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数人对于糖尿病认识有误区,你踩雷了吗?

 健康之初 2021-01-06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获取已由被动变为主动,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似乎让每个时代的弄潮儿都变成了知识宝库,例如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已经得到很大的普及,在大多数人的知识宝库里它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糖友们。但并不是所有糖友的认知都是科学正确的,总会踩一些误区或者雷区,来看看下面这些误区是不是你也误入了?

误区1:血糖正常就没有患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血糖,但是不意味着血糖正常就可以“安然自若”了。尽管你的血糖属于正常范围,还是有一定患糖尿病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控制血糖是必要的,但还有一些必要的注意因素,像血脂、血压、胆固醇等是否在正常标准内,这些因素对于糖尿病人病情的控制有莫大的影响。所以,糖尿病人控糖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需要耐心的“事业”,不能半途而废或置若罔闻。

误区2:没有“三多一少”就不算严重

“三多一少”意思是吃饭多、喝水多、尿得多,体重减轻,这就糖尿病典型的症状。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前期并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所以,年龄大于40岁的中年人,要定期到医院做血糖的检查,发现隐藏的身体隐患,防患于未然。

误区3:糖尿病患者吃得越少对于病情控制越好

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家人,往往在了解到一点点糖尿病知识后,就让患者在饮食上极力控制,错误的认为“少吃点”就能够有益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因为大量主食进入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后,胰腺的负担就会加重,血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事实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也是不严谨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控制但不是“一棍子打死”,例如一些粗粮、水果、蔬菜等,这些都可以食用,而且多吃粗粮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有好处:吃粗粮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例如:油麦、荞麦、燕麦等。不是要极力控制饮食,而是要适当、合理才对,只有“吃对了”,机体才有“力气”去“战胜”糖尿病!

误区4:水果和糖类是糖尿病人的禁忌

大多数人认为水果香甜可口,一定含有大量糖分水。这就让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于水果“望而却步”,事实上,大多数水果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的,且这些水果对于患者控制血糖有益无害。

水果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有益于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机能恢复。水果虽然含糖,但不同糖类对血糖的影响千差万别:水果中的果糖的升糖速度是最慢的,葡萄糖的升糖速度是最快的。所以,果糖含量高而葡萄糖含量少的水果完全可以放心吃,例如:苹果、桔子、橙子、猕猴桃、杏、草莓、浆果等升糖速度都很慢。

误区5:糖尿病就是吃糖过多

吃糖过多实际上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没有太大关系,你家中爱吃糖的小孩子有糖尿病吗?答案是否定的。吃糖过多不一定会患糖尿病,同理,吃糖过少不一定不患糖尿病。那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有哪些呢?一般来说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导致的1型或2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而环境因素更容易导致具有遗传易感性的2型糖尿病个体发病,也容易导致无遗传病史的普通人患病。那是哪些环境因素造成的呢?环境因素可能诱发糖尿病环境因素分很多种,简言之就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饮食方面过油过咸过辣、暴饮暴食、拒绝吃蔬菜、吃饭速度过快、饮食不规律、喜爱垃圾食物、抽烟酗酒,都将成为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误区6:糖尿病就是血糖高

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误区,甚至读到这里大家心中会有疑问:血糖高难道不是糖尿病吗?我看看你怎么牵强附会。其实血糖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我们一天当中的的血糖是不稳定的,很多原因会造成我们的血糖莫名升高。尤其每餐饭后,我们的血糖会有所升高;进而胰腺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吸收,饭后1小时左右,血糖就会自然地下降,饭后2小时血糖基本就能恢复正常。如若不是反复血糖高,就可以避免患糖尿病的风险了,但还需实时观察血糖状况,不能松懈。

糖尿病患者要有糖尿病一些基本知识的正确理解,不要凭主观臆断来否定一些食物和水果的功效,对于病情发展也不要过度恐慌,以清晰的认知与合理的心态控制病情的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