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百家】邓训晶 / 桃花约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1-01-12

西南作家散文

桃   花   约

邓训晶(四川隆昌)

桃花,娇嫩粉红。

桃花,风情万种。

桃花,诗意浓浓。

我与桃花三生有约,当和熙的风儿吹过我的窗,我听见春天在轻轻叩击我的窗棂时,我来到郊外,看见了含苞待放的桃花。啊,桃花嫁给春风了,羞红了粉嫩的脸儿。是它,叫醒了春,它将用烂漫的花事,千姿百态的桃花盛宴呼唤我:约会了!

为了赴约,我和作协文友们去福庆寨桃花山采风,那几座山的桃花,漫山遍野的绯红,渲染了春天的明艳,一场与桃花的邂逅,醉了多少春红?

我与桃花是有缘的。小时候,我认识的第一朵花就是桃花。我有个邻家姐姐非常喜欢桃花,在她的窗外有一棵桃树。桃花枝蔓摇曳地伸进花窗,“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邻家姐姐就这样坐在窗下赏花,看书,做女红,常常低吟“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那画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后来看《红楼梦》,突然有跟宝玉初见林妹妹时的感觉一样,觉得黛玉就是我非常熟悉早就认识的人。转身看见桃花,想起了邻居姐姐,那情那景那画面,在我的脑海里鲜活起来,恍然大悟,原来邻居姐姐就像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她常常吟诵的就是黛玉的《桃花行》。


少年时的我,看过很多书,内心也柔情似水,喜欢桃花,也种了一棵桃树。我给它培土浇水,呵护它成长。慢慢地开花了,刚开始只有几朵,后来竟满树灿烂的花朵。那时,我坐在桃花下读桃花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个远古的声音传来,那是最初对国学的启蒙,知道了桃花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每次读到这里,都会为崔护着急,怎么去年不敲定呢?今年来遗憾。

再后来,我下乡了,生产队里有一座山的桃树。看见满山嫣红的花朵,我欣喜若狂,它慰藉了我下乡的苦闷和忧愁。每天下午出工之前,我都要在桃花树下徜徉。此时脑海里浮现最多的就是唐伯虎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他循环往复浓墨重彩地写桃花,跟我的眼前所见的桃花世界一样。他诗里虽然满是花、桃、酒,醉,但却毫无低俗之气,画面艳丽清新,风格秀逸清隽,意蕴醇厚深远。诗中的意境,跟我眼前的景色,非常吻合,满山满眼都是美艳的桃花,所以在桃花树下,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的诗,想起他的洒脱与无羁,想做一个快乐的桃花仙,做一个像桃花般旖旎的美梦。其实我也很喜欢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但陶隐士则更多的是借桃花,表达一种隐逸情怀;而唐伯虎却借桃花表达他的热情奔放,敢怒敢言的冲天豪情。我那时需要这种激情给我力量,给我勇气,战胜下乡的苦闷。

今天跟文友们又来桃花约,我心里涌现的是无数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花,我们永远三生有约。

  

  邓训晶,四川隆昌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有散文、随笔、诗歌、小小说在《四川文学》《西南作家》等发表。有500多篇散文、随笔,散见于全国各级各类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