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味儿还是家乡最浓 / 毛雅莉

 初夏矢车菊111 2021-01-08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97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年味儿还是家乡最浓


文/毛雅莉

 
年越来越近,处处芳香,脚步匆匆。无论身处何方,亲朋好友最期盼的就是回家团圆,那是每个人回忆里最深处的思念。

最思念的,还是小时候的年。

童年时代,放了寒假就迫不及待要回老家。爷爷奶奶眼巴巴盼着我们回去,老早就做好了各种美味等着我们,生怕我们吃不够。家里房前屋后挂满了腊肉、牛肉、鸡肉、羊肉、鱼肉,看得我和弟弟垂涎三尺。


腊月二十五蒸包子和馒头,奶奶包馅儿,我给她打下手,擀皮儿是我最喜欢的一项任务。一团团发酵好的面团,在我的手掌下翻转着。我学着奶奶的模样,给手上和擀面杖上多撒些面粉,小心翼翼地擀着皮子,一会是长方形,一会儿又是爱心型,或者变成不规则的形状,怎么也擀不出圆形,奶奶告诉我要掌握好力度,用力均匀,擀成中间厚,周围薄的圆形即可。明白了其中的窍门,我认真又均匀地擀着,果然不再是奇形怪状。和奶奶一起共同努力,包子很快就包完了。几十分钟后,热气氤氲中,香喷喷的包子就新鲜出炉啦,一口气能吃好几个。

腊月二十七卤肉卤菜,卤肉前,爷爷会将大茴、八角、花椒、生姜、草果等十几种香料,按比例装入一个布袋里,放置开水锅中,待香味熬出来,再将腌制好的各种肉一起放入锅里,倒入酱油、食盐、冰糖,着色调味,我帮着烧柴火,一开始火候一定越大越好,到后面肉有七分熟时,一定要小火慢慢炖。当满屋子蓄满了肉香的时候,肉就卤熟了,爷爷拿着漏勺在锅里搅动,他会先挑出最松软的几块肉捞出来给我和弟弟品尝,那个肉香味儿,我到现在都忘不了———色泽鲜美的牛肉又酥又软,猪蹄肉嫩爽口,入口即化。爷爷奶奶做饭都用大铁锅烧柴火,所以做出来的每种食材,只要火候把握得当,真的是极其入味。每每想起,这都是最纯正的年味儿了。

回到老家当然不光是为了享受美味,还要帮爷爷奶奶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洗洗涮涮。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奶奶是特别讲究的人,平时家里房前屋后都要收拾得整整齐齐的。等到快过年时,更是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迎新年,在他们的影响下,全家人都将这个良好习惯传承了下来。


爷爷奶奶带着我上街去置办年货。大街上行人络绎不绝,各种各样的年画、糖果琳琅满目,那时不懂,为啥大门上要贴什么门神,只记得大门上贴的有秦琼、尉迟敬德两个人物,看上去很霸气的样子。问过奶奶,她说这是挡邪气,保护家人的意思。关于年画,爷爷说这是有讲究的,大门和后门贴的都不一样,大门要贴武门神,院子后门贴文门神,爷爷的房门上贴着祈福门神,老式建筑的大门都是对开的两扇门,门神正好一边贴一张,贴的时候人物的脸是相对的,不能贴反了,想起那威武霸气的门神画都觉得气氛十足。在门神画的旁边贴的自然是春联喽,家里所有的春联都是二伯写的,那厚厚的红油纸散发出浓浓的油墨香,祝福和祈盼写在上面,透着灵秀俊美,更引来一群观看者由衷的赞叹和羡慕,大家纷纷请他到家里给写春联,这种手写的自然比印刷品更耐看,更有人情味。

大年三十早上,我们的早餐已成固定式:甜酒鸡蛋羹、油饼、包子、馒头夹豆腐乳、韭菜豆芽、酸辣大杂烩、醋溜土豆丝等等。最爱吃的就是奶奶做的醪糟和豆腐乳,醪糟香甜,豆腐乳香辣,至今,我都没再吃过那么香的豆腐乳和那么甜的醪糟。

奶奶说,迎新年不允许吃酸菜、喝稀饭,寓意不好,所以至今,我们三十的早餐多年未变。吃过早餐,大家纷纷忙碌起来,各负其责,二伯贴春联,四伯打扫卫生,哥哥弟弟挂灯笼,妈妈摘菜,三婶洗菜,四婶切菜,二伯母配菜,三伯父炒菜,爸爸负责总管职责,我们几个小辈做副手,哪里需要哪里去帮忙,大家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下午三点,两桌丰富的美味佳肴便呈现在餐桌上,凉菜热菜加起来四十多个,看上去真是色香味俱全。其中,奶奶做的红烧肉焖粉条、粉蒸肉堪称一绝,绵香糯软,香甜可口,肉焖粉条代表长久和美,粉蒸肉代表着蒸蒸日上;三伯父做的红烧鸡块和糖醋全鱼都是百吃不厌的必上菜,鸡肉预示吉祥如意,鱼肉代表着年年有余,每一道菜都有相应的寓意。三伯父是全家人拍手称赞的大厨,家里有这样高超技术的大厨,我们也真是幸福的不得了!

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观看春晚,母亲妯娌们包饺子,我们小朋友辈的在院子里放烟花,追逐嬉戏。静下来时,爷爷奶奶给我们聊聊家常,讲述他们的过去,听我们说说笑笑,全家人其乐融融,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光也莫过于此了。
正月初一凌晨四五点,奶奶就起来了,在院子正中央敬神、磕头、烧香。然后和村里的长辈们一起去对面的青龙寺烧香拜佛。打我记事起,每年过年,奶奶都会这样虔诚地坚持这一习惯,直到她老去走不动,她说不仅要敬神、敬天、敬地,还要敬畏一切!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富,过年,于我就不再像儿时那般期盼了,在繁忙的城市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年味似乎越来越淡,可是一回到老家,年的味道再次鲜活。我仿佛又看见爷爷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
老家虽是农村,可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高,家家户户都和城市居民一样应有尽有,幸福祥和。进入腊月,年的气氛就渐渐浓厚。传统的年俗依然在延续着,磨豆腐、熏豆腐干、灌香肠、蒸肉、杀鸡、宰猪……还都是我儿时熟悉的老样子。看着乡亲们忙碌着准备年货,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眼泪竟情不自禁泛了出来……

年味渐浓,乡愁乍起,乡愁是爷爷奶奶在家乡的路口把思念化成了眺望的双眼,是梦里的童年,是期待的归还,是回家的心愿。

时光飞速而逝,爷爷奶奶离开我们已经第四年了,但全家人仍旧延续爷爷奶奶的传统习俗。

刚进入腊月,长辈们又在商量着过年的采购计划,初十后,爸爸从西安回到老家,长辈们就开始各司其职,准备年货:四叔负责采购菜品、食品、水果和肉类;爸爸负责统筹一切后勤工作,妈妈负责清洗、腌渍、打扫卫生。腊月二十八,父亲母亲和三伯父开始卤肉卤菜,腊月二十九我们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一大家二十几口人,欢欢喜喜、热热闹闹迎接新年。


日子在继续,年也在渐长。过年时,全家人相聚在一起,品一桌团圆饭,尝一份归家情,延续着亲人间的美好祝福,传承着血浓于水的温情,品尝过年的真实味道。

年味儿是热气腾腾,年味儿是五彩缤纷,年味儿是张灯结彩,年味儿是欢声笑语,年味儿是团结和睦,年味儿还是家乡最浓!




关于作者

 


毛雅莉:女,安康人。积极上进,乐观豁达,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人生最好的保鲜就是不断进步,自我塑造的过程很艰难,但终将遇见更好的自己!



往期作者精彩文章回顾


小别离 /  毛雅莉
【滋水 · 散文】毛雅莉:最好的时光
【滋水 · 散文】毛雅莉:盛放在老屋的旧时光
【滋水 · 散文】 毛雅莉:时间都去哪儿了
毛雅莉:旗袍情结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