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臧新宏唠嗑美食:从银西高铁开通《装台》《大秦赋》说说西安辣子蒜羊血和银川天文酱肉!

 银川史记 2021-01-11

昨日,银西高铁开通首发。快!彩!善!

近期,电视剧《装台》播完,电视剧《大秦赋》即将收官,“银西高铁”开始飞奔。群众甚慰,皆与西安有关,皆与赳赳老秦相连,皆与陕西美食应景。

大前天,午后,银川顶级吃货剑明造访寒舍,我俩浓谈甚欢。

先说《大秦赋》,不灵。比其前三部“裂变、纵横、崛起”,退步一百二十多年,形同鸡肋。编剧和导演无可奈何,“天下”成了“大秦赋”,西汉司马迁首创辞藻华丽的“赋”,与始皇阿政的金戈铁马,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再说群众吐槽《大秦赋》,太媚。不是媚俗而是妩媚。剧中“老演少”且为次,主要是建筑用材及装饰,服装、头饰和布料颜色,器物造型与材料等等,都太华丽、炫彩、失真及臆造。

说《大秦赋》,过犹不及。始皇阿政加冠正位后,今人将他的形象“拔”得过于丰满、理想、高大、时尚。拍他,始皇阿政当时说:干就对了,灭就完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拍他,今人如今说:道可道非常道,活在当下,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换频道,说说接地气的《装台》。“其实细想,人不管弄啥,都是给别人装台子。”

一帮老陕演员演老陕,把个老陕形象演得活灵活现。几位“角儿”的演技无需赘言,且说配角的大雀儿一口标准的西安普通话,精准;再说“疤叔”,一声“呀”一出来,就带给群众不绝的笑声;三说“老大”农民工,不管遇到是好是歹的情节,只会说“对嘛”,以表明态度。这般谐趣配角的表演,已成为陕派导演善用的经典表现。

看《台》,绕不过陕西美食。第一集,西安著名的“黑撒乐队”,就唱起“陕西美食”,在城中村的美食里与市井小民寒暄。这首歌最早现身于绝品老陕电影《高兴》之中。

陕西美食丰富多样,传统制作,口味独特,人尝人爱。对于无面不欢的面食控,不仅喜欢那面的优质,还喜欢碗比头大的碗,那碗托在手里,有感觉,实诚。

“辣子蒜羊血”,“辣子蒜羊血”。我俩每人嘶吼一句,仿佛站上秦腔舞台。

我说西安城中村大妞的形象,就是剧中人刁菊花的剪影。剑明说《装台》里,五行八作、各色人等全方位亮相,符合老陕人的个性。

是啊,《装台》的每个小人物,都是在缝合伤口后,再输入新血。

兴致使然,曾在西安生活了三年的剑明,兴致地为我讲述了他在西安遭遇的一桩面对面的民事纠纷。

多年前夏季午间,我(剑明)去西安一处小巷的小面馆里吃油泼辣子面。有一个老陕食客和店主咆哮起来,同时手指墙上一块写有“纯手工面条”的牌子质问店主:你这就不是纯手工的面,为啥骗人呢?

店主说就是纯手工的,真正纯手工的,你咋说不是纯手工的?

老陕食客说:就不是,凭我多年吃面经验,察面嚼味,就不是纯手工的。这不成,你给我重做一碗纯手工的面。

此间插入我的旁白:厉害了!这是个殿堂级、骨灰级的面食控啊!

剑明回复:老陕的个性,怪人但不是怪事,搁现在他就是个钢筋工(褒义:老陕的憨朴耿直),可以理解。

镜头接续回放。只见两位老陕大战七八个回合未分胜负,店主妥协了,说:就算是半手工的,行不行,你将就着吃吧。

老陕食客说:对嘛!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但我还是要吃纯手工的!

见此民事纠纷即将陷入无休止的节奏,我再也看不下去了,高喊一嗓,挺身而出,并掏出一张十元钱,往桌上一拍,说:不就九块五吗?吵啥呢?我付钱,你吃面。

聒噪的场面立刻安静。老陕食客对我说:绝对不能让你请吃面,这钱你想给就给,我就是要吃纯手工的面!

平静了一下,老陕食客对店主说:我寻别处去吃。你要么摘了那牌子,要么实心做纯手工面。

老陕食客夺门而出了。我俩又想到那句经典台词:“其实细想,人不管弄啥,都是给别人装台子。你服务我,我服务你嘛!

接下来的半个下午,剑明为我细数了西安十二大美食街的特色美食及人文历史。其中的大皮院、西羊市、回民街、东新街、东木头市、香漫回坊街,有些我去过也吃过其间美食,有些我没去过。

剑明还提到,西安羊肉泡馍的掰馍手法,并不是像有些假行家说的要掰成“蜜蜂头”,而是要以泡馍的吃法(或做法)对应掰馍。但有一点,如果不讲究而胡里马萨的掰馍,讲究的老陕厨师都不给烩……

说者激越,听者垂涎。大有炒三个菜、提瓶酒,再边喝边聊的意思。但剑明要回家了,他每次来我家,都得完成主要任务回家。那就是去距离我家不远的北桥巷“天文酱肉”馆,买二斤酱猪头肉,回家与家人分享。

“天文酱肉”,就是老字号“天天酱肉”,只是名字削小改动(更名约两个月),但店主没变、味道没变。银川顶级吃货剑明,经过在银川若干家酱猪头肉的逛吃后,最终评定“天文酱肉”的酱猪头肉是银川市最好的没有之一的酱猪头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