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民俗“元宵节”的来历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1-12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民俗“元宵节”的来历
作者 孙水法 镰 斧

农历正月十五日叫“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元宵节的晚上,叫“元宵”、“元夜”,含“月圆”的意思。据说始于西汉,盛行于隋唐年间。华州民间流传着两个传说:

华州灯市 李松山摄

其一,传说汉武帝时,有一富女名叫元宵,家住长安西北山上。每逢年近岁遁,她思亲心切,但无法相见。这年春节,元宵倍加思念亲人,每日黄昏,她便一个人来到梅花树下暗暗啼哭。有一次被心地善良的东方朔遇见,便答应设法让她与亲人见一面。正月十四日,东方朔便到长安街上卖起卦来。不少人都来占卜求卦,东方朔给他们的都是一样的答语:“正月十五火焚身。”人们求问解教的办法,东方朔拿出了一张偈语红贴,只见上面写道:“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若要避灾,唯求天子。”人们便赶紧把此事报告给汉武帝。汉武帝一听,手足无措,忙向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求教。东方朔思索了一会儿说:“听说火神君最喜欢吃汤元,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元吗?十五晚上你叫元宵做好汤元,万岁焚香上供敬奉火神君,再传谕城内臣民,十五晚上都上街观灯,万岁、妃子,宫娥彩女也都出宫去玩灯,夹杂在人群中才可消灾解难。”汉武帝听了大喜,就传旨按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十五日晚,元宵的弟妹领着父母也来到长安观灯,元宵就借观灯的机会与亲人见了一面。闹了一夜灯火,京都安然无灾,汉武帝就传旨每年正月十五都这样做,元宵也照样借机会与家人团聚。因十五上供的汤元,元宵做得最好,人们就把汤元叫元宵,把这一天叫元宵节。

其二,传说公元610年,隋炀帝杨广当了皇帝以后,为了粉饰太平,下令在京都洛阳最繁华的端门外,搭起八里长的戏台,又命三万名演员表演,一万八千名乐师奏乐,从正月十五闹起,闹了一个多月。唐灭隋后,规定元宵节取消“禁夜”,允许老百姓通宵点灯。开始是一夜,后来又延长为三夜、五夜,还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候贵族多以此夸豪斗富。据《开元天宝遗书》记载:“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见之,光明奇月色。”有的灯上挂有多种灯谜,供人取乐。从此元宵闹灯会,就成为我国民间的习俗了。

解放前后,正月十五这天早晨,华州多数人家吃饺子,下午吃捞饭(米饭),晚上看花灯,猜灯谜,放焰火。群众有“闹十五,游十六”的习俗。正月十四至十六这三天,闹社火,跑早船、耍龙灯、舞师子、走高跷……几乎家家出动,人人助兴。高塘塬上正月十五闹元宵,结婚第一年新女婿要到岳父家中提灯,住宿一晚,第二天归家。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元宵节,民族民间文艺活动更是热闹非凡。

原文来源:《华县民俗述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