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忆少年种山芋|原乡

 老朱煮酒 2021-01-11

(种山芋,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

我写过江南旧闻录之偷山芋,也写过我爱山芋梗,但种山芋我还没写过。想想,过不了几年,也许回家种山芋了——当然这不是豫剧七品芝麻官里唐知县的“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若回到故乡,山芋肯定是要种的。

我小时候种过山芋,给山芋浇过水,也是山芋的祸害。关于旧时种山芋的点滴,依稀还记得一些,趁未彻底遗忘,尽量记录一些吧。

种山芋,首先需要山芋留种。我小时候家贫人多,自留地上种的那些山芋,充抵主食,兼顾孩子零食,还要留些轧淀粉做束粉(粉丝),从来没有多余的山芋留种育苗。但我堂爷爷留过山芋种。

深秋还是初冬的时候,堂爷爷在屋前的竹园里挖了个深坑,把山芋种放了进去,然后盖上稻草,上面干脆堆了草堆。

到冬天的时候,家里的生山芋吃完后,我们总会惦记竹园里稻草堆地下的山芋种,不过,上面有草堆,又在屋前竹园里,冬天为第二天春天春笋出来拉上的荆棘又增加了一道防线,想偷动静太大,只能觊觎而不得。不过,想偷山芋种的不仅是我们。我的前两册江南旧闻录出版后,故乡一位退休的老教师,也是我前黄中学的老学长,就跟我讲过,1960年艰难岁月,他们肚子饿得受不了时,把学校地窖里的山芋种偷吃了,被抓住后赔了不少。

谁都知道留种的东西不能偷,偷了要绝收,但人架不住饿和小孩的馋闹,总会发生。

山芋通常春天育种,我记得要平整苗床,盖上塑料薄膜,盖上稻草。到晚春的时候,大概4月下旬,过了谷雨吧,是老家种山芋的季节了。这个时候,集市上卖山芋苗的人特别多,一筐筐地。

我家的山芋苗过去都是从集市上买回来的。买回来的山芋苗,齐齐整整,一把把扎着,只是有些萎靡,这是从芋种上割下后的自然症状。通常买回家后,找一块自留地,翻整之后,撒上一层厚厚的稻草灰——在没有化肥的时代,草灰曾是重要的肥料,过去说“富含钾”,浇上水,把买回来的山芋苗先密密麻麻地育上——这个通常是栽种量大不是一天两天能栽完的做法。或者,干脆放在屋里一角,直接淋上水。

说来也怪,原本割离了山芋种的原本萎靡不振的山芋苗,育上或淋水之后,很快就显示出了强健的生命力,茎叶舒展开了,生机复发。

这个时候,通常要种山芋的自留地,早就做成一垄垄,也有偷懒人家,不做垄,直接一马平川栽种。

种山芋通常选择在傍晚。把墙角或者自留地上才育上不久的山芋苗,用篮子装着,到自留地上种山芋。

选择傍晚这个时间,很重要。故乡到4月下旬,天气已经比较热了,栽种东西,如果选在早上,一般不易活——随着太阳升高,气温也渐高,新苗浇水后,土壤会发热,烂死新苗。而傍晚,气温下降,水分容易被还未长大的菜苗吸收。所以,选择傍晚,是农民的经验。除非是赶上下雨天栽种。

我小时候种山芋通常是祖父母的事,后来父亲也帮忙,我们大一些之后,也会去种山芋苗。但大人种的时候,小孩们的任务,通常是给种上的山芋苗浇水。

浇水也有技巧。我们当时是用撩勺,也就是粪勺,一勺水如果速度很快泼下去,刚种下的山芋苗就会被冲出来,垄也会冲塌。所以,浇水之前,大人总会教导我们如何轻泼或者少水,慢慢浇。

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浇水,从一点点地浇,到最后一勺泼下,浇一片而不冲山芋苗,也没用多久时间。

山芋苗种下后,除了下雨天,每天傍晚都要去给它们浇水,直到有一天,它们真正在新的领地生根发芽了,标志就是,种下的山芋苗精神抖擞了。乡下人的话说,就是活了。活了就不用天天浇了。

我小时候,每年到种山芋的季节,都会和弟弟到河边,把河水用撩勺舀粪桶里,然后两人抬到山芋地里,给山芋苗浇水。从没偷过懒,从没喊过累,只有兴奋和期待,是对未来山芋带给我们的期待。

山芋苗一天天长开了。到夏天,山芋苗已经长成藤蔓,层层叠叠,交叉漫游,垄上沟里,遍地都是。

到这个时候,山芋藤有大用处。山芋梗撕掉皮,可以清炒,或加豆子或加椒丝,绝对的夏日美味。这是故乡夏日当家名菜,家家户户都会弄。广州人则是连叶炒,叫番薯藤,我在广州三年,一直不太习惯那种食法。当然,山芋藤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当猪食,切碎喂猪生食,也可熬煮后喂猪。小孩还可以用山芋藤做项链,绕脖子上手腕上玩。

当然,偷山芋是从山芋藤刚漫游起小子们就开始了,从还只有手指粗,到地裂藤萎,山芋长大,偷挖之后,或随意擦擦,直接咬食,或简单清水一洗,大快朵颐,都是少年时顽劣的记忆。这个故事,我在江南旧闻录偷山芋里,专门写了。

(作者系网易新闻 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