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版七上语文期末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

 昵称32901809 2021-01-10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 1-2题。(5分)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请赏析第一、二两句中'凄凄''袅袅'两个叠词的表达效果。(3分)

2、结合全诗,说说诗人为何劝离人'好去莫回头'。(2分)

二、阅读诗词,完成第 3-4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 这首小令中哪个词语最能显示全篇主旨?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2分)

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

分)

三、古诗阅读,完成 5-6题。

【南宋】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

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

又乘微雨去锄瓜。

5.发挥合理想象,描述第一、二句的画面。(2 分)

6.请分析'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的表达效果。(2 分)

四、古诗阅读,完成 7-8题。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

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

清孤不等闲。

注:郑板桥,出身贫寒,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

7.《山中雪后》中'一种清孤不等闲'中的'等闲',下面的三种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

把选项填在括号内。(3 分)

我的选择:( ) A.随便 B.寻常 C.无端,平白地

8.从这首诗中,你能读出诗人哪些感情?(3 分)

五、古诗阅读,完成 9-10题。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

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

林间自在啼。

注: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 ,这首诗系作者贬官后所作。

9.'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两句从 和 角度,分

别写出了画眉鸟叫声地婉转和所处环境的优美。(2 分)

10.下面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百啭千声'百''千'是虚指,极言叫声之繁,花样之多,这种情形使得作者感到新

鲜与惊奇。

B. '山花红紫树高低'写出了春天一片山花烂漫,万紫千红,画眉鸟就是在这多彩的林间

上下跳跃,愉快鸣叫。

C. '始知锁向金笼听'一句中'始知'二字表明,作者对于林间鸟的鸣声远优于笼中鸟的 情

况,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发现,所以他对这么久才发现充满了懊恼和感慨。

D. '不及林间自在啼'此句与上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六、古诗阅读,完成 11-12题。

'读一首诗,懂一个人。'聪聪读了曾任扬州太守欧阳修的一首诗,请你和他一起探

讨以下两个问题。

梦中作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11.诗中'夜凉吹笛千山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析诗中'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古诗阅读,完成 13-14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3、'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两句分别描绘了池水和植物的什么特点?(3分)

14、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八、古诗阅读,完成 15-16题(5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5、这首诗第二句'红叶青山水急流。'与《天净沙 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

工之妙,请从表现手法方面作简要分析。(2分)

16、诗歌第四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

一、

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叠词的表达效果。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词,用得传神。'凄凄'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袅袅'

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

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

且'凄'、'袅'声调低沉,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荡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结合诗歌主旨来理解诗句的含义。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意思是'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这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

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

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

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

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

动的泪花。离人的每'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

'—',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

的离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

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答案

1、'凄凄'、'袅袅'两个叠词音调低沉、哀伤,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秋景的萧瑟、离人内

心的凄苦,读来凄苦异常。

2、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离去,不要再回头了,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

含蓄地表现了惜别之时悲楚至极的离愁别绪。

参考译文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解析

《南浦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在诗中,诗人刻画了送别过程中的传

情细节,用凄凉的景色表达出依依惜别的深情。因古诗文中多写南浦之别,'南浦'因而

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二、【答案】

3.断肠,表达了天涯游子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

3.考查对诗歌重点词语的析和思想情感的把握。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

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丰。前四句背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瘦等

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

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

触发物。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

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断肠一词最能显示全篇主旨,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

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4.此题考查诗词写作手法的分析。运用反衬的手法,描绘了幽静而甜蜜的景象。画面中一

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

那样幽静而甜蜜。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

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之悲。

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个图景之中时,

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

三、【答案】

5.茂盛的青草在风中摇动一片青绿,望去像笼罩在蒙蒙的烟雾里,园中种着许多桑枝叶浓

密,郁郁葱葱遮掩着小宅,一条弯曲小路斜通向远处。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描绘诗歌画面,不管设定的要求是'发挥想象',还是用'自

己的'、'优美的'文字,关键都在于把握住诗句意思,合理推敲文字。

6.'卧'写出诗人生活的闲适,悠闲地躺着读着陶渊明的诗作,这是作者心情闲适的表现。

陶渊明的许多田园诗颇能引起陆游的共鸣,因此他闲居期间特别爱读陶渊明的诗。一个

'卧'字更显出他悠闲自得的情态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字词赏析。'卧'是睡倒的意思。'卧读陶诗未终卷'是说诗人独自一人

躺着读着陶渊明的诗作,显示了作者悠闲自得的情态。

这首诗的作者是陆游,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

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

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这首诗表达了闲居期间特别爱读陶渊明的诗,向往陶渊明的悠闲

自得的隐居生活。

点评

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

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

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

能有偏废。

四、

7、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在理解诗句的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即可。

'一种清孤不等闲'的意思是: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由此可

知,'等闲'的意思是'寻常',故选:B

8、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理解。'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

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

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通过天气的严寒反衬出梅花不畏风

雪、迎寒开放。表现了作者就像这梅花一样清高坚韧,洁身自好。

答案

7、B

8、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毅品格的赞赏,还借梅花含蓄地表现了自己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

身自好的品质

译文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

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解析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

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点评

本题考查了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这类试题的关键在

于对诗歌内容正确的理解,理解到位,才能做对。理解诗歌要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

看注释。

五、

9、本题考查诗歌写作角度的分析。第一句'百啭干声随意移'从听觉角度写出林间鸟鸣

婉转,第二句'山花红紫树高低'则是从视觉写出山花烂漫(颜色),叶木葱茏。画眉鸟干

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

1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ABD.正确;

C.有误,'始知'二字,有着极大的时空跨度。这两字表明,作者对于林间鸟的鸣声远远优

于笼中鸟之真相,是经历了长时间,才蓦然明晓的;同时,作者对于林间鸟之优于笼中鸟这

一基本生活常识的了解太晚之感慨,亦溢于言表。'始知'二字,在承续转接之中,感慨良

深,通过对画眉鸟自由生活的赞美,抒发了诗人贬官外任后的忧郁情怀,表现了诗人向往

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热切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束缚个性、压抑人才的种种拘系与禁

锢的强烈憎恶和否定,但并无懊恼之意。

故选:C。

答案:

9、听觉视觉

10、C

译文:译文

千百声的鸟的鸣叫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在高低有致

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

唱。

解析

《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干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

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

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点评

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六、

11.本题考查对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进行描绘的能力。答题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12.本题考查根据诗作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思彡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此句借个传说故

事比喻世事变迁。梁代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晋时王质入山釆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

旁观。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等一盘棋结束,童子

催他回去,王质一看,目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回家后,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表达

对被贬之后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末句写酒兴意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但有家不能

回的无奈之情。

答案

11.诗句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夜凉如水,月笼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

12.①作者用典表达对被贬之后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②客思家表现了作者内心对

家的思念和有家不能回的无奈之情。

译文:

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人。下了一局

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也不知过去多少年了;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

思乡情。

解析

《梦中作》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诗作。此诗写梦,梦境恍惚朦胧,扑朔迷离,充满神秘感,

主题不易捉摸,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似是暗寓诗人既想超凡出世

又十分留恋人间的思想矛盾。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

四个不同的意境,如同四幅单轴画,但又是浑然天成;同时对仗工巧,前后两联字字相对,

天衣无缝。

点评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

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

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七、

【答案】13、池水满溢;植物丰茂(果实丰硕)

14、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详解】

13、本题考查诗中景物的特点,解答时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回答。野池水满连

秋堤,菱花结实叶乔的意思是

野外的池塘水满地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

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

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所以后一句突出了植物的丰茂。

14、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蜻蜓上下鱼

东西的意思:蜓和鱼儿自由自在

地生活着。'蜻蜓上下鱼东西通过描写自然界螨蜓、鱼儿欢快舞的场,借景抒情,抒发了作

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八、

15.以乐景衬哀情,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

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

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

16.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解析

15.此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

送别友人时的惆怅。'红叶青山'是乐景,这明丽之景乍看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

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这是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

恨的因素了。

16.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第四句的意思是'只有满天风雨送我离

开那西楼',这里没有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

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惆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