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心态可以致病亦可以治病,关于情绪心态的生命规律你懂吗?

 hghhphf 2021-01-12

情绪心态致病,又称为心因致病。用情绪心态治病,被称为心灵疗愈。心因致病主要指因为人的内在心灵所产生的情绪,心态,心理,性格,脾气,秉性等因素,导致内在脏腑气机失衡,能量消耗,并因此产生内毒,内火,积蕴日久形成病患的情况,被称之为心因致病。

心因致病虽然分为情绪,心态,心理,性格和脾气秉性等等。但是其根本的因素还在于自身五脏所属的情志偏于阴性所致。即五脏所属的金木水火土等五行,都有阴阳。偏于阳则正善中和,偏于阴则偏恶偏邪。这都是基于心灵层面所衍生的情绪心态的心理活动,这其中的规律对健康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在此,笔者就把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心得分享给大家。

心才是情绪的主人

心因致病的特点

1、心因致病的病是由内在心理,意识,心念产生偏颇造成内火,内毒生成。

2、心态,心情,不良性格,脾气,秉性,都会内生毒素,会瘀滞血脉,阻碍经络气血运行。

3、不良的情绪可直接伤及内脏,病由内生,故又称内伤七情,七情变化直接影响健康。

4、七情的不良变化主要影响气机,使脏腑气血失调,进而引发脏腑功能性病变,纠正不妥,病程久,就会形成气质性的疾病。

5、情志持续波动,导致病情加剧和恶化,会进一步影响内在气血平衡,产生内在毒素,增加气血於堵。

实际上,身体健康所出现的一切疾病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心因。笔者因多年来研究中医,道家、佛家、心理学,并关注西医的发展,在生命健康领域从心灵能量的角度对疾病的产生做过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心能医学的理念。在疾病病因及发病原理方面,只是为了细分疾病产生原因才权变分出十二大疾病成因。

为什么情绪和心态对生命健康有很大影响?这源于人的生命就是以形气神为一体的生命整体,其本具的心身一体的规律就是心灵主导肉体,所以,心灵所形成的一系列心理情绪变化,必然会影响到肉体生命内在的气机运行。形体是物质载体,气是产生能量的基础物质,神则是我们心理活动所产生的意识作用。心理活动中就包括人的情绪和心态。负面情绪是心理活动中负面的思维,会感生负能量。负能量会产会引发一种偏颇的情感性的心理状态。这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对生命内在的五脏六腑的阴阳会形成扰动,导致阴阳气血失衡。这就是情绪心态因素致病的根因。

情绪变化会影响身体能量变化

良好的情绪可以让身心愉悦,心情舒畅,气血通和。我们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身体的状态就会感觉舒畅,全身轻松,乃至精神都是清爽的。但当我们悲伤的时候,内心的感觉就会有悲恸苦楚的情绪,就会有消极的思维笼罩自己,就会不知不觉的流泪;当我们因为外在的事物引发我们内在抵抗情绪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的感觉。就会产生怒火,就会向外去爆发。若是不爆发就会憋在自己的心中,感觉就会很难受;当我们思念一个人的时候,非常非常的想念,如一个女孩因为与相爱的人分别太久而思念她的爱人。就会让她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中国的医案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富家的子弟,因为每天听到一个女子麦面的声音很好听,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见到,所以就日夜思念,导致脾胃不和,日久成病,身体消瘦的不成样子。后来父母给他找来一个中医的大夫,这个大夫医术非常高。他观察到这个男子听到外面有女子卖面的声音的时候,他的眼神就放光。依此推断这孩子可能是因为思念日久而成病。所以,就去亲自找那个卖面的女子。一看原来是一个长相都不是很好看的大嫂。这个大嫂虽然长相不好,但是声音却很甜美如年轻女子一般。这才明白,原来这个孩子思念的就是这个大嫂,但因为没有见到大嫂,只是凭声音就以为是一个貌美的女子。所以就思念日久而成病了。

那个大夫后来就让这个孩子的父母去叫这个女子送面。要求女子到家中的时候,要用在外边叫面的声音知会他们后,再让女子进来。后来这个女子送面来的时候,这个孩子在房间听到声音,显得很是激动。但是,当这个大嫂进入房间的时候,这个孩子一看是一个长相不是很好看的大嫂时,内心显得很失望。于是就自然化解了他的相思病。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情绪是可以影响生理,让我们产生对应的疾病。

按照中医的角度讲,各个脏腑都有对应的情志。如心对喜,过喜则伤心;肺对悲,过悲则伤肺;肝对怒,过怒则伤肝;脾对思,过思则伤脾;肾对恐,过恐则伤肾。

情绪的产生其实就是我们五脏的情志,对应外物的时候,不知道节制,使情志产生的过度了,这样就会导致脏腑因为情绪的波动而引动脏腑内在的气血随之变化。这种变化若是好的,那么脏腑的气血就跟着向好的方向发展。若是不好的,那么脏腑的气血就会跟着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所以,中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也特别注重从情志方面来调节人的生理。

这在中医中是属于情志相胜的理论。情志相胜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医学中最典型而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并行之有效的一种心理疗法,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对中国古代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情志负向变化是心因病的根源

中医将情志活动归为五志,五志过极就会出现各种疾病。而情志相胜疗法就是依据由五行相克理论而产生的不同情志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以情胜情来治疗情志疾病的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的说法。这个理论对后世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历代医家也多有阐发,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即对此理论做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与发挥,并在《儒门事亲》中提出了更为详细而又实用的治疗方法: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虚彼志此之言夺之。这些方法,赋予《黄帝内经》五行相胜的枯燥公式以新鲜的生命力。

中医一向注重对病人的心理治疗,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情志相胜法、移精变气法、顺情从欲法、解惑释疑法等多种方法,而其中情志相胜法则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在历代的中医医案中,有着大量运用情志相胜法治疗心理疾患的记载,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有着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下面,我们撷取几例情志疗愈的案例。

情志疗愈医案

1 悲可以治怒

《筠斋漫录》中载有这样一则医案:有一个叫杨贲亨的大夫,明朝鄱阳人,善于以情志意念治病。有一富贵人患白内障,其人性暴多怒,经常拿着镜子自照,算计着时日责成给他医治的大夫尽快见效,但就是屡医不愈,后来召杨贲亨来给自己治疗。杨贲亨说:眼睛的疾病可自愈,但是因为你服药过多,毒已下注左侧大腿股内,旦夕之间就当暴发,我很为你担忧啊!那个富贵人因此就抚摩其大腿股,日夜担心以毒发身亡而悲伤,可是过了不久之眼睛的病却渐渐痊愈力,而毒却没有发。这个富人以为杨贲亨所言不灵验,叫过来诘讽他。杨贲亨却说:医者所用无非心意而已,你性请暴燥善怒,心之所属,无时不在于目,则火上炎,眼睛怎么能好呢?我诡言令你凝神悲其足,则火自降,目自然痊愈了。这个杨大夫采取令患者悲其足而忘怒的方法,诱使病人产生悲伤的情绪,有效地抑制过怒的病态心理,这是以悲胜怒的典型范式。

调整情绪的五行可疗愈疾病

2 喜可以治悲

《儒门事亲·十形三疗》中记载有一则张戴人以谑疗心痛的医案:在息城有个司候的官员,听闻父亲被贼害死了,于是大悲而伤心恸哭。哭完了便觉得心中疼痛。日渐疼痛加重,到了月余的时候已经感觉心中有个块状的东西,如若腹中有个杯状的物体一样,非常的疼痛不能忍受。用了很多要都没有用。有医生建议用火针和艾灸治疗,但这个人却很害怕。后来求救于张戴人大夫。张戴人来了以后,正好有个巫医在旁边,于是效仿巫师,夹杂一些非常狂妄的语言戏谑病人,直至病人大笑不已。如此过来一二日,心下的结块就散去了。此例乃据《内经》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之病机,灵活运用喜胜悲的治疗方法,设法使病人感到欢快喜悦,从而有效地消除悲伤与忧郁的情绪。

3 恐可以治喜

以恐胜喜的医案很多,而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在《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那一段了: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一个嘴巴打将过去,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文中胡屠户用打嘴巴的方法,令病人产生恐怖畏惧的心理,过度狂喜的病态情绪自然可以消除。这段文字虽然出自文学家之手,但也同样符合医理。

4 怒可以治思

以怒胜思的例子在中医医案中是最为常见的,而尤以女性患者为多。如《续名医类案·郁症》中有一则很典型的案例:一女与母相爱,既嫁母丧,女因思母成疾,精神短少,倦怠嗜卧,胸膈烦闷,日常恹恹,药不应。予视之曰:此病自思,非药可愈。彼俗酷信女巫,巫托降神言祸福,谓之卜童。因令其夫假托贿嘱之。托母言女与我前世有冤,汝故托生于我,一以害我,是以汝之生命克我,我死皆汝之故,今在阴司,欲报汝仇。汝病恹恹,实我所为,生则为母子,死则为寇仇。夫乃语其妇曰:汝病若此,我他往,可请巫妇卜之何如?妇诺之。遂请卜,一如夫所言。女闻大怒诟曰:我因母病,母反害我,我何思之,遂不思,病果愈。此以怒胜思也。在本则医案中,设法激怒病人以冲破郁思,使病人重新改变心理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是以怒胜思最常见的方法。

5 思可以治恐

破除恐惧的最好方法应当是以正确的道理来开导、引导患者进行思考,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克服患者过度恐惧的病态情绪。张从正之虚彼志此之言,指的就是淡化病人恐惧对象的影响,引导其思索积极向上的内容,使病人从思想的误区中走出来。如《古今医案按·七情》中曰:有一个人患了心病,见到物体就感觉像狮子,伊川先生就教这个人以手直向前抓捕狮子,但每次都没有什么狮子,过来不久就自愈了。在《续名医类案·惊悸》中的另一则医案就更为典型:卢不远治沈君鱼。有个叫沈君鱼的人终日畏死,为求不死,什么龟卜筮数没有不叩求的,名医之门没有不造访的。一日就诊,卢不远为之立方用药,开导他谕千万言,在略觉释然。次日早晨,沈君鱼自己以卦卜算当十日后死亡,于是很害怕。卢不远留宿斋中,大壮其胆,指菁山叩问谷禅师授参究方法,参了有百日,念头才开始定,而有全安感。

戊午年过东瀛吴对亭大参山房时,言及先前恐惧的状态,卢不远解释道:沈君鱼平时就善思虑,思虑出于肝,这是种非正常思虑。思则志气凝定,而虑则运动展转,久之伤肝,肝血不足,就产生了恐惧的情绪。那么情志何物呢?非世间草木所能变易其性,惟有参禅一着,内忘思虑,外息境缘,研究性命之源,不为生死所感,这才是君鱼对症之大药啊。通过说理开导,引导病人悉心研究性命之原,不为生死所感,恐惧心理自然消除了,情绪高昂,病也就不药而愈了。

五志对五脏,顺和身心好

总结

我们从以上的一些医案中可以发现,情绪因素导致的情志变化,心态变化,对生命的副作用就会让人产生相对应的疾病。中医的解决之道就是运用五脏情志的相生相克关系进行对治。可见情绪,心态对我们生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不懂得对情绪心态的调节,那么就会在我们任性的负面情绪心态作用下,让我们的五脏六腑受到反噬,最终引发内在阴气气血失调,造成心因性的病症。

所以,我们从健康的角度,要正确的认识情绪心态这种心理状态与肉体生理之间的关系,要懂得其中的规律,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不是被情绪和心态驾驭。中国文字中的,就是奴在心上,就是心被左右了,就会发怒。这都是自己的心不能自己做主造成的。所以,我们若想健康,一定要学会做自己的主。在从心灵层面懂得情绪心态的规律,要学会主动驾驭情绪心态,这样我们反而可以利用情绪心态调整心因导致的心因疾病,进行自我疗愈。这样才能保证身心一体的健康状态。

从家庭角度讲,健康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关系整个家庭幸福的重要的大事。所以,健康也是一种责任。我们一定要懂得生命健康的规律,并努力去践行健康的规律,这才是爱自己爱家人的实际表现。只有身体健康了,生活才会活的有滋有味,幸福的生活才会有保障。大家认为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