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硬核进展:病毒VS病毒,能以毒攻毒?

 健康之初 2021-01-06





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经过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国内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其他国家诸如日本、韩国、意大利、新加坡、伊朗、美国等国家,却或可迎来新冠病毒的爆发。





毫无疑问,这场与新冠病毒的较量,已经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战役。而病毒也再一次变得恶名昭彰!

病毒带来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艾滋病、乙肝、埃博拉等等,都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病毒性疾病,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

那么困扰了人类几千几万年,除了伤痛,病毒有没有天然带来一些好处?

答案是肯定的!

某些病毒天然地很可能给人类带来益处




一、抑制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情进展

大部分人可能知道甲肝、乙肝、丙肝,但你知道还有一种庚肝吗?即庚型肝炎病毒(HGV)引起的肝炎。

HGV与丙肝病毒结构类似,但却几乎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其同样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因此常与HIV、HBV(乙肝)、HCV(丙肝)等联合感染。

但有些研究报告指出,在合并庚肝的HIV感染者中,HGV可能抑制艾滋病进展,总结起来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现。

1

CD4+细胞计数升高,使得艾滋病病情进展缓慢。


2

体外研究发现,HGV可以降低细胞表面影响HIV进入的相关受体的表达,使得HIV难以进入细胞。


3

抑制HIV病毒的复制。


4

增强固有免疫应答,包括促进γ-干扰素的表达等。

此外,研究还发现,合并HGV的乙肝或丙肝患者,其临床症状和肝脏酶学变化并不会加重。反而有些患者体内的丙肝病毒血症消失,且谷丙转氨酶(肝功能指标之一)恢复正常,而同时HGV的感染却持续存在。

因此,有学者认为,HGV可能会与HIV、HBV、HCV起到竞争作用,对人体表现为无害,甚至还可能起到有益的正向作用。




二、噬菌体

病毒家族中还有一类成员被称为噬菌体。顾名思义,噬菌体指的是侵袭细菌的病毒,也是赋予宿主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物质,必须在活菌内寄生,是病毒中最为普遍和分布最广的群体。

噬菌体在致病菌中生长繁殖,能够引起致病菌的裂解,降低致病菌的密度,从而减少或避免致病菌感染或发病的机会,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即噬菌体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兽医、农业和食品微生物学等领域。

噬菌体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早在1921年就已经开始,逐步广泛用于皮肤科、耳喉科、口腔科、眼科、儿科及肺部疾病等的治疗。随着抗生素的出现,噬菌体疗法被渐渐忽视。但随着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广泛存在,噬菌体疗法再一次被引起重视。




三、对抗鼠疫

研究报道,小鼠在感染一种叫γ-疱疹病毒的病毒后,可以增强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的抵抗能力。两种细菌都臭名昭彰,前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而后者则是曾引起人类历史上三次大流行、造成数千万例死亡的鼠疫杆菌。

此外还有一个意外之喜,感染γ-疱疹病毒的小鼠会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可增强对肿瘤移植物的抵抗能力。

人类也会感染γ-疱疹病毒,但人类是否会因此受益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抗肿瘤

有的病毒天生就具有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比如一些RNA病毒,其本身对细胞内干扰素很敏感。在一般正常细胞中,感染后会很快激活细胞天然免疫途径而诱导I型干扰素产生,从而抑制病毒增殖。但是肿瘤细胞往往干扰素途径缺失,因此这类病毒会在肿瘤细胞内不断增殖,从而达到溶瘤效果。

我国中山大学的颜光美教授,其领头研究的国产新型精准溶瘤病毒M1,就是一株具有溶瘤特性且在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甲病毒,该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该领域国内关注的焦点。




五、协同进化

其实漫长的人类历史,就是人类与病毒共同进化的历史。

免疫系统的进化是整个生命系统进化的重要基础。而在生命起源的初期,免疫系统的完善和进化就是在病毒等各种病原体的刺激下完成的。

此外,在人类基因组破译后,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人类的基因组中竟然有高达10万条片段来自病毒,这些病毒基因片段占据了人类基因组的8%,而编码人类细胞所有蛋白质的序列仅占据了基因组的1.2%-1.5%。

毋庸置疑,这些数量庞大的病毒基因片段可能在维持人类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人类基因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据研究报道,对哺乳动物极其重要的器官——胎盘,就很可能是病毒基因带来的产物。




人类的基因早就不再纯粹,而人类的历史也已经与病毒紧紧缠绕在了一起,有些不可或缺,但有些却能带来沉重的灾难。我们已经战胜了天花病毒。相信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在与各种病毒的抗争中,会取得越来越多的胜利!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