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凌氏家祠”到百年名校,镇江敏成小学近百年的传奇(珍贵老照片)

 镇江风情 2021-01-07

在镇江,曾有一座著名的私家园林叫”凌氏家祠“,让了让镇江能培养出更多的当地人才,这座家祠的主人将它建造成一座学校。即将走过百年,感恩这座学校的创办人凌敏成先生,和那些为镇江教育作出贡献的先辈们。

01

四牌楼附近小区旁的一条街名为道署街,清朝时道台看中了这处原为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居住过的风水宝地,将衙门建于此而得名。

辛亥革命后,当时镇江巨商凌焕曾收购了道署衙门的房产土地,大兴土木,将道署旧房全部拆除,重新建造了别墅、花园和家祠,其规模和质量在镇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

现存的凌氏家祠”和“敏成别墅两块汉白玉石碑,是近代杰出的书法绘画大师和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老师曾熙题写的。

“凌氏家祠”现在是市级文保单位,“敏成别墅”也是江苏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之一。


镇江巨商凌焕曾

凌焕曾(字敏成),镇江人。自幼家境贫寒,早年在上海某颜料店学徒。出师后经人资助,在镇江老西门大街(今大西路)开设增泰来颜料店。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与德国颜料商人素有往来。大战爆发后,德商奉召回国,将存货全部卖给凌焕曾。大战后,颜料价格暴涨,凌焕曾顿成巨富,后又增开布店、药房,并在江浦、金坛、丹徒等县购置、经营房地产业,成为江南一带有名的巨商。


道署街的文保石碑 

凌氏家祠全貌

学校的围墙很特别,建造材料为古城墙的城砖,非常厚实,这也表明了围墙建造的年代。



国画大师张大千的老师曾熙题写的门额

02

1921年秋,深信教育救国的凌敏成先生目睹地方教育不兴,贫寒子女入学无门,为振兴地方教育和培养人才,独资三万余元,在自家房产土地上创办了“私立敏成学校”。先开办初中1班,附小学班1班。

敏成学校曾以设施齐备、环境幽雅、教学严谨,饮誉江南。

学校除一般教室外,设有科学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室、音乐室、卫生室、食堂、花房和幼儿园等设施为教学和后勤服务。

建校初期校工合影

学校到处有小花园,园中有花草、树木、荷花池、假山石等,学生课后活动其间,恢复疲劳,舒畅身心。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如运动会、速算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野外露营等,学校在田径、足球、篮球、团体操等比赛中多次在全县、全省夺标,名列前茅。

民国12年后停办初中,改为两等小学,初高级共设4班,有学生百余名。贫寒子弟入学,一度不仅免收学杂费用,还免费供应学生一顿午膳。毕业生家境清寒而可深造者又多予协济辅助,该校重视教学,教养兼施,设备较全,管理井然有序。其后改为六年制完全小学,办学成绩显著,得到江苏省教育厅的赞许和省主席的明令嘉奖,颁给“矜式南邦”匾额一块。

首任校长刘江南曾执教于北京大学,为南社中之佼佼者,著有《黄叶楼遗稿》存世。


丹徒县志有关敏成学校与凌氏家祠的记载


1921年敏成私立学校创办时包括现在的解小与都市名苑


老校园的教室

当年教师合影。


首任校长刘江南(刘三),南社重要成员,曾任北大教授


敏成15周年纪志刊封面

03

凌敏成先生1940年病故于上海,他的儿子凌少曾和凌幼曾继承父业,继续投资兴学,弘扬凌家办学传统。

1930年,敏成学校成立了校董会,镇江三老(冷御秋、陆小波、严惠宇)、李韧哉、葛凤池等人担任校董,推选凌焕曾的长子凌少曾为首席校董兼校长。

1935年凌少曾辞去校长职务,聘请原穆源学校校长俞焕光为敏成学校校长。

俞焕光校长在敏成前后任职34年,著有《儿童日常生活规律之训练》一文,着眼于细小的行为习惯,通过订立制度进行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自控的能力,效果十分显著。今天我们拜读该文,仍受益非浅。

1945年抗战胜利后筹备复校时的俞焕光校长


30年代的奖品、奖牌

敏成校歌

敏成小学的童子军。

敏成校旗校徽

1936年敏成私立学校平面图



04

“私立敏成小学”在抗战期间一直被伪军部队占驻,抗战胜利后校区西南部分(现都市名苑)为镇江县政府租用。

解放后先为镇江市公安局,后为丹徒县政府所在地,其中县政协大院(现改建为茗苑商务会所)即为“凌氏家祠”。

私立敏成学校解放后改为公办,现名“解放路小学”。


俞焕光在敏成小学任校长34年

解放路小学一直秉承敏成“学以通敏,业以勤成”的校训,励精图志,现已成为一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教学先进的现代化小学,是江苏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

校园里,犹如穿行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凌氏的祠堂,玲珑的假山,百年的古木,清澈的水池,古朴的桂花厅……

砖木结构的老校门

80年代桂花厅

校园里的百年古树


校园里的假山

05

走进这座将近百年的校园,似乎一砖一瓦都在讲述着百年的厚重历史。

很多来寻找童年记忆的老镇江,进入这座校园后都是百感交集:

有人回忆:犹记当年母校有一个司令台,每周一升完国旗校长会在上面发言,艺术表演也在上面进行,课间我们也喜欢在上面玩耍。母校的舞龙队,民乐对,鼓号队,铜管乐队,在当年镇江的众多小学里,个个都是首屈一指。

也有的记忆:当年的班主任米宝兰、蒋莲娣啊,好想念你们,犹记道署街畔的铜钉大门,朱漆门廊,出售糖葫芦、袋袋冰的小卖部,怪石嶙峋的小花园,操场旁的槐树,三年级在危房里上课,下雨天房子还塌了,求学路上最美好的回忆都在敏成……

传承,也许混凝土承载不住……

正是这深厚的积淀,不息的传承,使解小时至今日,历久弥新,激励了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在这校园里勤奋学习。

凌敏成的后裔除大房有一些在镇江外,二房的后人大都在美国和台湾定居,其后人也经常来学校走访。他有个在台湾的孙女叫曾守扑(又名安娜),曾于1991年回大陆参加解放路小学(敏成小学)70年校庆,并向市府提出请求将“凌氏家祠”归还学校,以了却其祖父生前教育兴国的遗愿,以慰在天之灵。但因当时的种种原因,此愿至今仍为憾事。

凌敏成孙女安娜来校参加70周年校庆

如今,这座学校已经有了新校园,

我们感恩创办人凌敏成先生,

感恩为这座学校作出贡献的先辈们,

希望镇江能进一步弘扬传统,

励精图治,继往开来,

续写更为灿烂的篇章。

点击分享: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访仙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陵口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高资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大路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延陵镇”啊!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