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韵】盱眙十景诗,值得你细细品味!

 乐翁花事 2021-01-07

宋代至清代年间,有关盱眙十景诗约500余首,具有盱眙地区浓郁的古文化底蕴,成为一道亮丽的光环。如今,八仙台招隐、瑞岩庵清晚、五塔寺归云、会景亭陈迹四景已不复存在,其余六景均成为游客游览之胜地。

盱眙古代十景,又称都梁十景。明·万历《帝里盱眙县志》记:“十景不知名于何世,不似唐人所题也,或晚唐、宋初所为。”唐代骆宾王、常建、韦应物、李坤等诗人,写出有关盱眙的诗数十首,而《盱眙十景》诗未见记载。

明·万历《帝里盱眙县志》记载,宋代司马光、苏轼、苏辙、杨万里、真德秀、潘柽、张耒等11位诗人,赋有关盱眙十景诗30余首。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米芾,字元章,知涟水军,由汴京(河南开封)经汴河南航就任,一路上看到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入淮河看到青山环绕,惊喜之余书“第一山”,并游览盱眙第一山及其周边景点,赋《都梁十咏》诗:


第一山怀古:

京洛风尘千里还,

船头出汴翠屏间。

莫论衡霍撞星斗,

且是东南第一山。

第一山,又曰南山。米芾“且是东南第一山”诗句后,改称第一山。盱眙第一山,左揽翠屏峰,右拥风坡岭,北依清风山,面临长淮水,气势磅礴,风景秀丽。此诗开创盱眙十景之先河。

八仙台招隐:

山径重重锁绿苔,

松花曾见几番开。

群仙费尽招呼力,

那得休官一个来。

八仙台,位于县城戚大山东麓。相传八仙东游经此,谓之八仙台,久废。米芾游盱眙八仙台时,看到蓝天映清流,松花香绿洲;想到休官好去处,四时尽消愁,作本诗。

清风山晚笛:

铁笛谁吹一曲哀,

清风约我上层台。

悠扬正到堪听处,

怕惹闲愁却下来。

清风山与第一山相连绵,其峰为城中诸山之冠,因山高而清风,故名。全诗写景由内向外,场面宏观;写情由外入内,意境深邃。

龟山寺晚钟:

龟峰高耸接云楼,

撞月钟声吼铁牛。

一百八声俱听彻,

夜行犹自不知休。

龟山寺,始建第一山,元末兵废。明洪武初重建时,由于为太后祝福,嫌龟字不雅,改称龙山寺,久废。龟山寺,倚山面谷,林壑葱茏,林海幽静;楼耸月鸣,夜半钟声,慰藉心灵。全诗寄景言情,借情言佛,借佛言人,浓淡相宜,远近得体,犹如一幅山、水、云、月环绕龟山寺的水墨画,展现于读者。

瑞岩庵清晚:

西山月落楚天低,

不放红尘点翠微。

鹤唳一声松露滴,

水晶寒湿道人衣。

瑞岩庵,始建第一山,面临陡谷,曲折小路,环境清幽,松竹葱茏,空气清新。宋时女冠朱妙直在玻璃泉南石岩上建殿三重三折,元末废于兵火。洪武永乐年间重建。天顺七年(1463年),改名曰观。

杏花园春昼:

风轻云淡午天春,

花外游人载酒樽。

不是山屏遮隔断,

牧童错指是孤村。

杏花园,在第一山山腰,北宋时有“杏坛”二字。米芾正值春风劲吹,杏花满园,香飘都梁之际,游杏花园,作本诗。全诗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将杏花闹春描绘成一幅鲜明生动的艺术画面。1986年,县政府整修杏花园,扩大面积。

五塔寺归云:

塔边云影任高低,

闲逐清风自在飞。

四海遥望人久渴,

不成霖雨又空归。

五塔寺,耸立龟山翠屏峰,寺与塔相连,故名。诗人游五塔寺,仰慕其寺,高耸入云;眺望塔尖,碧云环绕;情景交融,乐而忘忧。全诗展示一幅山美、寺美、塔美、云美的五塔寺画面。

玻璃泉浸月:

半山亭下老苔钱,

凿破玻璃引碧泉。

一片玉蟾留不住,

夜深飞入镜中天。

玻璃泉,又曰第一泉,在第一山,北宋前建有亭。明《一统志》记:“玻璃泉,有石龙虎口中喷水,注石池中。”米芾登第一山游玻璃泉,作此诗。

宝积山落照:

怪石垒垒玉作堆,

登临晚景更徘徊。

夕阳无限堪停好,

莫到奇山空自回。

宝积山与都梁山相接,在盱城境内。米蒂游第一山时,看到夕阳辉映宝积山,红霞普照淮河间,形成一幅风光旖旎的落日图,作此诗,抒发诗人“莫到奇山空自回”的心情。

会景亭陈迹:

自是韶华不耐秋,

水光山色一时休。

细将瓦砾分明看,

片片飞来落叶愁。

会景亭,一曰老人亭,在玻璃泉山麓,宋时陈迹。米芾游盱眙,看到其遗迹,瓦砾遍地,落叶翻飞,作此诗。全诗借物兴起,委婉含蓄,化虚为实,一物一情,情致缠绵,委婉含蓄,尤其运用一个“愁”字,更体现诗人怀念会景亭的情思。

来源:淮安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