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航四月寒流来袭

 民航之翼 2021-01-07
民航之翼"

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华为的冬天》任正非

一季度,民航继续较快增长,旅客周转量2862亿座公里,同比增长10.9%。客座率高位运行,达到83.7%,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一季度的开门红,让大家对2019年度充满了信心。

我们知道每年四月一向是民航小旺季,许多航空公司第二季度抢收就靠四月份。未曾想到,进入四月就来了一场倒春寒!

1

多个机场出现负增长

根据民航局新闻发布会数据表明,4月份全国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1亿人次,同比增长了3.7%。

有十个千万级机场旅客吞吐量出现了负增长,其中首都机场下降了5.9%,降幅最大。

海口、三亚机场同比分别下降了2.1%和2%,另外七个机场也分别是福州、宁波、青岛、乌鲁木齐、昆明、杭州、哈尔滨等机场。

在华东地区,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机场中:

4个机场出现负增长,分别是杭州、青岛、福州和宁波。

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只增长了0.2%。

增长最快的济南遥墙机场增速也只有区区5.9%。

华东地区4月份所有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为3.4%,而在一季度这个数据高达9.5%。

经济最为发达的华东地区旅客出行需求增速明显放缓,这意味着什么?

2

航空公司客座率全面下滑

从供给看,4月份全行业的可供座公里增速为8.3%,高于旅客周转量增速1.7个百分点。

正班客座率是83.2%,低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

如果看四大航的数据,一季度除了海航外国东南三大航客座率全部实现提升,说明市场需求也是比较旺盛的。

四月份,四大航的运力投放也是比较稳定的,国航、东航、南航、海航运力同比增速分别为4.9%、6.5%、8.0%、11.0%。

运力投入相比一季度已有所放缓,但即便这样,四大航的客座率也还是全面下滑,这说明需求的增速已经慢于供给的增速。

四月份国航、东航、南航、海航的客座率同比下滑分别为0.5、1.2、1.3、3.5个百分点。

运力投放越快,客座率下滑就越快。

按照正常理解,B737MAX停飞,飞机推迟交付,加上北京临时活动和事件影响航班的执行,供给是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需求应该还在,客座率至少应该提升。

可是客座率也下降了,说明4月份民航增速放缓并非供给的问题,而是需求的问题。

如果对比2015-2019年以来的每年4月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情况,就会发现以前4月有多旺,而今年确实遭遇了寒流。

3

经营压力全面加大

从价格看,全国民航客运价格指数为92.6%,同比下降6.39%。

在这个月,航空公司并没有感受到小旺季带来的喜悦,相反感受到了与日俱增的考核任务和经营压力。

实际上在四月,如果看一下网上许多航线票价就知道民航业的压力有多大了。

毕竟4月小旺季没旺起来,5、6月份传统淡季又有多大把握呢。

4

为民航局叫个屈

我认为四季度民航寒流主要是需求的原因,至于什么原因大家都可以探讨。

但我看有些人将这个锅摔到民航局身上,认为是民航控总量的政策导致的,这既不负责也不客观,更缺乏对民航业发展情况的了解。

如果四月份旅客吞吐量下降是民航局控总量政策所致,那么民航局的政策应该是降总量才对啊。

可是民航局控总量不是降总量,只是控制繁忙机场时刻增速,目的是提升航班正常率,引导民航健康良性发展,无论是机场还是航空公司来说,都是有益的一件事。

问题现在是市场需求下滑,客座率下滑,这怎么可能和民航局的政策有关。

其实如果关注局方政策,就会明白这些年民航局的一些政策客观上为民航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我们回顾黄金十年,民航业取得连续十年盈利的好成绩,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释放了大量消费需求。在民航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亲眼看到二十年前的旅客出行需求是怎么样的,今天又是怎么样的,应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是各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在航空公司工作的同仁应该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一点,今天公司对经营管理的重视程度,对经营的投入程度等方方面面都提升了公司盈利能力。

三是得益于民航局的行业管理与调控。经常有人认为民航局还是采用行政化的手段管理民航业,限制了民航业的发展。

我就问问,如果不是民航局对安全高度监管一票否决的态度,会有今日民航如此长的安全周期吗?看看化工行业出现的问题,就会明白安全对行业发展的极度重要性。

局方限制新设航空公司、管控飞机引进、控制航班总量上客观上使得民航业的供给稳步释放,假如民航局当初任由航空公司成立,任由各航空公司引进飞机数量,也许民航就会再次遭遇到97-99年的窘境,民航业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民航业也不会创造历史最长的盈利周期。

多少行业曾经一哄而上,今天又有多少行业面临着去库存去产能的艰难与痛苦,但民航业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还不是得益于供给的缓慢释放。

如果几年前没有迅速关闭新设航空公司的大门,这两年可能不就是几家航空公司出现经营上的困难了。

去年下半年,小编就写了一篇《民航的冬天来临了吗》,对民航的需求和供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小编尚不敢言现在就是冬天,但未雨绸缪,早早做好准备,加强自身内功修炼却是正道。

近期文章:海航集团这一年,利润减少达130亿

民航业上市公司市值排行,2家超千亿

五大机场高管薪酬差距惊人

2018年五大机场员工薪酬排行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