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国史话三:决不背信的弟弟,成就一段佳话的同时,也留下了隐患

 金色年华554 2021-01-09

宋戴公爱民如子,通过文治提升了宋国的国力,让百姓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宋武公英武果敢,以司徒皇父为帅赶走了入侵的外敌鄋瞒,守护了宋国的疆土和尊严。可以说这父子二人在位期间,是宋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时期。可是,随着宋武公的离世,他的两个儿子相继继承了国君之位,却让宋国走向了动荡的低谷。那武公的两个儿子都是谁?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让好容易强盛起来的宋国一下子动荡起来了呢?在下这就给大家闲叙一番。

宋国史话三:决不背信的弟弟,成就一段佳话的同时,也留下了隐患

宋戴公(左)和宋武公(右)

咱们先来介绍一下武公的两个儿子。率先继位的儿子是兄长宋力(姓子、氏宋、名力),史称宋宣公;随后继位的儿子是弟弟宋和(姓子、氏宋、名和),史称宋穆公。按说从这二人的谥号来看,他们俩一位是“善闻周达”(《谥法》中“宣”字的注释),一位是“布德执义”(《谥法》中“穆”字的注释),都不是昏庸之人,甚至可以说他们还都是得到后世认可的宋公,怎么就让宋国变得动荡不安了呢?难道他们的谥号有假,实际上二人是祸国、乱国的昏君吗?

这个大家可千万别多想,宋宣公、宋穆公的谥号在我看来还是比较准确的,二人本身并没有祸国殃民,算是把戴、武两代人的繁盛基本保持了下来。只不过,史书中曾记载下他们兄弟二人一段兄友弟恭的佳话,导致了宋国走向低谷。先等等!先等等!作者“闲叙”你的话大家又听不懂了,什么叫“一段兄友弟恭的佳话,导致宋国走向低谷”啊?难道“兄友弟恭”是贬义的吗?各位别着急,先等在下给大家简述一下这段佳话,再来告诉大家为何宋国会走向低谷。

为了节约时间,这段佳话的原文鄙人在此就不誊抄一遍了,各位可以从《史记》《左传》等史书中查阅原文。这佳话大致说的是:宋宣公本来是有太子宋与夷可以继承爵位的,但是他认为弟弟宋和比儿子更加贤德,便在离世前执意传位给弟弟。即使宋和反复拒绝也没有改变宣公的心意,只得继位成为宋穆公。等到穆公临终时,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宋和为了报答兄长的恩情,要将国君之位交还给侄儿与夷,甚至为了表示决心还把自己的儿子宋冯(《公羊传》记载是两个儿子宋冯和宋勃)送到他国。哪怕众位大臣极力劝阻,穆公也跟兄长一样不愿改变心意。最终,宣公之子、穆公的侄儿宋与夷继位为君,史称宋殇公

兄友弟恭的宋力(宣公)与宋和(穆公)

大家看过这段佳话后是不是也觉得宋力、宋和兄弟二人十分“友爱”?哥哥不偏私,又有眼光,将国家托付给威望、能力更强的弟弟,让宋国平稳发展。而弟弟又能坚守道义,把爵位主动还给了侄儿,让这个故事有了个圆满的结局。可是,各位有没有发现这段佳话中暗藏着一些隐患呢?比如接替穆公为国君的宋与夷,他的谥号是略带同情意味的“殇”;还有宋穆公特意送到他国的儿子宋冯,也是日后会发生动荡的一个潜在因素。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宋殇公继位后真的在外人(又是那个爱惹事的卫国叛臣姬州吁)的唆使下与堂兄弟宋冯产生了纠纷。而他自己也没有把控好本国的局势,被乱臣所杀,让宋国走入了动荡的低谷。因此,太史公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写下了“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的评语;公羊高也在《公羊传》中用“宋之祸,宣公为之也”来表达他的看法,认为宋国之所以走向动荡,都是宣公这次让位开始的。这便是鄙人在前面提到的“兄友弟恭的一段佳话”,却让宋国走入低谷的原因,毕竟这些“史学界大咖”都把宋国之乱归结于此。

宋国史话三:决不背信的弟弟,成就一段佳话的同时,也留下了隐患

《史记》中宋之乱始于宣公的记载

然而,在下虽然同意宋国的祸乱始于兄弟二人的互相谦让,但与太史公、公羊高等各位“史学界大咖”观点不同的是,鄙人不认为这“祸首”应当归咎于宋宣公,而是出在宋穆公身上才对。至于我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就给大家分析一下:

1、不能用周人之礼来评价宋国

各位史学前辈认为宋国之乱始于宣公,其根本原因是宋力他“废太子而立弟”,这一做法打破了周朝“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所以被众人诟病。可是,在下认为用周人之礼来评价宋国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虽然宋国的确是成王亲封的诸侯国,但其子民可是殷商的遗民,因此要想对宋国的传位制度进行讨论,一定不能忽略这个前提。

商朝,总共有30位天子,即发生了29次王位继承。而就在这29次王位更迭之中,竟然有多达11次的兄终弟及,还有2次堂兄弟间的传位,以及3次叔侄之间的传位。可见对于商人来说“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也是主流,但各种继承的形式也是被他们认可的,尤其是“兄终弟及”最为普遍

宋国史话三:决不背信的弟弟,成就一段佳话的同时,也留下了隐患

宋国开国两位先君:微子与微仲

另外,纵观商朝这11次兄终弟及的交接,虽然大部分是给商朝带来的动乱,但也不乏帝太戊帝盘庚这两位中兴之主(商朝总共经历三次中兴,通过兄终弟及带来的中兴就有两次)。还有宋国本身开国之初的两位国君微子微仲也是兄弟相传,同样给宋国带来了不错的发展。所以,“兄终弟及”这种传位形式给过商朝人如此多的美好回忆,他们的后人也采用这样的方式传位是无可厚非的,不能仅凭他们与周王室的礼制不同,就诟病于宋宣公

2、宋宣公放弃儿子继位是明智之举

宋宣公放弃让儿子与夷继位,而选择弟弟宋和。除了兄弟情谊很深以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宣公十分了解儿子与夷的能力,认为他实在是无法胜任国君之位。这除了刚刚已经提到的宋殇公自己很容受到外人的蛊惑,本身也没什么能力管控好属下臣子以外,史书中还记下了殇公一个致命的问题

《春秋分记》记载:“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可见宋与夷能力一般,却十分好战。在位10年里,平均每年都要打一仗还不止,让宋国长期处于战乱之中,把戴公、武公,甚至可以算上宣公、穆公四代人积攒的那点家底全都消耗光了。所以,宣公放弃让与夷继位是明智之举,反倒是穆公为了所谓的大义又让侄儿继位,才是个错误的决定

宋国史话三:决不背信的弟弟,成就一段佳话的同时,也留下了隐患

《春秋分记》关于殇公朝多战事的记载

3、宣、穆两位宋公对各自儿子的安排值得后人仔细斟酌

先来看看宋宣公对儿子的安排。他选择让弟弟宋和继承爵位后,却仍让儿子与夷仍留在本国中。在《公羊传》中记载了穆公说的一句话:“先君之不尔逐可知矣,吾立乎此摄也,终致国乎与夷”。似乎在说宣公故意留儿子在国内,就是还想让他继承国君之位的意思,穆公的暂时继位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只是在替侄儿摄政而已。

但鄙人认为这是曲解了宣公的初衷。首先,宣公敢于让与夷留在国内,是他了解宋和的为人,知道他不会加害自己的儿子,所以与夷留在宋国反而是最安全的。其次,宣公很了解自己儿子的品性,知道让他到其他诸侯国去反而会因为听信别人挑唆,或者好战的性格给宋国带来麻烦,不如留在国内让穆公好好看管更好。

再来看看宋穆公对儿子的安排。他为了追求大义,还兄长让位的恩情,选择将爵位留给侄儿与夷,却把自己的儿子宋冯送到了郑国。这表面上看是宋穆公在表明自己的决心,让自己儿子离开宋国,好让侄儿与夷的位子坐得更安稳,但细细品来,宋和的心机还是比较深的。

其一,穆公做出与兄长相反的决定,将儿子送出国,说明他很了解自己侄儿的秉性。知道让自己的儿子宋冯留在国内是不安全的,必须马上离开。也就是说穆公保护儿子的私心其实要多于所谓的让侄儿坐得安稳。其二,既然穆公了解与夷的秉性,应该会预见到侄儿将给宋国带来灾祸。可穆公还执意将国君之位留给侄儿,说明他想为自己博得有情有义美名的私心要多于对宋国未来发展的考虑。其三,穆公为儿子宋冯选择的靠山是郑国,除了郑国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以外,还有一点就是郑国与宋国相邻。这难道不是他已经预见到了宋国将会在侄儿手中发生动乱,从而能让自己的儿子在强大的靠山帮助下尽快回国接管国家吗?否则如果他真想让侄儿坐得安稳,直接让儿子宋冯到秦国这样又强大又远离宋国的诸侯国不是更好?

宋国史话三:决不背信的弟弟,成就一段佳话的同时,也留下了隐患

郑国不仅实力强,还与宋国紧邻

所以,从宣公、穆公两人对各自儿子的安排来看,穆公的私心和潜藏的野心要多于兄长宣公

4、穆公在明知侄儿不被大臣们支持的情况下让他继位,反而害了他

正如《史记》、《左传》所记载的,宋穆公决定让与夷继位时,很多大臣,特别是重臣孔父嘉等人都站出来反对,并明确表示要支持穆公的儿子宋冯,这就说明宋国群臣是不支持与夷的。宋和在这样强烈的反对下,还执意让侄儿继位,难道不是置宋殇公于水深火热之中吗?即使穆公临终前对孔父嘉等人好一番嘱托,但他给出的理由全都是自己不能辜负兄长的恩情,半点侄儿值得众臣们辅佐的话都没有。相信以这样没有说服力的理由进行托孤,大臣们依然不会从心里支持与夷的。

另外,穆公既然想还位给兄长的儿子,他除了进行所谓的托孤以外,还应该对侄儿与夷进行培养才对。但从群臣都支持他自己的儿子宋冯,而不支持宋与夷来看,说明他在位期间对自己儿子的培养,或者说他给自己儿子表现的机会反倒比侄儿多得多

在群臣站队如此明显的情况下,穆公让儿子宋冯远离权力漩涡中心,而让侄子宋与夷继位。似乎就是等着侄儿在被众人抛弃、甚至被杀(事实的确如此,今天暂不展开,日后会讲到),好成全自己的有情有义,也让儿子宋冯日后回来继承君位时更加安稳。哪怕宋穆公不是有意去加害侄儿,但这难道不也是间接地害了宋殇公吗?

宋穆公为儿子宋冯做好了安排

综合以上四点理由,鄙人才得出宋国日后之祸乱应该是宋穆公引起的,而不应该怪罪于宋宣公。毕竟宣公认清了与夷能力不足的现实,也为了宋国的未来而放下了私心,反倒是穆公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义,又把不该继位的侄儿送上了危险之地。至于穆公宋和到底是刻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总之,宣公、穆公兄弟二人的这段“兄友弟恭”的佳话,虽然让后人看到了宋国一时的和谐,却也把隐患的种子深深地埋了下来。至于这隐患何时会爆发出来,又是怎么爆发的?咱们下次“宋国史话”再叙。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穆公报恩、武公薨、宣公继位、临终让位于弟、穆公再让于侄、兄友弟恭、埋下隐患、殇公朝乱、史家归罪于宣、四点理由、罪应在于穆公。

关键词云图简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