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9种成软骨性肿瘤你见过吗?(内附病例X片)

 昵称P2u81 2021-01-06

01

单发性骨软骨瘤


单发性骨软骨瘤又称单发性外生骨疣,或单发性骨软骨外生骨疣,本病仅发于软骨内化骨的骨骼,多发于骨的干骺端,以后随着生长而移至骨干,仅少数发生于骨骺,称骺生骨软骨瘤。其形态可有带蒂与广基底两种类型。
例1:肿瘤位于尺骨小头近侧,呈广基底型突起,其表面光滑致密钙化不匀,且呈菜花状,边缘清晰(图1)。
图1

例2:肿瘤位于胫骨下端(相当于干骺端处)的后侧,呈广基底状隆起,边缘清晰(图2)。
图2

例3:肿瘤位于距骨后外侧的广基底型骨软骨瘤(图3)。
图3

例4:肿瘤由股骨内髁处发出,长约5.5cm,具有正常骨组织的长蒂,并沿着股骨长轴指向近侧的骨性突起,其顶端膨大,散在着钙化物而形成菜花状(图4)。
图4

02

多发性骨软骨瘤


本病是一种遗传性骨病,故常有家族性。亦称干骺端连续症、遗传性畸形性软骨发育异常症及埃伦菲德(Ehrenfried)综合征。其病变特点:即在长骨干骺端增粗变厚,皮质变薄,有骨赘向旁侧突起,其外形多样。在胫腓骨两端的骨疣增大时,可以相互挤压或骨性融合与畸形。在前臂如因一骨受侵犯而生长迟缓,则导致二骨的长度生长失调。
例:肿瘤位于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呈多发性棘状骨性突起(图5)。
图5

03

单发性内生软骨瘤


单发性内生软骨瘤是一种胚胎组织错置而引起的肿瘤,发生于软骨内化骨的骨骼。除骨骼外本病尚可见于软组织、关节中、滑膜(关节旁软骨瘤),偶尔发生于骨骺,称骺生型软骨瘤。它多见于手足短管状骨,其次为肱骨、胫腓骨和尺骨,而其他骨亦有偶发者。

例:尺骨近端有一透亮区并有横的骨脊相隔,在其远四分之一处,骨内呈现透光灶,并向外膨胀及钙化环所形成,致该骨干因生长受阻而短缩,且向外呈弧形弯曲,该瘤体向外挤压,致桡骨形成浅的压迹,继而使发育正常的桡骨干相对长且弯曲,但终因二骨长度差距较大,而导致桡骨头继发性向外上脱位(图6)。
图6


04

多发性内生软骨瘤


例:本病位于第二掌骨与指骨,髓腔内多呈泡状膨胀变形,皮质变薄偏心性膨出,边缘硬化(图7)。
图7


05

奥利埃(Ollier)病


奥利埃(Ollier)病即因软骨营养不良而发育障碍,本病属于软骨错构,致肢体畸形的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如合并多发血管瘤则称为Maffucci病,且该软骨瘤多发于干骺端的骨内。本病无遗传性是其特点。X线普遍特征是:骨干端膨胀,增宽,有时呈喇叭口样扩张或扭曲畸形,骨皮质变薄,骨内可见条状或斑点状钙化以及钙化斑等。在短管状骨可呈现大小不等的透明区,内有钙化斑。一般来说,在局部上同单发内生软骨瘤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由于骨端显著增宽与扭曲而引起的骨骼畸形。

例:奥利埃病(中年男性全身多处发病)。

(1)脊柱呈“S”状扭曲侧弯畸形(图8)。
图8

(2)双侧髂骨翼外缘有囊状膨胀及密度减低影。左侧股骨上端髓内结构紊乱,股骨干颈角变小。右侧股骨向外前方有扭转畸形,股骨上端骨质膨胀、股骨颈短而粗,内有条状与斑点状骨化斑(图9)。
图9

(3)肋软骨部多呈膨胀与钙化斑形成(图10)。
图10

(4)右股骨干下段及胫腓骨上段骨质略膨胀增粗,骨质疏松,骨小梁粗糙,呈丝瓜瓤状,且股骨下1/3向前外呈80°的弯曲畸形,致股骨髁平置在胫骨平台上,而奏成扭曲畸形的膝关节。在股骨内髁内侧有骨疣(图11)。
图11

(5)右胫腓骨骨干均显粗大,并向内侧呈弧状拱起,髓腔结构紊乱且二骨两端均膨胀(腓骨尤甚),下段连同踝关节呈90°外翻畸形,骨质疏松,骨小梁紊乱(图12)。
图12

(6)右足呈外翻下垂状,跗骨骨质疏松,跖骨及趾骨呈囊状重叠影(图13)。
图13

(7)右肱骨下端与前臂病变轻微(图14)。
图14

(8)右手部分掌骨头与近侧指骨均有多囊状改变,有些已突破骨皮质(图15)。
图15

(9)左桡骨下端骨质膨胀、透亮,皮质变薄,结构不均匀(图16)。
图16

(10)左手第1、2、3指骨及第2、3掌骨干的远1/2处,皆膨胀变粗,皮质变薄,骨内充满杂乱的骨嵴(图17)。
图17

(11)左股骨干中下段有囊状透亮区,内有钙化点,下段向内后呈80°弯曲,致形成膝内翻并前突畸形(图18)。
图18

(12)左胫腓骨骨干的上下两端,均呈偏心性膨胀变粗,透光、皮质变薄,呈虫蚀状,内有骨嵴及钙化斑,二骨远端向外倾斜致足外翻畸形(图19)。
图19

(13)左足骨质普遍疏松,跖骨及趾骨均显膨胀及囊状改变(图20)。
图20

附:本例患者身体畸形情况照片(图21)。
图21

06

骨皮质旁软骨瘤


本病是一种起源于骨膜,或骨膜下结缔组织的良性软骨瘤,可侵犯骨皮质,但并不进入髓腔,故又称偏心型软骨瘤、骨膜型软骨瘤或外生软骨瘤。本病少见,好发于手足短管骨,四肢长管骨偶有发现。其通常X线表现为:轻者仅见骨旁呈现模糊的软组织影,骨皮质有压迹或缺损。明显者有骨压迹或缺损加深,甚至可靠近髓腔,但仍有一薄层致密骨质与骨髓相隔,缺损近端可有骨膜增生,缺损区内常有散在的钙化影,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例1:病变位于左股骨下端后外侧(未超骺板)骨皮质有明显大的压迹缺损的陷窝,窝底皮质硬化,内有少量模糊的钙化斑。骨端略向内成角,致形成膝外翻畸形(图22)。
图22

例2:病变位于两侧股骨下段的外侧,干骺端之上方,各呈现一较大的压迹而形成的骨巢,巢内充以似砂粒状的钙化斑,(右侧更甚)致局部骨皮质硬化,骨干被挤压变窄,髓腔消失,且均向内侧呈弓形隆起,致双膝外翻,两下肢共同构成严重的X状畸形(图23)。
图23


07

骨皮质旁软骨肉瘤


皮质旁软骨肉瘤发生于骨旁软组织内,有数量不等的钙化,邻近骨质常受侵蚀与破坏(但较轻),对这种具有大量钙化成团的软组织肿块,其骨质改变较轻,为本病的特征。

例:右肩部骨质疏松脱钙,大结节部有骨质侵蚀破坏,肱骨头向前内脱位,关节周围(尤其下方)有大量钙化斑块,有的呈环状(图24)。
图24


08

骨外软骨瘤


本病具有软骨瘤的影像特征,但它发生在骨外的软组织内,与骨骼无任何关联。

例1:肿瘤发生于股骨远端的内髁后方,瘤体边缘整齐,其内呈絮状钙化斑(图25)。
图25

例2:肿瘤位于跟腱附着点的前后各一个,另一瘤体位于外踝的前外侧。均为表面光整靠近骨皮质,其内有钙化斑(图26)。
图26


09

滑膜骨软骨瘤病


本病亦称亨-乔(Henderson-Jones)二氏综合征,主要发生在滑膜,亦可发生于具有滑膜组织的滑囊或腱鞘内。因为滑膜本身具有潜在的造骨功能,当其受到各种刺激后,可化生为软骨或骨组织,瘤体数目可多可少,个别病例在关节附近可因骨块挤压而出现骨破坏、缺损。但该病为一良性病变,很少会变为软骨肉瘤。通常X线表现:该瘤体的大小、形态及数目有较大的差异,一般存在关节间隙内,若已游离者常会向关节囊松弛的隐凹部移动,甚或积聚成堆,似一团石榴子。
例1:肩关节囊内散着众多的骨软骨瘤块。软骨瘤块滞留于肩肱关节间,多数已坠入到关节囊下部(图27)。
图27

例2:为数众多大小不一的环形瘤体聚集在髌上囊及腘窝处(图28)。
图28

例3:众多的瘤体位于股骨下段及髌上囊与关节腔后方(图29)。
图29

例4:众多瘤体已坠至上胫腓关节处(图30)。
图30

例5:瘤体充满于肘关节囊周围,其骨块稍大且不规则(图31)。
图31

例6:瘤体像石榴子样滞留在整个踝关节腔内(图32)。
图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