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 | 胃癌元凶幽门螺杆菌,中医是怎么看的?

 九不同 2021-01-07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偏爱潮湿、对营养要求很高的专性微需氧菌,它喜欢定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胃窦部、幽门部更为多见。与其他肠道细菌不同的是,幽门螺杆菌不会谈酸色变,反而怡然自得,这种高适应性的细菌通过攻击胃粘膜造成损伤引起病变,胃癌、肠癌等疾病的背后不乏其身影。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健康问题不仅局限于消化系统,其他多系统疾病也与其相关。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怎么看待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呢?

由表及里,认识幽门螺杆菌感染

       外邪致病,羁留不去,有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传变过程。幽门螺杆菌自口而入,定植于胃,若不经治疗,则长期带菌,引起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上消化道疾病,促进胃粘膜炎症(非萎缩→萎缩→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的发展,同时幽门螺杆菌与多种胃肠外疾病密切相关,累及多脏器、多系统。不难看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过程正是对外邪由表及里、由口及胃、由脾胃到他脏传递的演绎;在其传递的过程中,又因为邪气性质的差异、患者脏腑功能的强弱、阴阳的盛衰等因素而出现不同的转化,在不同的患者身上表现出或有或无,或轻或重的症状体征,以及受累脏腑、疾病类型的不同。

司外揣内,把握幽门螺杆菌检测

       司外揣内是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舌为脾之外候,苔由胃气上蒸而成,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又通过经脉与舌相连,因而望舌是中医诊断司外揣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舌苔的变化能够反映邪气的盛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典型的外邪致病,且在胃内定植,其与口腔有着一定的联系。中医学家们近年来通过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证候学研究,以及舌苔、口腔异味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提示了通过患者口腔表征来推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一方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脾胃湿热证多见,反之脾胃湿热证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亦较高,故脾胃湿热证的舌苔及口腔内症状可能是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状态反应,提示对于湿热型脾胃病患者需要更加关注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另一方面,舌苔及口腔内症状可能提示着口腔内螺杆菌的存在,对于以相关口腔症状为主诉的患者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筛查,阳性患者可能还需要针对口腔护理或洁治,尤其还需要关注其幽门螺杆菌感染复发的问题。这些方向尚需要更多大样本、长期随访的前瞻性研究来验证。

扶正祛邪,促进幽门螺杆菌根除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中医对于外邪侵袭是否致病的基本认识,扶正祛邪、“补不足、损有余”是治疗大法。以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方案中,中医治法往往重视祛邪,多运用清热、化湿、解毒等药,虽疗效显著,但却未必能够“包打天下”。近年来胃肠道微生态成为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领域的热门话题。胃肠道内数百种细菌之间,以及它们与人体之间构成了复杂的生态关系,其中共生菌和条件致病菌的平衡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而应用微生态制剂对共生菌进行补充,能够通过其产生某些抗菌物质或发挥黏附竞争等作用而达到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作用。这种菌群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补充有益菌而防治有害菌的治疗手段与中医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理论均有相通之处。因此胃肠道共生菌即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正气”的一种表现形式,西医的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正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扶正”来达到“祛邪”——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目的。

中药可以直接杀菌吗?

          随着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中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且开发针对性的新化合物困难重重,国内外学者将目光聚焦到天然药物领域,尝试从传统药材中寻找有效的抗菌物质。我国使用中药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且取材广泛,炮制工艺繁复,剂型多样,组方灵活,拥有极大的资源储备,因此也是天然药物研究的重要领域。中药材种类繁多,功效各异,其中清热燥湿、清热解毒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黄连、槟榔、吴茱萸、乌梅、大蒜素及其分解产物、土荆芥、百药煎,此外,研究发现,苦参碱、黄芪苷、大黄素、黄连素均能破坏幽门螺杆菌荚膜,使其分泌多糖的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菌株黏附。大黄素、黄连素、五味子、黄芪苷对克拉霉素耐药的幽门螺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浙贝母的有效成分贝母素甲盐酸盐对耐药机制不同的3种耐药菌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作用。


      本书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专科诊疗特色为依托,以该单位北京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北京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为支撑,根据编写团队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研究中的成果,以问题为导向,以解答临床常见疾病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诊治的科普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