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艾滋病日| 人人都重要,艾滋病细胞治疗的34年探索

 博雅干细胞库 2021-01-07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都重要”。艾滋病的术语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

艾滋病既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又是一种免疫性疾病。HIV感染会导致免疫系统发生进行性衰退,最后出现“免疫缺陷。”目前,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联合其他类别药物是临床一线治疗艾滋病的标准方案,也被称为“三药方案”。近日,美国FDA批准了二合一的HIV复发新药Juluca上市,用于已实现病毒抑制的HIV-1成人感染者的长期治疗,这是全球首个二合一的单片完整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发展,人类在抗艾滋病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2000年至2016年之间,全球艾滋病毒新发感染率下降了39%,艾滋病毒相关死亡减少了1/3。截止2017年中,全球共有2090万名艾滋病毒感染者获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艾滋病需要细胞治疗吗?

对于艾滋病治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确实,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问世,临床能够较好地抑制病毒复制,艾滋病逐渐由致死性疾病转变成了可控制的慢性疾病。然而,当前的治疗手段仍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目前最显著的问题包括极晚期患者病死率高、免疫重建失败和病毒库依然存在。免疫重建失败是指药物治疗有效,但人体重要免疫细胞CD4水平无法提高,临床仍需新型疗法。全球极晚期和免疫重建失败的患者超过400万。这也就意味着,数百万患者在等待着新型疗法。

从免疫角度来看,艾滋病患者的免疫防御功能降低、免疫稳定遭到破坏以及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当免疫防御功能降低,就会导致机会性感染增多,包括肺部感染、细菌和真菌感染,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抗病毒治疗。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会导致持续性病毒感染,肿瘤发生率升高以及长期合并感染等,这种情况也可以采用抗病毒治疗。

当免疫稳定遭到破坏,会导致免疫微环境紊乱、反复发热和肠道菌群失调,针对这种情况,科学家们正在探讨能否利用细胞治疗,例如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艾滋病的细胞治疗并不是新兴概念,早在198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就报道了细胞治疗艾滋病的案例。至今,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已经探索了数十年。

细胞治疗艾滋病的34年探索

艾滋病最大的特点是细胞免疫严重损伤。198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的案例采用了淋巴细胞和干细胞回输的策略,不过遗憾的是,患者单次移植淋巴细胞和干细胞后并未取得有效结果。单次移植无效,那么增加移植次数是否有效?。198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多次移植的案例,结果发现安全性良好,患者实现了部分的免疫恢复。

随后,科学家们开展了多种艾滋病免疫细胞治疗。1986年和1993年之间,Science杂志和Blood杂志均报道了自体CD8T细胞治疗艾滋病,这些案例表现出来的临床疗效为安全性良好、抑制了HIV病毒复制,但不能提高CD4细胞水平,不能降低病毒载量。

1997年,Blood杂志报道了抗原特异性自体CD8T细胞治疗的研究,临床疗效表现为安全性良好,CD4细胞一过性升高,病毒载量一过性降低,但疗效持续性差。

2000年至2002年之间,Blood杂志和Mol Ther.杂志都报道了基因修饰的自体/异体T细胞治疗艾滋病,表明这种方法的临床安全性良好,治疗后患者的CD4细胞一过性升高,组织内病毒库减少,但疗效持续性差,未见对极晚期患者起疗效。

2007年,《Br J Haematal》报道了整体T细胞治疗艾滋病,这种方法安全性良好,12次回输后患者的CD4细胞显著增加,但治疗周期长,细胞来源受限。

201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基因修饰的CD4T细胞治疗艾滋病,这种方法临床安全性好,细胞半衰期长,但未能实现免疫重建。

基于这些研究,科学家们对艾滋病细胞治疗的总体评价为安全性良好,但尚无明显治疗效果。尽管如此,细胞治疗艾滋病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止……

在国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团队曾在6年前开展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艾滋病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活化、改善炎症环境、促进损伤修复的功能。他们发现,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CD4细胞增加,HIV-1特异性T细胞功能增加,肠道病理也有了改善。这项研究于2013年发表在在《AIDS》杂志上,阐明了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提高免疫重建失败患者的免疫系统,为HIV-1感染的免疫重建失败者点燃了新希望。

2015年6月,王福生院士开展了第一例同种异体过继免疫细胞治疗。试验发现,患者接受细胞治疗后,难治的感染和持续高热症状得到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目前,王福生院士总共开展了数十例研究,其中25例已经有了初步结果,这是国际上首创的联合免疫细胞治疗(极晚期)艾滋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切实降低了病死率和发病率。

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200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第一例干细胞移植成功治愈艾滋病,这名患者以“柏林病人”为人们熟知。他是艾滋病携带者,同时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

△蒂莫西·雷·布朗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干细胞移植治愈了艾滋病的患者

艾滋病辅助受体的发现给临床医生带来了很大的启示。艾滋病毒侵入免疫细胞时,需要与辅助受体结合达到构象的改变。趋化因子CCR5是一种细胞膜蛋白,也是HIV-1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受体之一。“柏林病人”的案例与这个辅助受体息息相关。

在这个案例中,医生首先采用了干细胞移植的策略来治疗白血病。于是,“柏林病人”接受了CCR5缺陷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没有了CCR5膜蛋白这个辅助受体,HIV-1病毒就无法侵入CD4免疫细胞。

接受干细胞移植后,“柏林病人”的免疫系统得到了重建,5年以上无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体内未检测到具复制能力的HIV病毒,外周血也未检测到HIV病毒DNA,HIV抗体逐渐减少,无HIV特异性T细胞。

迄今为止,模仿该方法的基因改造及细胞治疗并无第二个成功案例。虽然有其他案例在研究,但并未取得相似的成果结果。

细胞治疗艾滋病的探索还在继续。经过了数十年的探索,科学家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免疫重建有了新的认识。未来,艾滋病的细胞治疗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输出。

参考文献: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in HIV-infected HAART-treated Non-immune Responders restores Immune Competence, DOI:10.1097/QAD.0b013e32836010f7

Long-Term Control of HIV by CCRS Delta 32/ Delta 32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DOI: 10.1056/NEJMoa08029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