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理备考资料-疼痛的分类及护理

 波子的快乐夏天 2021-01-11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也是第5生命体征。疼痛是人体最强烈的应激因素之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具有保护和防御的功能。在相关的医疗卫生招聘中会有所涉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疼痛这部分内容。

一、疼痛的分类

(一)按照病程来分类

1.急性疼痛:突然发生,有明确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较短,以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之内居多,用镇痛方法一般可以控制。

2.慢性疼痛: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具有持续性、顽固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临床上较难控制。

(二)按照起始部位和传导途径分类

1.皮肤痛:疼痛刺激来自体表,多因皮肤黏膜受损而引起。其特点为“双重痛觉”,即受到刺激后立即出现定位明确的尖锐刺痛(快痛)和1至2秒之后出现的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慢痛)。

2.躯体痛:是指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深部组织引起的。机械和化学性刺激均可引起躯体痛,肌肉缺血是引起躯体痛的主要原因。

3.内脏痛:是因内脏器官受到机械性牵拉、扩张、痉挛、炎症、化学性刺激等引起。

4.牵涉痛:内脏痛常伴有牵涉痛,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也发生痛感。

5.假性痛:假性痛指去除病变部位后仍感到相应部位疼痛,如截肢病人仍感到已不存在的肢体疼痛。

6.神经痛:为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剧烈的灼痛和酸痛。

二、疼痛的护理

(一)减少或消除疼痛的原因

如外伤所致的疼痛,应酌情给予止血、包扎、固定、处理伤口等措施。

(二)合理运用缓解和解除疼痛的方法

1.药物止痛

镇痛药物的分类:在药物治疗疼痛时,所选择的药物种类很多,主要分3种类型: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阿芬太尼、美沙酮;非阿片类镇痛药,如水杨酸类药物、苯胺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③其他辅助类药物,如激素、解痉药、维生素类药物、局部麻醉药和抗抑郁类药物等。

2.物理止痛:物理止痛常可以应用冷、热疗法,如冰袋、冷湿敷或热湿敷、温水浴、热水袋等。此外,理疗、按摩及推拿也是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止痛方法。一般情况下,高热患者、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和结核患者应禁用物理镇痛;恶性肿瘤患者常规的物理治疗也应慎用;妊娠和月经期下腹部要避免使用物理镇痛;空腹、过度劳累和餐后30分钟内,也不适宜用强力的物理镇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