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樽镇江酒,多少沧桑事

 镇江风情 2021-01-07

追溯镇江有酒的历史,可以溯源到周朝。周康王查看了武王成王伐商图和东方地图后,命令虞侯夨迁到宜地,“锡鬯一卣”。康王赐的“鬯”,是一种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

对照镇江博物馆里丰富的馆藏青铜酒器具,可以发现先秦时代镇江的酒大多是祭祀和重大庆典活动上使用,使用者都是贵族。

镇江地区的酿造业发展起来要到东晋时期,王室南渡后,地处长江要津的镇江成为军事重镇,东晋朝廷在这里组建了强大的军队作为重要防线,号称“北府兵”,古代的军队在庆功、壮行、犒劳时需要大量采购酒水,于是当地酝酿出了知名度甚高的“京口酒”。

镇江的酒,可谓渊源流长。(拍摄于恒顺醋博的“酒海馆”

但凡一个地方的酒业有了规模化生产,并有了商业的流通、民间的品鉴、文人的记载,才算有了独特的“酒文化”。

一樽镇江酒,多少沧桑事。镇江酒的历史,可谓古韵悠长,趣味盎然。

拍摄于镇江恒顺醋博的“酒海馆”

宜侯夨簋(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01

京口酒可饮

东晋时,驻扎在京口的军队多劲悍,号强兵,所以大司马恒温常自吹自擂:“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这句话被山谦之记录到《南徐州记》后,“京口酒”就成了名酒的代名词,京口这片富雄之地酒产量高、质量好,被公认是当时江浙酿造业的中心。

当时除了民间酿造业,驻扎部队也有机构酿制美酒,传名后世的“北府酒”就是个中代表。

镇江民间故事里的酒故事也从这个时代开始,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黑塔造醋”传说。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个上集,上世纪60年代民间文艺工作者华士明、赵慈凤在恒顺酱醋厂工人中搜集过一篇“杜康造酒刘伶醉”的传说,侧面印证了“杜康造酒儿造醋”的传承起源。

京口属邑的酿酒名气也不在府城之下,东晋南朝之际,现在的丹阳一带出产的“曲阿酒”一度风靡。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是部志怪小说集,叙述上古到东晋的异闻,书中记载“云阳(今丹阳境内)出美酒。”梁代顾野王的《舆地志》则记载:“京口出酒,号曰京清,埒于曲阿(今丹阳境内)。”《梁武帝行记》里还记载着一段美好的传说,“昔高骊有女,东海神乘船致酒,礼聘之,女不肯,海神拨船覆酒,流入曲阿,故传曲阿有美酒”。

这些掌故和传说给“曲阿酒”带来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连北魏孝文帝都久仰大名,他在南征前与刘藻将军辞别,相约胜利会师时以“曲阿之酒”款待百姓,潜台词其实是说打赢了要把酒带回来当战利品。

曲阿等附邑为什么擅长酿酒呢?这是有道理的。过去乡镇酿酒不仅能卖酒钱,酒糟还能养猪,猪粪肥田,田里长糯稻,糯米再酿酒,如此一道道环节循环往复,每个环节都有增益。曲阿人因为酿酒过上了殷实的日子,丹阳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美酒之乡。

02

渌水桥边多酒楼

隋朝统一南北后,修造了大运河,这条运河的开通,对隋唐镇江的酒业有划时代意义。

进入盛世的大唐国家富足,人民连年喜获丰收。镇江这个地区粮食丰实,古时候的粮食储存是个问题,但只要当地水好,酿造技艺成熟,吃不完的粮食就可以酿成酒,当地酒业就能发达起来。

就这样,镇江因为大运河的交通便利而商业繁荣,迎来送往的文人扎堆,酒楼夜夜笙歌,很多高端的酒楼酒具都是珍贵的金银器。

唐代的文友路过镇江,往往呼朋唤友召集聚会,他们的朋友圈动不动就是诗酒连天。

这些诗人们开心就喝酒,喝了酒就要写诗。比如李白的“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对君君不乐,花月奈愁何”,杜牧的“青苔寺里无马迹,渌水桥边多酒楼”。不开心也喝,喝完了依然是写诗。于是,王昌龄写下了“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张祜写下了“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李涉写下了“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他们行着酒令写着诗,吃着佳肴唱着歌,陪酒的胡姬舞姿妖娆,沉浸在镇江酒好人和的太平景象里。

据史籍了解,杨贵妃喝的酒,有可能是通过大运河从镇江运送过去的新丰酒。(拍摄于恒顺醋博的“酒海馆”

03

万家和气酒杯中

唐朝之后的宋朝是个商业高度发达的时代。听说喝过“京口酒”的陆游,写下了“色比鹅雏京口酒,声如珠贯渭城歌”的点赞;品过“北府酒”的姜夔,写下“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的不尽感慨,精明的酒家发现“京口酒”和“北府酒”很有品牌价值,于是投入了叫座的包装,精酿细造,使其成为全国品牌。

宋朝的镇江酒商开发过众多酒类产品:北宋时镇江出产过“蒜山堂酒”(据张能臣《酒名记》)、北府兵厨酒和浮云春酒(《武林旧事》)。

南宋时根据酒名特色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州府戎司总所的堂室为名,有锦波堂酒、清心堂酒、坐啸堂酒、介寿堂酒、燕凯堂酒、百礼堂酒、共军堂酒和爱山堂酒;第二类以地名为酒名,有京口酒、还京酒、秦潭酒、浮玉酒、第一江山酒;第三类以镇江名泉为名,有真珠泉酒、中泠泉酒、不老泉酒。

其中,以“堂”命名的酒大多属于官库公厨酿出的酒,其他酒类多是民间酒肆酿造,作为商品推销于州境及外地。

懂商业运营的宋人把喝酒也包装得极为精致。镇江登云山曾出土过一个南宋酒器——景德镇窑青白釉注子温碗。这个酒器中间为注子,即盛酒的酒壶;注子四周还有一个温碗,只要将温碗放满热水,就能使注子中的酒保持一定的温度,温酒小酌,富有情调。

为什么镇江的酒业会在宋代发展得这么迅猛?这是因为宋代的酒业是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利税大户,酒水销量越高,地方财政税收就越高。

北宋中叶以前,润州的酒税额仅属于中等水平,到南宋时便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当时为了囤积酒水,还在镇江城里建了许多座酒库酒坊:大型酒库主要集中在镇江城内,著名的七大酒库(中库、西库、西上库、江口库、效士酒库、军资库和效士下酒库)均属于官营酿酒作坊,酒产量居镇江酒业之首。另外,下辖的丹徒县有34座酒坊,丹阳县有55座酒坊,金坛县有20座酒坊。

南宋时为了增加收入,诸官库公开抛售商品酒,并动员官属妓女卖笑售酒,以期增大官府的财政收入。梁红玉就是在一次官方的酒宴上结识了韩世忠,从而改变了命运,留下了击鼓战金山的佳话。

随着地方财政收入增多,地方官也很欣慰。丹阳县令朱无锡出席了当地重建酒坊的活动,他在诗牌上题诗:“百里欢声歌扇底,万家和气酒杯中。”

为了拉动内需,到了元朝继续扶植江南地区的酿酒业,元末的至顺年间,镇江地区上交朝廷的酒税每年高达37万贯以上,超过了宋朝的数据,成为官方的纳税重要地区。

04

把酒漫谈三代事

明清时期,镇江的酿酒业依然十分活跃,酒肆经营上各有地方色彩。

明嘉靖年间进士马一龙路过丹徒辛丰,他在《新丰夜泊》诗里说:“新丰市上酒家边,夜泊沽酒不用钱,北风吹雨欲作雪,客子到家将近年。”

明清之交的周亮工在《书影》里记载了这样的民间传说:“相传周宪王时,客有以京口老酒献者,王饮而甘之,岁命载数瓮来,民间竞尚之。后予乡人婚嫁宾筵,非此不足鸣敬矣。”

文人谈迁途经丹阳,发现这里的酒是用湖水酿造的,他在《北游录·纪程》中写道:“发丹阳,危岸数十尺,如九折坂,故一名曲阿。经练湖石闸……湖水酿酒,色白味甘。”

那些年,凡是停驻镇江这个水陆码头的过客,都要品品镇江美酒,再带些酒、醋之类的特产回去送人。

清代镇江地区的百花酒、细酒、竹叶酒、于酒和汴梁酒等米酒,让众多名人兴起“把酒漫谈三代事,推窗好纳六朝山”的踌躇。

1840年,镇江西门大街有家叫“恒顺糟坊”的酒坊开张了,老板朱兆怀特别会做生意,没几年就把主打产品“百花酒”搞成了畅销产品,百花酒是一种传统的黄酒,它以精白糯米为原料,用酒药为糖化发酵剂,酿造中当糖分到高峰时,兑入小曲米酒,立即密封缸口,故称封口酒。

很快,百花酒成功进入京城市场成为爆款,并被列为贡品,连京城里的“镇江会馆”都改名叫“百花会馆”。

几十年后,擅长写野史笔记的徐珂在《清稗类钞·饮食类》这样记载道:“维常镇间有百花酒,甜而有劲,颇能出绍兴酒之间道以制胜。产镇江者,世称之曰京口百花。”

镇江百花酒流行于江南各地,深受欢迎。捧花生的《画舫余潭》中记载,南京秦淮河一带“画舫所需,向惟镇江之百花酒”,可见其影响之广。清代小说《红楼复梦》《镜花缘》里都提到过百花酒,这些流行小说让镇江的酒成为了爆款。

朱氏在酿造百花酒之余,还利用酒糟酿醋,又生产酱类。“恒顺”的经营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终成中国酿造史上的一个传奇。

在镇江,每逢佳节必用酒。端午饮雄黄酒祛病消灾、中秋饮酒赏月、重阳举杯敬老……每逢喜事也必办酒。团圆、上梁、过寿、接风、送行、利市、开业、满月、把周……

镇江是一座福地,三千年来的名城,这有酒喝、有诗念的幸福日子,竟然占了大部分时间。正如清人查慎行《满江红·京口晓发夜泊观音门外》所吟:“把满壶,细酒酹波臣,开怀抱”,喝一樽镇江酒,他们突然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研究镇江酒业的兴衰发展史,对我们现在复兴镇江商埠繁荣很有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中国恒顺醋博物馆资料·张艺、黄燕等

《历史上的镇江酒业》·王赛时

点击分享:

老镇江            鼎大祥的故事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星云大师在镇江焦山的岁月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访仙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陵口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大路镇”啊!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