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膑兵法,持久战、歼灭战、预备队,思想空前

 123xyz123 2021-01-10

这是史说星语的第353篇原创文章

话说,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更为常人所知,但它毕竟是春秋时期的孙武所著,后有战国初期吴起所著《吴子兵法》,在孙子兵法的基础上更向前一步。到了战国中期,一战成名的孙膑也留下了著名的《孙膑兵法》,虽然在知名度上不如《孙子兵法》,但其也有思想空前之处。

综观全书,《孙膑兵法》在军事思想方面较前人有所发展之处主要有三条:

一是持久战思想萌发。春秋时晋将臾骈曾向赵盾说过,“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越大夫范蠡也曾向越王勾践说过,吴军若“彼来从我,固守勿与”。但这还仅是针对具体情况的一种措施。《孙膑兵法》在他们的思想基础上,将其升华为理论,认为在“敌众且武”来攻而又必须抵抗时,应“埤垒、广志、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

就是说当兵力和战斗力均居于优势的敌军来战时,就要增强壁垒,激励士气,严明纪律,加强团结,避敌锐气,使其骄傲,并引诱、调动敌人,使其疲惫,然后才实施反击,攻击无备,出其不意。这样做,必须做持久的思想和物资准备才能成功。

它还说,当双方已经布阵,可是自己又不想与之决战时(“张军勿战”),要“倅险增垒,诤戒勿动,毋可前,毋可怒”。就是说要据险增筑防御工事,加强警戒,按兵不动,不要被敌人引诱而出战,也不要被敌人的行动所激怒。这和前述的避免决战原则是一致的,基本精神都是以时间换取优势。

二是歼灭战思想萌芽。《月战》篇有一段残简,记载了对胜利的看法,认为胜利之中如仍有不胜的成分,就不是真正的全胜。它说,“所不胜者也五,五者有所一,不胜”。并举例说: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只有“覆军杀将”,即全歼敌军才是全胜。只要“得其道,则虽欲生不可得也”。

就是说只要能掌握战争指导规律,就能全歼敌军,敌人想逃也办不到。歼灭战的战例前已有之,如秦晋崤之战等;“夫战,尽敌为上”的言论也前已有之,但作为战争理论,这还是首次载入兵书。

三是预备队思想。如《八阵》中提出了“用阵三分”、“斗一守二”和“以一侵敌,以二收”的原则;有时还主张“分以为三……一在于后”等,很显然是兵力部署中的预备队思想。控制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的机动兵力,以保证军队在作战中有较大的弹性和持久的战斗力,以加强进攻的连续性或防守的稳定性。以之作为军事思想的作战原则,《孙膑兵法》是第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