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道《和米芾都梁十景诗及序》浅评

 江海博览 2022-09-20 发布于浙江

马培荣

自北宋大书家、大诗人米芾邂逅盱山,写下《都梁十景诗》后,不仅将盱眙“南山”易名“第一山”,且把盱眙诸山的十处佳景推介天下、众人皆知。此后,唱和米芾十景诗者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故而描写都梁十景的诗比比皆是、势如云集。其中,盱眙籍清官陈道的《都梁十景诗及序》便是佳作之一。

陈道(1436~1504年),字德修,自号南山,明代安徽盱眙县怀德乡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吏部文选司主事,调南京刑部,官至南京刑部尚书。陈道为家孝悌、为民效力,为政严简、办事果断,清风两袖、不染尘埃,清谨奉法、门无私谒。商人欲以货饵之,陈道拒之不受,怒而斥之。宅第悬牌拒访,因有“板陈”之号。陈道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深爱彻骨,曾写过不少关于家乡景点的诗词。其中用米芾的诗题诗韵,写过《和都梁十景诗》10首,并在诗前写有《都梁十景诗序》,在每一首诗前各有《小序》。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理解陈道《十景诗》及《序》,本人将陈道的《诗》及《序》原文展示,文中以【原序】【原诗】示之;并斗胆为其一一作以浅评,文中以【今评】示之。谨以抛砖引玉,供作参考,敬望批评指正。

一、《都梁十景诗序》及浅评

【原序】

盱眙号都梁,昔人拟十景为题,宋米元章各有诗,于今传之。予生长于斯,目击身履之久矣,漫若未会于心者。幸与计皆取科甲,走仕两京,得补外郡,与诸景契阔若昧於平生者。弘治纪元夏,予往参江西省政,取道故里,得历游之。吊古伤今,徘徊赏眺,不能舍去,使人外形骸轻轩冕,若欲定盟而终焉者,因亦有诗,以写一时之适焉。夫怀恋故土人情也,于予疑若今昔异趣者,何哉?盖赏验之矣。当少年家食时,蓄气甚锐,而志在天下。虽嘉山水叠出,后先不能以彼易此,比及通籍,方且陈力,即署敬其事,以偿夙志,固不屑谙景之乐。至于为守民社,攸托揩眼尘坱间,以寸心撄百责,挠乱激聒者无虚日,甚或不遑寝食,则于诸景势又不暇记存者矣。乃今循列进秩,若少逭督责,顾惟老景,绵力参佐名藩,取系尤重,深懼弗能负荷。先正云:“聪明不及前时,道德敢负初心。”是诚在我。所以览景忘归,不啻驰担息肩,偃仰高荫而情之所感,声诗宣畅,自不容己焉。是则风景不异,而感寓随之,人情皆同,无足怪者。虽然士以行义耳,玩世者流连光景,窃禄者苟延岁月,皆非义也。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安敢自诬进退之则而处非其义邪。景之名义与米公俱诗,各具左方,鄙作附之,盖景仰望前哲,不避形秽云。

【今评】

陈道生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历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五朝,卒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享年69岁。他生于盱眙、长于盱眙,得甲科进士,官北京、南都数地,虽身居尚书高位,却具平民之心。陈道生活的年代是明朝动荡最大的年代,国运不振、朝势渐衰:北虏寇边,皇室争斗,土木堡兵败,英宗复辟,夺门之变,于谦被杀;一时争权夺利、相互倾轧。许多官员随波逐流,以图自保;贪腐渎职,敛财自富。面对乱世,陈道却身正影直、步履不紊,浊流自清、定力恒持,不涉争斗、不图权利,因而拒饵持廉、门无私谒。所以,明弘治元年(1488年)夏,陈道在前往江西参政履职时,取道盱眙,再游第一山,他在看都梁景时,却心想天下之事、国家之运、人生之理,因而“览景忘归”,尤其读得米芾十景诗,更为感慨。陈道想:人应该行义举善,不可玩世不恭而沉迷山水,不可争权夺利而中饱私囊,不可碌碌无为而虚度时光。于是仰望前贤而欣然和诗,以米公之一景而抒自己之一思,十思连发,抒其心声,以显其清官本质、贤吏风骨。

二、《都梁十景诗》浅评

1、《第一山怀古》

【原诗】

山北临大淮,为县治主山,汴口南出对之,如翠屏然,实泗州之西山,旧名南山。宋自京师至汴口并无山,惟隔淮方有此,故米公题曰“第一山”。

翠屏嘉气自年年,极目东溟下百川。

扰扰名途愧前烈,凭高搔首意茫然。

【今评】

因米芾公一首诗和一尊碑,叫了千年的南山便改名第一山。山如翠屏,嘉气美景,年年如此;长淮如带,浩浩荡荡,奔赴东瀛。当我登上巉岩,却又不得不因为心意茫然而叹息。为什么人会甘愿落进纷纷扰扰,为了仕途名利,你争我夺,勾心斗角,如此之为,真是愧对前贤。陈道并没有“茫然”,而是在“沉思”,所以他心中默念:“吏政当须尽全力,好官何必到公侯”。要做一个干净的人、干净的官,就必须脱去沾满世塵的鞋子,用干净的脚走纯洁的路。

2、《玻璃泉浸月》

【原诗】

泉在秀岩下。考之,宋南渡时盱眙军置岁币库,每岁金帛使至,则游第一山,酌玻璃泉,题名刻诗,遂成故事。

碧天晴月印弧光,荡漾金波万斛凉。

我有尘心都洗尽,不须晞发向扶桑。

【今评】

在玻璃泉边,陈道看到清澈见底、四季恒温的泉水,看到如水洁净、星辰簇拥的月亮。池中泉水波光粼粼,水上漂浮着那轮皎洁的明月,随着池水微波月亮也在轻轻荡漾。如此美好的夜晚、美丽的月色,陈道并未沉醉。他还想着北方的明蒙对峙、箭弩拔张。更想到,我作为大明官员、太祖乡里,怎能辜负家乡的嘱托、百姓的期望。有人说我不通世故、不讲人情,还说我是板陈,我不在乎。因为我心上所有的灰尘都被这泉水荡涤洗尽,正以新的姿态迎接明天的朝阳。

3、《杏花园春昼》

【原诗】

园在玻璃泉下,为地平旷。相传,前之莅任者于内引泉成渠,率民栽杏花,政遐辄往游焉,久已分裂为民居所有。当桃杏盛开之际,想象流风,尚能起人为乐之兴。

芳园晴透绛葩新,一片香霞照眼匀。

此是化机流动处,我怀何地不同春。

【今评】

玻璃泉侧是第一山难得的一块平势之地,前令裁剪荆棘,辟为杏花、百花二园,遍栽桃杏,筑建亭台。三月桃杏,霞染馨香;满眼春色,小园流芳。询仙释,言为瑶池畔;问牧童,指是杏花村。虽百花园易为文庙之用,但园景如昨。陈道来游,正是春风轻拂、花色锦绣之时,情景令人陶醉。可陈道却在此美景中忧国忧民,他想,如此美景天下当应均得,如此香霞众民亦可平匀。而如今大明北境,瓦剌大军仍虎视眈眈,真想把杏花园的春光匀分北国,天下同此凉热。

4、《龟山寺晚钟》

【原诗】

寺在小南门内,第一山之西,山形如龟,寺创其上,巨钟声撞,闳达无碍。

抹黛山光洗眼明,万松台殿虎头城。

钟撞初月清淮上,仿佛金门五夜声。

【今评】

盱眙龟山有二:下龟山在城北三十里;上龟山在第一山之南、虎头城之北,又叫南五台山,历来是佛殿道场。山如巨鼋、背驮古刹龟山寺,五百罗汉、暮鼓晨钟远古来。黛色山岚遮挡不住明晰的双眸,松涛阵阵悄然勾起思虑的心情,淮上初月如钩,月色清凉如水,夜幕中震荡的钟声也震撼着陈道的心灵,可陈道的感觉,敲响的岂只是钟声,那仿佛是顺天金门上的午夜更声。太平方可盛世,瑞气才能祥和,我乃大明官员,唯有真心祈佑,民安国富、祥钟流年。

5、《瑞岩庵清晓》

【原诗】

庵对汴口,实当翠屏之半,上有泉曰瑞岩,故以名庵。泉旁石壁,皆旧时题刻。人在烟云杳霭间,聘望两淮风景,千态万状,应接不暇;而清晓微茫之色,又有难为模写者。

熹微树色隐岩花,道侣分泉自点茶。

戎鼓不鸣风浪急,两淮残月万人家。

【今评】

瑞岩有石,前人曾刻《行香子》、以抒爱国情怀。瑞岩有泉,四时不涸清澈水、若我心怀。瑞岩有庙,庙庵正对汴河口、以观古城泗州。一河隔两市,一水分两淮,立翠屏之中,看风光无限。黎明之时,曙色之中有绿树红花;庙庵之堂,有僧人远客续水饮茶。虽无鼓角催战,却见淮河风急浪高;淮水两岸,月色洒遍万户千家。陈道的祖辈莅泗为宦,迁籍盱眙,一山求学,怀德为家。尽管任职南北,四处奔波,家乡的情怀却从未淡薄,几语勾勒出瑞岩风景、百态千姿。

6、《清风山闻笛》

【原诗】

山在第一山之南,实为县治案山,登高览胜,野兴豁然。

春草平坡坐碧茵,白头今日走红尘。

清风忽送山阳笛,惆怅同声海内人。

【今评】

盱眙乃太祖故里、大明首邑,县府面山,山如影壁称“照面”。山高突兀,登临可揽盛景;山色秀丽,观之如若翠屏。清风吹拂,此山先得第一缕;春花开时,此山先闻第一香。陈道登山小憩,坐于山坡草地、绿茵碧毯,想到官场奔碌、今可得闲,能与踏青少年、红男绿女同游山景,虽是白首老翁,也感年轻些许。忽听笛声悠然、随风飘逸,那惆怅之音似曾相识,当应是海内知己。陈道早悟:人格当如青山立,人品当似清风行,人生当效先贤事,人世当作浮鸥轻。

7、《五塔寺归云》

【原诗】

寺在第一山之北山畔,旧有五塔,因以名之。今其一尚存。学佛老者凿石屋于山麓,凉爽袭人,雅宜避暑,而塔势孤高,云气时往来焉。

山腰幽塔下层阴,佛屋斜连石洞深。

时有归云带残雨,坐来爽气湿衣襟。

【今评】

上龟山麓有五塔寺建于其间。石洞相连,如佛殿奉祀地藏;佛塔五座,摹天宇绕有浮云。年久日深,石殿依旧深邃;塔今倾圮,仅存一座孤零。陈道来游,僧人未见,经声未闻,唯见孤塔高兀,石洞深深。残云细雨,雾气成云,云归此洞,湿我衣襟。陈道想,吾非孤傲,周遭有万千百姓;吾非清高,孤塔旁亦绕浮云。门无私谒有人讥我“板陈”,不与苟合同僚亦有怨声,不收贿赂有人骂我“傻帽”,清风两袖有人说我自清。可陈道说:我这样做,对得起百姓,对得起朝廷。

8、《宝积山落照》

【原诗】

山在龟山之西,挹湖光,背淮流,孤峰耸拔于群山中,芳草斜阳,殊有不尽之趣焉。

青山斜日暮光浮,映带长烟入远楼。

天际望来飞鸟尽,大淮东下水悠悠。

【今评】

孤峰飞峙淮水南,波映青峦,云携白帆。山上有仙人洞,樵夫观弈,得豆赠民洒金桥;山下有万岁湖,龙舟楼船,遥视三重都梁宫。山巅眼光庙,张目直视皆成景;山麓岁币库,不忍提说泪雨纷。陈道登临,看长淮如带,荻芦如海,夕阳晚霞,烟云楼台。不尽淮水滚滚东去,思乡候鸟翩翩飞来。陈道任官多地,南都北京,擢知金华,参政江西,布政云陕,巡抚河南,所在一心为民,所过皆有贤声。他曾言:人可不为官,岂有不为民者。以民为心,为民尽心,道之本也!

9、《会景亭陈迹》

【原诗】

亭在第一山椒之西,当时尚余瓦砾,今并无可指者。

淮天风雨送清秋,何处亭台漫作丘。

景会吾心谁问乐,百年身世一浮鸥。

【今评】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从来都不会停止。激流永进,摧朽拉枯;大浪淘沙,后浪新生。春秋多少代,几回晴日几回雨;亭台作丘墟,几块砖瓦几块碑。闲坐亭中,美景纷然会此处;聊以诗文,曲水流觞笑语飞。米芾来时,会景亭已是陈迹;陈道来时,会景亭瓦砾一堆。回望人生,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太多的坎坷艰辛。但陈道相信:只要清谨奉法就不怕诽谤谗言,只要廉洁清朗又何惧拉拢诱骗。浮鸥小、鸿毛轻,人生百年无所求;心中美好,百景聚来,此地仍是会景亭。

10、《八仙台招隐》

【原诗】

台在庆先门外,第一山东南,蜿蜒小山下,好事者凿沿溪之石八区,号曰“仙台”,盖据杜甫饮中八仙,为右军流觞曲水之乐。意当时必有隐遁者八人,非真有所谓仙者。水淹台没,旧迹荒芜,今谁盟主,可以招之。

淮山还是旧淮山,荒草空台野水闲。

世路多歧吾老矣,欲寻大药易顽颜。

【今评】

山口门外,东山之麓,小溪蜿蜒流处,古人称为“八仙台”。如今,山还是那座山,台还是那个台,只是野草更盛,台淹水中,人迹罕至,更显荒芜。这个“八仙台”,究竟是吕洞宾邀来的渡海八仙,还是杜子美请来的饮酒八仙,或是王羲之找来的曲觞八仙,不得而知。陈道一生步履艰辛,转眼已近花甲,顿觉老了。但他并未因此颓废,而是保持晚节,认真履职,一如既往,还想为百姓、为朝廷多做些事。诗中还玩笑地说:真想寻得仙药,改变我这老态龙钟的容颜!

三、结语

陈道的《都梁十景诗及序》,堪称经典之作,貌似写景,而意象早已超出。陈道正是从写景入手,继而以景会意、延伸思绪、抒发情怀,既有其忧国忧民的责任,身为官吏的担当,又有其持恒如一的定力,乐观自信的心态,远大弘敞的心胸,志在玉宇的抱负。在他的诗和序中,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看到他廉洁自律、清正勤勉的本色。盱眙风景优美,景点众多,宋代米芾、明代陈道都以“十景”成诗,这些诗值得我们读一读、思一思、想一想,如此必大有益。

陈道在写《都梁十景诗及序》时,或许想到的更多、思虑的更深、瞻视的更远,现在的我们或许并未完全揣摩因本人真实情感、深层之意。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不懂诗学,或许浅评太浅,未能深入,乃至浅薄;或许未解其意,分析偏差,错讹叠出。谨望各位行家诗者予以指正,不胜感谢!

2022年9月19日于古邑都梁

责任编辑:周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