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风华,创未来——蔚来汽车赴美IPO

 新座驾 2021-01-12

世界汽车产业变革浪潮方兴未艾的今天,一大批新能源汽车企业释放出巨大的活力,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涌现。各种造车新势力如同雨后春笋般,借助政策红利的东风迅速发展壮大。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独占鳌头的“独角兽”,蔚来汽车树立了标杆性的地位,从诞生伊始便成为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存在,肩负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光荣使命,带着无数的关注站在了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新势力舞台的中央。

北京时间2018年9月12日晚,蔚来汽车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挂牌交易,股票代码“NIO”。其初始发行价为6.26美元,首次公开发行1.6亿股,融资总额约10亿美元。截至9月13日收盘,蔚来汽车报收11.6美元/股,较首日收盘价暴涨76%,以此计算其市值超过100亿美元。

2018年8月13日,蔚来汽车向美国方面递交了IPO的招股书;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鸣锣上市。众所周知很多企业都把上市融资当作创业成功的标志,我们再把时间线往前推,如果以2014年11月李斌创立蔚来汽车作为起点,从创建到成功上市,蔚来只用了不到四年,这个数字在业界是让人惊叹的。

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和资本的强烈追捧,让蔚来汽车在金融、IT、互联网和汽车界纵横捭阖,兼收并蓄。贴着“互联网造车”的标签,蔚来汽车的创始人团队就堪称全明星的豪华天团:易车网创始人李斌,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腾讯马化腾,小米雷军,京东商城刘强东,高瓴资本张磊。除了带着明星标签的网红企业家们,蔚来汽车的相关投资方也堪称阵容豪华:在创始资本之外,还有顺为资本、红杉资本、愉悦资本、淡马锡、TPG Growth、联想创投、汉富资本、华平投资、IDG、GIC、信中利、中金公司、今日资本、中信资本、海通国际等众多国内国外一线投行。保荐机构方面,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银美林、高盛、花旗、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瑞银证券和WR Securities在内的豪华券商阵容为其担当承销业务。

就这样,蔚来汽车从国内一众汽车厂商中脱颖而出,幸运的成为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新势力制造企业。很明显,蔚来汽车将目标对手锁定在了全球电动车行业的龙头老大——来自美国的特斯拉。同样是生产电动车,蔚来作为后起之秀并没有简单的效仿或者追随先驱,反而是在借鉴优秀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身专属的特色和体系,进入这片新兴的蓝海去争夺天下。

在敲钟仪式的现场,我们并没有依传统惯例见到公司的董事或高管等,取而代之的则是12位蔚来车主。在这12位车主的见证下蔚来登陆了位于华尔街全球资本市场的中心,面向全球的投资者开始了新一轮的募集资金。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彰显了蔚来对于互联网思维造车独特的理解,对用户价值的珍视,向人们传达着用户导向的企业理念。

从生产和制造端的角度,蔚来汽车的表现是值得信赖的。三电机系统的研发投入,对智能化网联化的理解,制造工艺与质量供应链的把控,量产进度与节奏等等内容,从招股说明书上披露的众多数据中都有迹可循。许多造车新势力也在其中某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开始寻求突破,只是蔚来的野心还远不止于此。

其实在目前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服务往往成为了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环节。人人都在强调“用户体验”,但用户体验要向何处发展?怎样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而作出变革?这是创始人李斌的思考,他也用真金白银投入了服务升级的实践。根据招股书显示,2016、2017和2018上半财年,蔚来的销售和服务费用分别为11.37亿元、23.50亿元和17.26亿元,同期研发投入分别为14.65亿元、26.03亿元和 14.59亿元。很明显,蔚来对于服务的投入力度之大从中可见一斑,这也是有好事者热衷于批评蔚来汽车“烧钱”的由来。

对于汽车产业颠覆性的创造,绝不仅仅局限于电气化车辆本身,蔚来重塑了国内汽车行业的运行生态。与特斯拉一脉相承的是,蔚来摒弃了传统经销商代理销售的模式,采用自产自销、直产直销,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统一到了整体的流程体系中。

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动力单元是整车的核心,其电量、充电时间、安全性、耐久度与寿命等均是消费者考虑的因素,蔚来精心架构的动力系统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凡此种种的软肋,在清洁高效与强劲性能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譬如电动超跑蔚来EP9,征战德国纽伯格林北环赛道,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甚至将一众超跑甩在身后,被业界赞誉为全球最快的量产电动车也绝非浪得虚名。

同时,充电配套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健全也是掣肘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蔚来汽车将“一键换电”的新鲜模式引入国内,几乎消除了人们购买新能源车对于充电难的困扰和担忧。创始人李斌曾深耕智慧出行、共享出行领域,方便的“一键换电”成为了蔚来汽车对于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时代城市出行解决方案的革命性成果。

应当指出的是,造车绝非资本运作的名利游戏,产能问题是所有新能源车企共同面临的困局。现阶段蔚来汽车仍然维持与江淮汽车集团的战略合作,借助江淮汽车生产基地等硬件条件共同打造了包括蔚来ES8在内的完整产线进行全铝车身的生产与装配。蔚来计划2018年底开始量产第二款定位低于ES8的SUV-ES6并于2019年上半年交付。不久的将来,蔚来将会自建厂,位于上海的自建厂预计将在2020年投入使用,届时蔚来亦将推出全新轿车ET7,产品家族不断丰富。

今天的NIO蔚来,与彼时创业之初的苹果非常相似,致力于引领时代进步的愿景,在崭新的维度上,重新定义规则。贴着“中国特斯拉”的标签,蔚来已经推开了纽交所的大门,这里程碑的一步寄托着承上启下的意义。敲钟的那一刻,无疑是喜悦的;而“未来”的路,依然是漫漫征途。“Blue Sky Coming”——蓝天将至,我们选择看好蔚来,未来的前方是星辰大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