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因为热爱,两个奋斗青年的AI梦想

 HRoot 2021-01-09

获得美国圣母大学经济会计学双学位本科和硕士学位之后,王露颐进入普华永道美国公司工作,在四年后,放弃了顺风顺水的职业发展,王露颐和她的大学好友尹超开启了一条与加班熬夜常常打交道的创业之路。

相较于光鲜靓丽的精英形象,王露颐笑着说:“相比较坐在舒服的办公室里,创业更加耗费精力,常常东奔西跑,创业也容易‘毁容’。”从知名会计事务所转入创业,这是王露颐对职业生涯的另一番安排,传统的晋升之道虽然繁花似锦,却没有新意。

选择一条创业之路,虽然艰辛却充满期待与未知。对创业中的苦与乐,她都甘之如饴。

在一片麦田里如何找到一支最大的麦穗?

如今,初创企业在进行宣讲时,都擅长讲述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然而,当一群90后青年在创业时,讲故事并不那么重要。创业是基于一种出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更有价值的利用,没有动人的噱头,却藏有一股“学以致用”的实干精神。

尹超在美国圣母大学NatHaz模型实验室里担任过研究员,在数据科学领域拥有丰富的积累,2015年,尹超萌发并勾勒出了一些创业概念,便和王露颐一起开始对创业进行探讨。他想在数据科学选择一个创业方向,并发现招聘是一个不错的领域。

招聘行业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数据,AI(人工智能) 最大的亮点在于可以描摹画像,在招聘运用AI 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将企业最需要的人才进行描摹画像,通过搜索引擎将最匹配的人才简历从茫茫简历中选出来,这在尹超看来是一个极具前景的领域。

2016年,尹超和王露颐对产品具体概念进行了打磨,准备在AI+招聘领域切入,好创意加上强大的执行力,同年8月,他们就入驻张江高科技园区,两个年轻人一下子就扎入了创业大军。

当时,为了想出一个有意思的企业域名,他们讨论了一上午,也没有找到特别满意的域名,无意之间,看到一个哲学故事,却令他们眼前一亮。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询问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前提是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弟子刚刚走了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还有很多;第二位一直拿不定主意,直到终点才发现已经错过了最大的麦穗;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在第一份麦田中,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块麦田中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块麦田中获得了麦穗中最大的一支。

他们觉得这个哲学故事非常有趣,人生要善于把握机遇,聪明地做出选择,而创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得可贵的机遇,也要做出正确的抉择。

于是他们就选定麦穗作为企业名称,并且造了一个英文单词“Mesoor”,以“Mesoor”命名的域名没有被注册过,也容易被记住,就这样,麦穗正式成立。

麦穗在成立之初即获得英格玛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得到很多专业建议,同时,英格玛的注资也会形成良好的背书。

创业公司不仅要具有创意,如何选择创业小伙伴也很重要,尹超拥有深厚的技术优势,王露颐拥有客户咨询、财税方面的丰富经验,而且他们的性格也非常互补,这都让麦穗这一初创企业在成立之初打好不错的基础。

崇尚极客气质的团队成员

麦穗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来自于知名高校,在各自领域精通专业技术,在谈起如何招聘到这群小伙伴时,王露颐说:“对于创业企业来说,需要的是具有特种兵、极客气质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产品迭代以及产品创新。团队成员大都来自内部推荐,我们每招聘一位员工,需要得到内部员工的一致认可,保证创业团队基因的一致性。”

目前在麦穗,员工配置是“6+4”的模式,6位是全职员工,4位是实习生,这些实习生也是和上海交大、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通过联合培养可以帮助AI人才在真实工作场景,直接面向客户,积累实战经验,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培养人才。 

在小规模的员工团队中,尹超也特别强调为每一个小型项目的负责人赋能,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担当重任,且在不同的项目之间,鼓励团队成员可以相互支持和相互学习,在团队内部形成灵活、机动的作战团队,从而提升整体的战斗力。

王露颐说道:“我们不推行996工作制,麦穗不会过度透支团队成员的精力,而是选择为团队成员不断注入新的能量,让他们在工作之外有更多的知识获取,为工作注入创新。”

在每一个周六,麦穗团队成员会利用半天时间举办主题学习沙龙、沙盘复演、头脑风暴、探索新业务,这可以让团队成员保持学习力与好奇心,同时也可以提升团队凝聚力,也为之后攻坚技术难题奠定协同基础。 

AI+招聘领域杀出来的一匹黑马

2017年5月,麦穗正式完成智能招聘模型、算法的建立,并进行公测上线,为企业客户提供智能技术模型和人才甄选的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其中包含简历搜索推荐、简历阅读分析、人岗智能匹配和智能在线面试等模块服务。

王露颐表示:“我们专注在小而美的领域,从候选人简历的数据采集、找人、筛人、甄选,在招聘流程中,麦穗把人工智能技术嵌入进去;这就相当于给企业客户提供了一个‘招聘马达’,帮助他们提升招聘效率,也是一种‘轻AI’的服务,这也是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现阶段最需要的一些比较落地的AI工具。” 

麦穗目前的商业模式是面向招聘服务商提供简历类服务接口获得保底+分成的商业模式,麦穗可以全部托管招聘服务商的AI核心技术服务。

当初为何会选择招聘服务商为服务对象,也是经过了慎重的选择,通过为这些专业级的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他们的高要求、严标准也可以不断锤炼数据模型,不断应对多种多样的业务状况。

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的顶级专家吴恩达曾说:“火箭之所以能够起飞,是因为有很大的引擎和足够的燃料,而神经元网络就是机器深度学习的引擎,社会数字化形成的大数据则是燃料,目前这两者正变得越来越强大。”

这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拥有大体量数据且在客户画像方面有很强的专业性,AI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研究,并极依赖数据量的行业,这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每天提供大量的新鲜数据,帮助麦穗不断升级技术服务。

麦穗可以打造定制化的智能招聘解决方案,能够根据企业需求融入定制化参数的模型,并提供类似于电商分析的深入洞察,比如用户在招聘网站的用户行为分析、搜索习惯等。

同时,相比较同行业的智能招聘玩家会引入外部的招聘专家,麦穗认为,他们想避免使用一位行业专家“标注过的数据”,麦穗认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更好的担当产品经理的角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反向提供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麦穗的机器算法。  

目前,麦穗的一大亮点在于推出的麦穗AI面试官,主打智能交互面试,候选人可以和麦穗机器人进行面试,这个虚拟机器人可以掌握一定的节奏,通过结构化题目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当候选人答题结束后,候选人可以即时看到简化的面试结果,在面试完成后可以形成候选人完整测评报告。

虽然这只是1.0版本,功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在2018年,麦穗会不断地进行功能迭代,让招聘机器人可以在更多的业务场景中运用,真正“智能起来”。


当传统人力资源外包机构仍在市场徒手挖金矿,麦穗做的可能就是为他们提供智能化工具,扮演着类似于“送水者”的角色,这也让他们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用开放的态度拥抱与接受每一个挑战

相比较在行业中扎根已久的行业前辈,这群年轻人有着旺盛的探索与钻研精神,他们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赋能最快、最精准的招聘搜索引擎,打造“天猫式”的底层架构,帮助企业客户应对不同的业务场景。

根据外部不断反馈的一些问题,麦穗内部还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创新实验室的气氛,比如,根据“智能招聘不仅要做匹配,而且要看简历匹配出来的内容有没有一些疑点”这个问题,内部成员会形成一个课题小组,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也为外部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也可以让员工对感兴趣的课题发挥主动性,拥有更好的工作体验。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人机交互是当前人工智能热潮中的热门方向,巨头BAT均已有所布局,赛道上的创业公司也非常多,以竹间智能来说,竹间情感机器人如今可以被运用到招聘领域,这会助力人力资源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决策。麦穗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然而,最正确的路总是最难走的路。

王露颐对于行业玩家也非常熟稔,也非常清楚各自的优势,“竹间机器人不仅仅运用到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也会运用到更多的领域,但是他们的网撒得很大,精力也不可避免的会发散。但是麦穗只会在招聘领域做到极致,时刻具有危机感,尽力做好每一步,保持开放的态度去拥抱与接受每一个挑战。”

王露颐最后总结说道:“如果行业大佬们在AI方面全情投入,对于麦穗来说,将会是一个挑战。但是我们也并不惧怕挑战,因为麦穗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我们不会面面俱到,而是利出一孔,未来会加强招聘各个细分领域的技术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