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春玲:【写给天国父亲的信】

 三秦文学 2021-01-08

写给天国父亲的信

◎杨春玲

【作者简介】:杨春玲,祖籍陕西咸阳,居住西安,从小爱好诗词文学。


 时光荏苒。爸,您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您有没有惦记我们。爸,这一年来,我们过的也不快乐,从您离开我们那一刻起,今生第一次深深体会到什么是撕心裂肺,什么是肝肠寸断,我一声声将您呼唤,始终没能唤醒沉睡过去的您。我求上天,再给我一次孝敬您的机会,哪怕是一年、半年或者几个月也行。我第一次懂得了“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无助和悔恨。

爸,原谅我,曾经不理解甚至埋怨过您。在上初中时,正是女孩子爱美的年龄,我偷偷买了一块小圆镜,趁您不在时,照着镜子仔细梳理两个马尾辫,也常常对着镜子端详自己到底是美还是丑,有一次,让您发现了,您阴沉着脸说:“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那时我们都怕您,只要您脸一沉,我们就吓得不敢吱声了,其实我当时心里对您有老大的不满,别人家女孩都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而您就是抠门、吝啬,除过年添置一两件新衣外,从来不给我们买新衣。偶尔买件夏装,也是我们假期在母亲手里“承包”兔子,一个暑假结束,我们就可以将兔子卖了,然后交由母亲给我们置办一件衣服,剩下的交学费。当时的我不知道在心里怨过您多少次,可就在您走后,我在您的抽屉里发现一本发黄的记账本和几张票据,您仔细地记录着每一天的开销,可见您是怎样精打细算着过日子,我们姊妹五个,而且母亲常年多病,可想当年生活是多么的拮据,您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

还记得好几次母亲怪您,还跟您吵架,当时觉得是您的不对。其实母亲也是心疼我们,因为咱们家生活也不好,经常要用麦糠来接济,不然吃的就跟不上,就这,您还不时地周济亲戚朋友。记得有一个远房大伯,他拉扯着一个残疾儿子,家里一贫如洗,您每个月总省下几块钱给大伯,后来大伯去世了,还是您买了一口棺材才让大伯入土为安,为此,您欠了不少债,也就靠每个月省吃俭用还上的。那个年代,缺吃少穿的人多,叔叔伯伯都是庄稼人,就您是公家人,所以他们一有困难就找您,您总是有求必应,哪怕让我们饿一天,也不让大伯二伯家的娃饿一顿,您总是想方设法在粮站弄些低价粗粮,瞒着母亲送给他们。为此,当年我还恨过您,总觉得您没有别人家的父亲那么疼爱我们。

爸,记得那年高考落榜,我经常哭,一个月连门都没出,您也没说什么,趁出差带我和弟去了一趟西安,还破天荒地给我买了一件我最爱的黄颜色棉袄,要知道那时很少有人穿买的棉衣,您还淡淡地说“穿上这就像个大城市的娃了,你看这营业员的职业不也挺好的,不管在哪,干什么,只要好好干,都是一样的”。后来回家一直琢磨这句话,也想通了,当个工人也不错,弟妹都在上学,我得赶快挣钱,为您分担一下家庭重担。

爸,我是个让您不省心的女儿。

我刚工作两年,就遇上国企私营化,我面临下岗,我惶恐不安、六神无主,到底是下岗还是承办做生意,我问您,您说: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自强,不能依附别人。于是我就下海经商。可是,爸,要不是您,我或许就被“淹死”了。我根本就是个书呆子,不会跟人打交道,不会讨价还价,更不会算计,生意是一踏糊涂,这时您辞掉返聘的工作,毅然和我撑起这个小生意。您教我怎样进货、识货,又怎样抓住商机。几次受挫后,我心灰意冷,我问您:是不是我很傻,是不是我不是做生意的料。您也常常鼓励和安慰我说:人,不是生下来什么都会做,而是在做事时善于摸索,善于发现,再加上吃苦耐劳。还有您也告诉过我,凡事不要斤斤计较,吃亏是福。我毫无选择地照着您的话坚持着,爸,您还记得吗?最困难的两年里,您替我撑着、扛着。我每次去进货,那时没有手机,无论多晚,您都在车站等我,有时堵车,夜里十二点多才回,不知道您是如何在车站徘徊几个小时的?爸,每每想起这些,我就心痛;还有,好几次大冬天的您穿着那黄棉大衣,在昏暗的路灯下不停地来回走,我下车后您说话时嘴都打颤,爸,我心很疼……

爸,我想您了。一遍遍听着《老爸》的歌,一遍遍地回味着和您朝夕相处的日子。

爸,您在天堂一定很快乐,我想,上天是仁慈的,他一定会让每个善良的人都能在天堂得到幸福。您喜欢花而且是个闲不住的人,女儿梦见您守护着天界一花圃,给它们除草施肥,这也不正是您的愿望吗。

爸,我愿来生再做您的女儿,能做您的女儿是我今生所幸。爸,一定要开心,天堂没有疾病,您再不会忍受病痛的折磨,开开心心、舒舒服服地做花圃园丁,我们在人间遥望着您、想念着您,您一定不会孤单的!

                                   2017.3.4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