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1】中国精美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大奖赛董金明作品

 早6点半 2021-01-07

母亲(外一篇)

董金明(新疆)

夜间噩梦醒来,第一个想到的是母亲,打开灯依偎在床头,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笑。是的,已进而立之年的我还会在噩梦中向母亲求救,的确可笑。闭上眼睛,母亲瘦小的身躯便出现在眼前,风雨中固执地提着行李倔强的走在前面。看着母亲满头的银丝和吃力的动作,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为了不让儿子识出自己的老态,故意压着大口的喘气……我已走出很远,可送我的她依然在遥望,摆手让我快走,我懂得她那颗牵挂游子的心。

母亲是家里的老大,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经历过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为了让姥姥和舅舅们活下来,还是个小姑娘的她敢丛死人身下寻找野菜,能一人背着20公斤重的苞米面走十几公里山路。1965年跟父亲来到新疆,住地窝、喝冰水,陆续生下我们六个孩子。

记忆中,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让家里生活好点,母亲拼命地干活,早晨六点起来做饭、发面,走三公里路下地做农活,中午从不休息,自己蒸一家八口人吃的馒头,等馒头出锅又到了下地的时候,下午,太阳进西山一半时是母亲归来时,夏秋两季好像没有在晚上10点以前吃过晚饭。

家里孩子多,父亲负担重,每次醉酒都唉声叹气,怨我们学费高,对此他们不知吵过多少架。为了能让我们上学,母亲从来没闲过,地里没活了,他便挎个小篮到市场、学校兜售家里的酸梅(一种果子),被城管撵来赶去,受人冷眼中计较着每一分钱。

哥哥姐姐们都已成家,按理母亲该闲下来才对,可已近花甲之年的她在我大二时竟学会了骑自行车。不知道她是怎样学会的,但我知道她的体力已再承担不了3公里的步行,我也知道这完全是因为我这个最小的孩子。为了节省时间,不用再给孩子做饭的她中午不再回家,一块馒头,几瓣腌制的大蒜便是一顿午餐。冬天父亲回老家的那半个月,为防止家里羊被偷,零下十几度的天里她竟睡在羊圈门外。

现在快70岁的母亲已不再忙地里的农活,闲不下的她把家里的菜园收拾了起来,夏天家里有吃不完的新鲜蔬菜,给哥哥姐姐送去,让父亲带到街上卖给商贩,冬天晒干的辣皮子和成壶装的酸梅酱给我带来,我们的夸赞是她最高兴的事。

从不午休的母亲现在一睡就是几个小时,像似要把以前拖欠的午休全部还上似的;做事利索的母亲现在有些迟钝,像似要把以前的马虎大意全部补上似的;“不愿意”跟我们废话的母亲现在想法设法跟我说话,像似补偿小时候对我们的“照顾不周”……是的!母亲上年纪了,银丝又添了许多,可她还不服老,仍旧喋喋不休地询问着他能干点什么,想挣钱补贴家里。

“你们的健康就是我们的福”,这是她每次找我商量时得到的回答。或许是我们经常说的原因,记忆中,牙痛到哭泣而不采取措施的她,馒头沾辣椒可当一天三餐的她,现如今辣椒一点不吃,大瓶小瓶的药备了许多。起初我不明白,后来跟父亲的攀谈中才得知她是怕身体有病给我们添麻烦。

看着妻子和年轻的岳母照顾她的孙女,她双手搓着,坐卧不宁,说“自己不会照顾小孩”,这句话里多了几分无奈和不自信。我们六人是谁拉扯大的?他的几个大孙子又是在谁的看护下长大的?

“那时我还年轻”母亲说。她服老了吗?不!自信而任性的母亲没有!她是为了让儿子、儿媳幸福,让孙子的外婆享受做姥姥的感觉。就像她支持我从故乡来到异地一样,“去吧,我这还有你几个哥和姐呢,人家就一个独生女儿,不容易”。

闭上眼睛,“我不累,我不饿,我不喜欢吃,我没事,我有钱,我好着呢,想你们干什么……”那些谎言伴着母亲的自信和倔强在耳边不断响起。

明年夏天我要带着妻儿一起回家看望母亲,看她种植的蔬菜,为她梳理头上的银丝。

小笼包子

刚记事的时候,父亲带我去吃小笼包子,那是我第一次吃,包子很好吃,我比父亲吃得都多,后来随着父亲慢慢变老,我的愿望也在不断改变,也慢慢地意识到其实父亲的饭量并不比我小。

母亲回老家已两星期了,留下父亲一人不知过的怎样?悄悄推开大门,想给父亲一个惊喜,院子里很静,屋里没人,我想给父亲惊喜的没想却被他吓了一跳,父亲在草垛上喊我的名字,兴奋得不得了,真怕他会掉下来。下草垛、放叉、推门进屋,一连串的动作,他的身体还是那么硬朗。“爸,吃早饭了没”;“吃了”;“吃的啥”?“炒的辣子,好吃的很,不过吃完了”,我是了解父亲的,执拗的我走进厨房却发现“他常用的那个大碗泡过馍馍”。父亲像似犯了错的孩子,嘻嘻的笑着,找着各样的理由。“你就不能到我哥他们家去吃吗”;“去啊,中午、晚上我都在你大哥家吃”,我知道父亲是爱早起的,他是不愿意打扰他孩子们的生活,看着父亲尴尬的表情我再没说什么。“早饭我经常到街上去吃,有一家小笼包子店,我常去”,父亲的话让我回忆起了童年,想起了那个不成熟的理想。

我盼望着次日的到来,希望能和父亲再一次去品尝那给我带来无限回忆的小笼包子。小时候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前大梁上,而现在父亲却坐在了我电动车的后座上,随着父亲含糊不清的指点我们来到了一家小店。多年来,我吃过不少次小笼包子,可这次的感觉却不一样。我们要了一笼,父亲吃的很香,一个接一个,就像以前的我。看着父亲脸上流露出的幸福表情,包子在我嘴里嚼了半天可却怎么也咽不下去,心里突然间莫名的难受。

“你看我干啥,趁热吃啊!”父亲的话让我鼻子发酸,再坐不下去,找个理由走了出去。外面空气很冷,又是一个冬天,新的一年又要到了,父亲老了,也变了,变得不再那么深沉、伟岸,变得不再那么独立,话多了,他需要有人照顾,需要有人关怀,可偏偏却要装做坚强的样子,不想让孩子为其担心,他还是那样为自己的孩子着想。

那天早饭父亲吃得很多,也很开心,一个劲的对我说这家店的包子是多么的好吃,他每天早晨能吃多少,对我说下次回家再来吃。我的迎合让他更加开心,他知道我下次回家会在一个月后,那时母亲已经回来,再来的机会很小,但他不知道其实我问过那家店的老板,老板对我说:“这个老人我好像今天第一次见”。

【作者简介】董金明,男,现年39岁,新疆塔城人,研究生学历,原为武警新疆哈密边防支队中校正营职警官,现为退役军人,文学爱好者,由于工作关系曾在央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等媒体刊发过上百篇通讯稿件,偶尔也有诗歌、散文发表于其他报刊。

本期编辑:乔祖  忽而今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