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坡刘村史 民俗 趣说养鸡

 古陵憨子 2021-01-08

趣说养鸡

刘彦强

在鸡鸭鹅三大家禽中,坡刘村因水的缺乏,很少有养鸭鹅的,但鸡却是家家都养。过去人穷,养鸡最主要的就是用鸡蛋换钱补贴家用,自家是很少吃鸡蛋的,只有女人坐月子、孩子过生日、老人患病时才会给吃的。

过去坡刘村人养鸡都是散养,最多也就是把鸡放到后院里让其自由刨食。一般家庭也就养个十来只鸡,最多的也就二十多只。早期养的鸡就是关中最多见的个子不大的柴鸡和芦花鸡,每年能下100多个蛋,后来引进了一种来航鸡,羽毛白色,一年能下二百到三百多个蛋,很受妇女们喜爱。无论是柴鸡、芦花鸡还是来航鸡,下蛋时都会自动到固定的鸡窝里下蛋。这个鸡窝,比较简单的是给担笼里铺上麦秸、松软的棉絮套子,放在合适的地方。养鸡多的人家是用胡墼沿着墙根盘个小房子,隔成一个个一个胡墼大小的长方形小间隔,里面铺上麦秸、棉絮就成了供鸡下蛋的鸡窝。与其他禽鸟不同,母鸡下蛋后会“嘎嘎嘎”的叫着飞出鸡窝,好像告诉主人“我下蛋了”。主人听到母鸡叫声就去收回鸡蛋放在鸡蛋笼子里。人们有个“鸡尻子底下等蛋”的说法,嘲笑某些人在时机不到却着急着办事的人,其本意的出处就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鸡窝就是母鸡专门下蛋的地方,平时包括晚上鸡都是不在里面卧的。一般家庭会在厦子房和上房之间的阴沟墙角约一人高处平放木棍,名叫鸡架,一到傍晚,鸡就会自动飞上去一个挨着一个的卧在架上。鸭、鹅是不会上架的,你放在架子上它也站不住,必须给盖个有门的小房子,晚上待鸭、鹅进去后关好窝门,防止黄鼠狼偷吃。所以就有了让某人去做他不会做的事为“赶着鸭子上架”的说法。

一般家庭养鸡固然是为了下蛋,但也必须至少养一只公鸡。一般来说,家里母鸡不超过十只的就养一个公鸡,超过十个以上的养两个公鸡。这是因为不养公鸡的人家的母鸡虽然也会下蛋,但这样的蛋是不能孵出鸡娃的,因为不是受精卵。但公鸡也不能太多,因为鸡群是“一夫多妻制”,一个公鸡要霸占十只左右的母鸡,公鸡多了就会为争夺妻子而互相嗛仗(嗛音qiān,土语,意为叼、啄)。公鸡的功用除了配种之外就是“叫明”,所谓“叫明”,是指公鸡在天快亮之前的“喔喔喔”的大声啼鸣,勤劳的人们听到鸡鸣就会起床收拾准备下地干活。此外,小姑娘喜欢的是抓住公鸡,从公鸡脖子上拔下好看的鸡毛做毽子踢,而男孩子们则更喜欢把两个公鸡放在一起看它们嗛仗,这还有个专有名词叫“斗鸡”。公鸡性烈,相互不容,见面就嘴爪并用的掐架,并且非得斗出输赢不可,往往是互相嗛得鸡毛乱飞,头破血流,高高的鸡冠子也被啄破。斗到最后,认输的一方就会自动放弃打斗,把头低下只是给获胜的一方胸下和翅膀下钻,而胜的一方则会骄傲的仰头咕咕叫,还会时不时的去啄一下对方身体,而输了的一方也不会再反抗。这大约就是成语“趾高气扬”的出处,而人们嘲笑某人经不起挫折和失败,也就说他“像斗败了的公鸡”。

别看公鸡之间争夺妻子会大打出手,但公鸡对母鸡的态度可谓亲热异常。大家知道鸡是刨食吃的,哪怕你给院子里撒满鸡最爱吃的小米或玉米,鸡依然是在小米或玉米粒中边刨边吃。在松软的草地里,鸡更是用尖利的爪子刨开土层杂物寻找虫子吃,蚯蚓,蛴螬、蛆虫甚至蝎子、蜈蚣都是鸡的美食。而在寻找虫子上,公鸡的能力远远高于母鸡,人们经常会看到公鸡找到一条虫子,自己不吃,而是叼起来送给母鸡吃,母鸡不吃,公鸡会将虫子放到母鸡面前,低头在虫子旁做出啄食的样子,嗓子里发出“呴呴(音gòu”的叫声,好像在告诉母鸡:“吃呀,吃呀,多香呀!”如果母鸡还是不吃并且要走,公鸡还会用身体拦住母鸡的去路继续“呴呴”叫,丝毫没有烦恼或生气的迹象,那种温存体贴即使最爱妻子的男人都无法做到。要不是它“花心”霸占很多“老婆”,它一定是动物界最值得称赞的“好丈夫”。

“鸡抱鸡,二十一”,这是说母鸡孵小鸡需要21天。母鸡一般一年会孵一次小鸡,这是母鸡的荷尔蒙决定的。每到要孵小鸡时,母鸡的叫声就变得低沉,羽毛蓬起,停止下蛋,如果不让其孵小鸡,那么这种“发情”现象会长时间的过不去。看到这种情况,主人就会搜集与公鸡共同生活的母鸡下的新鲜鸡蛋放在鸡窝里,然后把母鸡放进去让它孵蛋。一般的母鸡一次可以孵十几枚鸡蛋。孵蛋期间,母鸡会一连好多天不吃不喝,摊开翅膀和腹部羽毛把鸡蛋盖得严严实实,并且隔一定时间会用爪子把鸡蛋翻个,内外换一下位置,然后接着再孵。实在饿的不行了,它会嘎嘎的叫着飞出鸡窝,很快的吃饱后又立即飞回窝里接着孵蛋。每当这个时候,细心的主人会在第一时间用套子或棉絮把鸡蛋盖住保温,并立即给母鸡喂食饮水。大致21天,孵化的小鸡就会自己啄破蛋壳钻出来,细心的母鸡也会从外部帮助啄开。21天后,如果还有鸡蛋没有破壳,有经验的老太太就会逐个检查,把鸡蛋轻轻打破,剥去一点蛋壳,然后再放到鸡肚子下让小鸡自己挣扎出来。因为老太太们知道,人为的把蛋壳打碎让小鸡出来,这对小鸡没有好处,出来的小鸡身体弱,很难存活。

小鸡一出蛋壳就会走路和用小爪子刨食吃,当母鸡走出鸡窝时,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们会吱吱吱的叫着跟上走,与老母鸡一起觅食。但小鸡太小,大的虫子和粮食颗粒是咽不下去的,主人在这个时候就特别关照,会专门用小米喂养它们。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关中上空经常会有老鹰飞旋,它们的主食是田野里的兔子和田鼠、小鸟,但有时也会飞扑下来抓走小鸡。所以,母鸡一旦发现来自空中的威胁,就会立即“呴呴”的召唤小鸡,小鸡们也会迅速的躲到老母鸡的翅膀下,而母鸡也会张开翅膀卧下来盖住小鸡,直到危险解除才会站起来收起翅膀,让小鸡出来玩闹觅食。由此,还引出了小孩子们的一个有趣的游戏,叫“老鹰抓小鸡”,就是一个孩子当老鹰,一个孩子当母鸡,其余的孩子当小鸡,当小鸡的孩子们依次拉着后衣襟站在当母鸡的孩子身后。游戏开始,当老鹰的孩子就去抓当小鸡的孩子,当母鸡的孩子就张开双臂去拦住“老鹰”,后面的“小鸡们”要看着“老鹰”的动向躲避,“老鹰”要抓“小鸡”但又不许碰“母鸡”的双臂,一扑一躲,看谁灵活,既锻炼孩子们的灵敏度,也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

母鸡带着小鸡觅食,如果时间长了,母鸡也会“呴呴”的招呼小鸡到它的卵翼下休息,小鸡也乐意钻到妈妈的翅膀下享受,但也有调皮且精力充沛的小家伙们不老实,它们会从翅膀的一侧把头探出来扭着东张西望,有的还会爬到妈妈的背上卧着。母鸡对小鸡照顾的无微不至常常成为人们歌颂母爱的象征。但是,母鸡也有比人聪明的地方,那就是当小鸡长大到一定时候,母鸡会坚决地让它们去独立生活,如果那个小鸡撒娇不离开或者不敢离开,母鸡会啄疼它们,将它们坚决赶走,所以小鸡里绝对不会出现“啃老族”的。

有趣的是,过去环境好,大树也多,老哇(乌鸦)和喜鹊就在居民家里的大树上衔柴垒窝,一些家庭就会在老哇、喜鹊孵蛋时节把鸟蛋换成鸡蛋,待老哇或喜鹊把小鸡孵出时再及时的把小鸡逮下来。说来也怪,这样孵出来的鸡性子烈,善飞,尤其是公鸡,非常凶猛,甚至会在受到人的干扰时向人进攻,飞扑着嗛人。

那个时代,鸡的主要天敌是现在极少见的黄鼠狼,这家伙身材细长,粗细与大老鼠差不多,老鼠能钻的墙洞它都能钻,钻进院子就是抓鸡吃,所以养鸡的人家都恨这个家伙,千方百计的扑捉它们和预防它们袭击,但这家伙也相当狡猾,让人防不胜防。据老人讲,鸡卧在鸡架上,这家伙上不去,但它有个秘密武器,就是放出的屁特别难闻,有如毒气,在鸡架下一放,会把鸡熏得掉下来或者不得不飞下架来,结果就被这家伙叼走。黄鼠狼的毛皮特别好,尤其是冬天,黄鼠狼皮做的围脖特别暖和,可以与貂皮媲美。还有就是黄鼠狼的尾毛是做毛笔的最好材料,用其做的毛笔称之为“狼毫笔”, 润滑而富有弹性,宜书宜画,以画为主。人们甚至用狼毫做毛笔的代称,用毛笔写字绘画被说成是“挥动狼毫”。所以人们也因此而大量扑杀黄鼠狼。现在,在坡刘村一带,野生的黄鼠狼已经见不到了,养鸡户也不会为它而犯愁了。

长期的养鸡过程中,人们也形成了一些与鸡对话的口语,如果要叫鸡到自己跟前来,会喊“呴呴(gòu”,鸡们听到呴呴的叫声就会跑到人的身边,所以“呴呴”又是鸡的别名,人们常常亲切的叫鸡为“鸡呴呴”。人们如果要赶鸡走,就会喊“唔嘘(音shī),鸡听到这样的声音,也会听话的离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