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 翔:赏竹还向古诗文||随笔

 新用户8981n2sT 2021-01-09
今日头条
《渭河文艺》更名为《西北作家》


赏竹还向古诗文

文/汪翔

  竹子青翠挺拔,凌霜傲雪,四时常绿,有昂扬绝俗之姿,疏朗潇洒之态。以其刚正不阿、铮铮铁骨挺立大地,人们便赋予竹子虚心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竹子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华夏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华竹文化。

  中国是竹子发源地,也是竹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竹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谓大矣,竹箱竹篓、竹筷竹席、竹簟竹筛、竹篙竹筏无不是竹制品,衣之有竹布,食之有竹笋,写之有竹管,书之有竹纸。作为物质文化的竹,唐代刘岩夫《植竹记》有深刻记述,译成白话为:君子品德可比竹子。竹子的气节凌风霜,是为刚正;绿叶繁茂,青翠似锦,是柔;虚心笔直,毫无曲折,是忠;不孤傲独立,必相依成林,是义;即使春天万物生长,也不会与众木争荣,是谦逊;四季不变,荣盛一般,是常;低垂着果实等待凤凰,是乐贤;每年长出竹笋成为竹竿,是进德。制成竹简,诗书辞文写在上面才能流传百代,圣哲之道才能发扬光大。制成弓箭可以征讨邪恶,可以为民除害,所以竹兼有文治武功之用。制为竹席,铺在宗庙里,可表子孙孝敬之心。打上小孔可以制作乐器,沟通人神之关系,成就五千年之中华礼乐文明。


  中国最早的诗歌典籍《诗经》多处吟诵竹子,其意象大多比喻君子的高风亮节,这也是古典诗词竹意象的主要内涵。《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诗人以竹喻自己的坚贞品节,无论贫贱富贵风霜雨雪,自己永远都不会忘记祖国和家乡。《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诗歌以竹子比喻君子的品德有节而高雅。《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涧水清清流不停,南山深幽多清静。有那苍翠的竹丛,有那茂盛的松林。“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既赞美了环境的优美,又以松竹暗喻君子的品格高洁。

  翠竹奇姿出众,是出尘潇洒、娟秀俊逸的象征。唐司空图《诗品·典雅》云:“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合于此品的有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孟浩然《洗然弟竹亭》:“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具怀鸿鹄志,苦有鸟鸟心。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这便是竹林的风范。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尽显竹之娟秀:“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竹子代表无私奉献的风骨。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赞美竹子:“生叶青青不肯黄,枝条处处耐风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头出土忙。”竹子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存。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子为人类奉献了全部,竹笋做佳肴,笋衣缝布鞋,枝叶扎扫帚,竹席、竹家具、竹地板、竹筷、竹工艺等等应有尽有,就是竹沫、竹头等也用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副对联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饮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


  竹子是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的象征。柳宗元《竹》:“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郑板桥题画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描绘的是竹之气节、风骨与坚毅。方志敏诗:“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升,依旧与天齐。”他以竹喻己,赞竹励己,表现了“临霜傲雪,矢志不移”的志士品格。北宋宰相寇准清正耿直,敢于犯颜直谏,遭奸臣迫害,死在雷州。灵车将他的尸体运回家乡时,当地百姓折竹挂纸钱,插地祭奠。不料过了一个月,那些插在地上的竹竿长出了尖尖的嫩叶,很快便长成了一片青翠茂密的竹林。寇准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恰似茂林竹子的气节。

  竹子是虚怀若谷、谦逊淡泊的化身。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郑板桥道:“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叶剑英元帅以竹为师:“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国画大师李苦禅赞竹联:“未出土时已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皆可谓咏竹绝句。

  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古人爱竹竟到如此程度。竹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点染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中国竹文明别具一格,中国竹文化源远流长。

殷贤华:小小说二题《玻璃杯里的蝉》《举报信和表扬信》

南    晴:一只蝈蝈和一株风信子/随笔

名家名作:黄建国小说《谁先看见村庄》

滕敦太:隐形的翅膀(小小说二题)

魏益君:村头有棵灵性的树

潘玉毅:但做灯前读书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