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中盘点:资产端承压,险资上半年疯狂举牌15次!

 保观 2021-01-09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险资在今年上半年买买买真是一点都不含糊。

中保协日前披露,百年人寿举牌顾家家居,于6月24日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买入股票3616.16万股,占该公司现有总股本的6%。今年上半年,险资入市热情高涨,截止6月底,险资举牌次数已经达到15次,超过去年全年,并成为近五年之最。

在险资密集举牌牌、积极“入市”的背后,透露出保险公司增配权益性资产,积极寻求对冲利率下行、非标资产收益率下降,稳住“资产端”收益的意图。险资逢低建仓、配置更多优质权益资产或是大势所趋。

仅沉寂一个月,六月再现四起举牌


今年上半年的保险公司举牌热曾在五月逐渐降温,在4月10日太保宣布举牌港股锦江资本后,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再没有出现险资举牌的消息。

但当时间进入六月,险资再度密集买买买。

6月1日国寿集团宣布增持并举牌农业银行股份H股

6月3日中信保诚人寿宣布举牌中集集团A股及H股

6月9日国寿集团宣布增持并举牌工商银行H股

6月29日百年人寿宣布举牌顾家家居A股

举牌之后,国寿系(国寿集团、上市公司中国人寿及其他一致行动人)在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的H股流通盘中分别占比10.002%及5.0001%,其中农业银行H股在今年已被国寿系举牌两次。

同样,中信保诚人寿此次举牌中集集团也是年内第二次举牌,通过对中集集团H股及A股的增持,其在中集集团总股本中的持股比例达到了5.19%。百年人寿则以14.65亿获得顾家家居6%股份。另外,百年人寿还持有胜利精密7.91%股权和万丰奥威7.81%股权。至此,顾家家居成为百年人寿第三家持股超过5%的A股上市公司。

而在举牌之后,上市公司的股价往往能够迎来一波上涨,以百年人寿举牌顾家家居为例,14.65亿元共购得顾家家居3616.16万股,折合每股成本40.51元,截止今天收盘,顾家家居股价为51.55元,较发行价上涨27.2%,也就是说但从股价来看,百年人寿这次举牌已经挣了接近4个亿。

加上这四次举牌,今年至今险资举牌已达到15次。

实际上,自从2016年对于万能险严格监管之后,险资举牌已明显变少,相对于2015年超过30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2016~2019年险资在资本市场的扫货频率明显下降,每年基本都在10次上下。也就是说,今年还未过半,险资举牌次数就已经成了近五年的最高。

政策持续发力,险资松绑


从政策角度看,保险行业监管机构鼓励保险行业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于6月18日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要更好地发挥保险特有的抗风险作用、保险机构要加大对企业中长期债券投资、支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各种渠道增加资本市场投资等。

除此之外,年初至今,监管曾也发布了多项针对险资入市的鼓励性和规范性文件,包括《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等。

而从保险公司自身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市面上险企的权益投资账面余额远低于政策规定的30%红线,险企增资符合自身发展需求。

以上半年多次举牌的险企为例,国寿集团截至3月31日的合并权益类账面资产余额,及截至6月30日合并持有工商银行H股股票金额,合计占其一季度末总资产比例20.44%;截至2020年3月31日,中信保诚人寿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约为人民币199.37亿元,举牌后将占第一季度末总资产比例25.25%。

15次举牌12次目标H股,险资为何偏爱港股


从具体的举牌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最近的4次举牌中有3次均在港股市场,今年总计15次中也有12次在港股,比例达到80%,且均是险企熟悉的题材。

根据保观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这一方面是因为港股市场达到H股流通股的5%就要进行权益申报,且险资基本选择的是两地上市的内资股,H股流通盘相对于总股本来说体量较小,大型险企的资金量比较容易触及举牌线;

另一方面,今年大型险企在举牌H股时基本是通过二级市场连续增持而非参与定增一次性买入,选择一只股票连续增持,除了对这只股票的看好,可能也与在未来新会计准则下欲集中长期持有高分红、低估值股票从而进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有关;

香港恒生指数处于近三年低位

最后就是港股估值较低,香港恒生指数目前处于近三年的低位区间,险资能够用更小的代价买到这些同时在A+H股上市的公司更多的股票。

银行股成主角,求稳是关键


从今年的15次险资举牌的对象来看,涉及到银行、房地产、酒店、能源、工业机械、家居等各种行业,而银行股绝对是其中的主角,农业银行H股、工商银行H股在14次举牌中被反复举牌4次,其中3次是被国寿系举牌,另一次则来自于太平人寿对农业银行H股的举牌。

银行股向来一直是险资的重点持仓领域。不止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尽管今年没有举牌,但其在工商银行等银行股中早在前几年已大举布局,位列大股东之列。

从2020年一季报来看,银行股也是险资重仓股中的绝对主力,其期末持仓市值达到3344亿元,在险资所有重仓股中占比高达55.7%,而排名第二的地产股这一比例仅有14.6%。这一险资重仓股行业分布也与之前没有太大变化,险资的投资方向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为何如此偏爱银行地产股,原因在于险资的风险偏好本就较低,而银行、地产等因具备稳健的高股息成为险资更加青睐的“安全品种”。

利率下降,险企投资端承压


今年以来,全球低利率趋势继续深化。6月26日,匈牙利央行行长建议在未来几个月再降息一次,此前两天,匈牙利央行刚将基准利率由0.9%下调15个基点至0.75%,当日,墨西哥央行将政策利率降低0.5个百分点至5%,达到四年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虽然没有明确调降基准利率,但已通过逆回购、MLF等工具间接降息。市场关于降准的预期强烈。

作为对利率变化非常敏感的行业,低利率持续引发保险业人士关注。总的来说,利率下行对于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保险行业影响是多方面的。

从寿险经营来看,保险公司的盈利来源于利差益、费差益和死差益等。在费差、死差相对稳定情况下,如果低利率持续,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低于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就会造成亏损。

从投资端来看,保险业每年新增保费1万亿以上,加上10%至20%的到期再投资资金,投资端面临符合成本收益要求的优质“资产荒”难题。

从财报表现来看,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移,会带来传统险折现率下行,寿险公司需要相应增加计提责任准备金,这对当期利润的影响较大。

究其根本,便在于低利率环境下,会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端收益产生巨大影响。

这是美国寿险行业净投资回报率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关系图,我们能够很直观的看到二者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

正是因为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预期收益率大大降低,由此可见,险资在今年上半年之所以大规模举牌上市银行股,还是为了稳住资产端收益。

新华保险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也在3月26日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金融类的银行、保险股,虽然短期有投资风险,但长期有投资价值。从长期来看,特别是在利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比较有抗风险能力:一方面可以作为债券替代品,另一方面,一些中资银行股息率不少在6%以上,估值方面,市净率PB仅在0.4倍、0.5倍,非常有投资价值。

另外,受到市场因素、低利率环境、会计准则等因素,大型险企的举牌潮今年还将延续,而险资作为长期资金也一直被监管鼓励进一步入市。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3月末,险资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在资金运用余额的占比为12.82%,而这一比例到了4月末已经上升到13.6%。不难预计的是,在未来还会出现不少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大手笔。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