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常见,发病率以广东省最高,有“广东癌”之称。男女病人之比例约为3:1。国内所见最小年龄为3岁,最大为86岁,各个年龄组都可发病,而大多数在40-60岁之间。鼻咽癌的特点是发病部位隐蔽,原发源很小,局部症状不明显,却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病人常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就医。 临床表现 1、回吸涕血是鼻咽癌常见症状,一般较晚期才出现鼻塞。 2、耳内闭塞感、鼓膜内陷、鼓室积液、传音性耳聋,病变多为一侧性,由咽鼓管阻塞所致。翼腭窝浸润可致张口困难。 3、颈深上组淋巴结肿大常为部分患者之初发症状,肿大之淋巴结质硬、较固定,无压痛。 4、易侵犯颅神经,引起同侧顽固性头痛,眼复视、外展受限等症状,Ⅲ、Ⅳ、Ⅸ、Ⅹ等颅神经受累常提示病变已属晚期。 5、晚期可转移到肝、肺、全身骨骼,产生黄疸、咯血、疼痛及全身恶液质。 6、后鼻镜检查可见鼻咽部,尤以咽隐窝附近粘膜粗糙或呈结节状、菜花样隆起或溃疡出血,少数呈粘膜下浸润。 诊断依据 1、回吸涕血、鼻塞。 2、单侧耳鸣耳聋和头痛。 3、颈深上淋巴结肿大。 4、后鼻镜见鼻咽部有赘生物。 5、鼻咽活检查癌细胞。 治疗原则 1、以放射治疗为主。 2、辅以化疗,如全身化疗或动脉插管注药。 3、对于放疗后原转移颈部之淋巴结仍有残留,可行手术切除。 用药原则 在放疗的同时或放疗后常辅以化疗基本药物治疗。 辅助检查 1、对单纯鼻咽癌病例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复杂重症病例或拟作放疗或化疗病例,其检查可包括检查框限“A”、“B”和“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