强人意,可见大家对于海马的购买热情根本不在于价格,更多的源于产品力方面原因。所以,像海马这样的打折促销或许仅仅是营销手段而已,对于销量的提升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像海马这样以消费热点实行打折促销,对于已购买海马产品的车主是极具打击性的,说白了其实就是“信任消耗”,现在的消费者早已经不会被这些一看就是噱头的营销行为所打动。

一个是降价,一个是打折,对车企品牌来说,这些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或许有时是迫于市场和环境压力,不得不做出让步。如果奏效,对车企来说至少是痛并快乐着,但是有些车型产品,价格大跳水,却始终无人问津,不得不令人质疑,降价和打折到底是不是出路,消费者也会问,汽车产品的价格底线究竟在哪里?

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只要依然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感召力,中国汽车的价格底线就是市场资源分配的承受极限。多年的价格战使车价快速逼近价格底线,这一方面让更多的消费者有机会拥有汽车,另一方面则促使消费者追求更高品质的汽车产品,毕竟在同样的预算下,大家更愿意去购买品质信得过的产品。

对于豪华品牌,或者合资品牌来说,他们的产品已经有足够的品牌力,随着造车成本的降低,他们的产品价格自然可以一降再降。但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本来就是以低价战略博市场,再降价可能就是“割肉”了,任哪个企业高管也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

归根结底,汽车市场还是要以盈利为目的,没有了利润,无论是降价,还是打折,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这就引发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利润与市场,究竟如何聚会取舍。市场与利润,二者往往不可兼得。舍利润而取市场者有之,但是,对于诸多中小企业而言,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将来,一直硬撑,市场与利润,或许二者皆不可得。

有个观点认为,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应当将自己的利润实现最大化,并不要过分地关心竞争对手的情况,因为在这一个时期想要获取市场份额的代价是十分昂贵的,因为不管是谁,经济繁荣时期的业务都是蒸蒸日上的。所以,在这个时期,公司应该尽力将利润实现最大化,以便于为经济萧条时期做好准备。经济萧条时期是一家公司的战略进攻时期,这段时期需要尽可能的扩大市场份额。因为当市场冬天的来历,行业中的弱者开始奔溃,而这时候的强者就是迎来扩张市场,发动价格战,以及收购同行的最佳时期。如此看来,市场本没有好坏之分,主要是看企业如何使用这个市场。

利润与市场份额,营销与业绩都是相互循环的因果关系。循环有好坏,有死循环,也有良性循环。企业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带入这个良性循环中去。

这就是凯迪拉克与海马的区别,一个是在市场冰冷期减少产品利润,获得市场;一个是放弃利润,抢占市场,目标不同,所得到的结果自然不同。

还有一点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众多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国内乘用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的环节,豪华品牌逐步下探新车销售价格,并在慢慢接近国际价格标准。也就是说,像凯迪拉克那样的降价,只是让中国境内的价格与国际价格趋于一致而已,这是一种最切实有效的方式,就是从产品本身开始,主动面向中国市场做出的改变。

所以说,降价与打折本质上只是一个营销策略,其本质不能越过造车成本,正确的措施应该是基于市场的变化,有节奏的进行价格调整。而且,最重要的是,质量是企业的良心。企业可以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汽车的配置也可以有高有低,但是价格的底线是不能越过企业的良心的,更不能昧着良心做坑害消费者的亏心事。


我们的10W+和爆款文章

车轮都要气哭了别人年终奖发玛莎拉蒂发宝马中国最富的三个村子,街上停满宝马保时捷悍马全村买,路虎放牧用!16岁富家女月花5万元,出门各种豪车车队!第一次穿绿衬衣接受记者采访的俞经民说了什么?

汽车有智慧

真实  |  启迪  |  睿智


虽然关注汽车,更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另一种可能

关注Futurauto
拥抱新能源汽车未来


商务微信:Amarantine1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