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5年,华县石堤河(二坝)保卫战!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1-12

邮箱:3125136050@qq.com


石堤河保卫战
作者 郭玉贤

华县侯坊公社地处渭河沿线,是南山支流石堤河的流经地域,历年来都是陕西、渭南、华县的防汛重点地带。1975年秋雨连绵,渭河和石堤河河水同时暴涨,防汛任务十分艰巨。县里派干部下乡督战,公社干部群众日夜值班,分段守护着分配的防汛地段。

2018年的石堤河铺背后段 宋朝峰摄
那时候渭河沿线的各公社为了保护自己的农田,在大坝之内地界交接处都修有小围堤(又称二坝),侯坊、辛庄、下庙公社交界处亦然。当时已是9月下旬,连绵的秋雨使天气变得寒冷,河水更是刺骨之寒。

一天早晨,我踏着泥泞道路,沿河堤和大坝寻查汛情,走到辛庄与侯坊的小围堤时,大吃一惊,小围堤以西的辛庄农田是汪洋一片,侯坊这边庄稼还完好,我看见了公社干部张运来、刘玉贵、付甲申、王世忠、郑金小等人,站在辛庄小围堤地界齐腰深的水里,有的在围堤边打木桩,有的拉草袋,有的压树梢,来来往往地在水里拼博,封堵一段快要决口的围堤。这段围堤如果决口,顷刻之间水就会冲过来,侯坊公社的农田必淹无疑。为了不使更多的农田遭淹,这些公社干部站在齐腰的冷水里,互相呼应,固堤堵口,他们个个脸色紫青,打着牙拼博,浑身哆嗦发抖。看到这一场景,刹那间我的眼睛湿润了,立即派人快速给他们拿来了暖身的白酒和充饥的馒头。由于他们及时抢险,小围堤终于没有决口,保住了即将收获的庄稼。后来,我常常回忆当时惊险的场景,这是多么好的干部啊!正是他们在最基层的工作中舍身为公,勤奋工作,才克服了一个一个的困难。化解了一个一个的矛盾,支持我这当时从政经验不足的基层领导完成使命。我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我从他们身上吸取了力量,增强了任职的信心。

又有一天的早晨,经过一夜的巡查我回公社吃饭,刚走到门口,有一个护堤员从南迎面向我跑来,他上气不接下气拦住我说:“郭书记,石堤河弥家段西岸有裂缝,很可能要出问题。那个年代里,我们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两条腿,通信工具是面对面的口头交流,道路不是水泥和柏油,下雨天土路泥泞,不能骑自行车,只能靠两条腿。听到护堤员的报告,我和随行人员转身就跑步赶往险情堤岸,然后沿斜坡向下寻查,下行约两米时,我们三人同时感觉脚下堤岸下陷,说时迟那时快,两个年轻人李清才、侯老虎反应特别灵敏,左右各抓我一只胳膊,大步急跑把我揪向河堤,我的双脚完全腾空。三人刚刚落脚在河堤顶,脚下的半边河堤哗啦一声塌了下去,二十多米长的半拉子河堤被滚滚急流冲走。霎时间,这段残缺河堤成为险段,大有被急流冲垮之势,如果冲垮,不但石堤河水淹没农田,更有危险的是将会造成渭河水倒流,从决口冲入农田,这样造成的灾情不堪设想。紧急关头,贾家书记贾仲文,刘家书记何克俭分别带领群众扑通扑通跳下险段水中,河水淹没了他们半个身子,他们人靠人、手挽手组成人墙,挡住了急流冲击的残缺堤岸,同时指挥防洪群众在他们身后打桩,压草袋,挂树梢,加厚险段堤岸。经过几个小时的抢险奋战,终于防止了河堤险段的坍塌,使河堤没有决口,农田没有遭淹,百姓没有撤离,人员没有伤亡。我眼前的这些干部和群众用自己奋不顾身的精神战胜了洪水,避免了灾难,还在危急时,果断出手,救我于危难,这一永生难忘的历险记,使我深受教育,我又一次感悟了群众心灵的圣洁和力量的伟大,我从心底里敬佩他们,感谢他们。

又是一天中午,我到王里渡堤段去巡查,刚走到侯坊桥上,有个护堤员告诉我说:石堤河岸的北齐段堤下有冒水泡的现象,我加紧脚步赶到冒水泡处,正好王里渡的书记齐文连带着几个人也赶到这里,他们带领群众,在冒水周围扩大范围挖坑,然后一个一个地把草袋子往坑里压,文连说:冒水地方是老鼠洞,水从洞中向出蹿,说明洞周围河堤已有部分泡软,如果不挖开堵死,洞就会越来越大,造成河堤坍塌而决口。经过十几个人的紧张奋战,鼠洞终于被严严实实地堵死了。一件小事,但又是群众的智慧丰富了我抗洪抢险的实践知识。

这一年的防汛,我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身体没有靠近过床板,因不分昼夜地现场指挥,我的嗓子急性发炎,多少天几乎发不出点声来,和人交流只能是“啊啊”地用手打哑语,吃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水灾危险,如剑悬头,抗洪保田,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当时第一要责。说老实话,我也想休息,想美美睡一觉,但放心不下啊,干部群众英勇抗洪的情景和精神激励着我,鼓舞着我,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他们共同战斗,他们是我从政力量的源泉!

原文来源:《华县老干部回忆录》
原文作者:郭玉贤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