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31)乾隆杂色釉与仿五大名窑

 RK588 2021-01-13

有时只谈艺术不谈价值,就变成了自娱自乐,可是艺术品有了高价值,人人都有了兴趣,原本小众的收藏变成了大众的投资活动,收藏也变得妙趣横生。
有价值的艺术品谁创造的,看似是皇家的制作,实际还是艺术品的平台,一件件近乎于完美的艺术品,百万、千万、亿元都是几个拍卖公司创造的,投资人的喜好,加上拍卖公司的宣传,有的就是千万,有的就是流拍。
资本都是趋利的,皇家的喜好如今变成了资本 的喜好,这也是社会的进步,没有了皇权,艺术品变成了全世界的资本大戏,乾隆的杂色釉会引人注目吗?
乾隆的粉青釉、豆青釉都能有近亿元的收获,乾隆的杂色釉难道就这么冷傲吗?
好不容易查到乾隆炉均釉清乾隆 炉钧釉地金酱彩浮雕「夔龙拱福」图仿古铜式双耳瓶拍了3538万港元的记录,总算有点踏实了!收藏这类的艺术品需要真心实意的理解中国文化的骄傲,骄傲在哪里?骨子里!

【清乾隆炉钧釉地金酱彩浮雕「夔龙拱福」图仿古铜式双耳瓶】

【清乾隆炉钧孔雀毛釉如意耳扁瓶】也有1972万港元的追棒,不错!

我们就从乾隆炉钧釉开始今天的行程。
一、乾隆炉均釉
炉钧釉始烧于雍正朝,以炉内低温仿钧釉而得名,是清代单色釉中饶具特色的高贵品种。炉钧釉,系两次入窑烧制的低温釉,具有仿钧窑的釉色。
釉中掺有粉剂,因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开细小片纹,其结晶体呈深浅不一的红、蓝、紫、绿、月白等色,并熔融与一体,组成各种不同的垂流条纹,有的垂直,有的弯曲,还有的似山峦云气,与斑点交织在一起,布满器身。
釉中的红色并不鲜艳,红中泛紫,常称之为'高粱红'。
炉钧釉器底、口里的釉面,都与其外壁釉面相一致。

清乾隆 炉均釉八棱长颈瓶

底足涂釉或不施釉;涂釉的圈足内底面阴刻四字篆书款识,并有釉汁垂流。胎体较轻薄,胎际覆黑色,足脊尖窄而整齐,亦为其时代特征。
清人《南窑笔记》载:“炉均(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佳,青点次之”。清代唐英《陶成纪事碑》中将“炉钧釉”释为:“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为流淌变化过之”。
炉钧釉以铜、钴等元素为呈色剂,釉呈红、蓝、紫、青等色,釉面自然垂淌,相互熔融,产生了异样的美,千器有千种的妩媚,万器却有万般的美丽。

清乾隆 炉均釉绶带耳葫芦瓶

清乾隆 炉均釉描金坐佛

鉴赏:【清乾隆炉钧釉灯笼尊】

【清乾隆 炉均釉灯笼尊】“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高 24 cm。

炉钧釉灯笼尊是清代官窑之经典品种。
本瓶口外撇,短颈,筒形腹,下承圈足,造型稳重敦实,因形似灯笼而得名。瓶腹部两侧堆贴瓶状双耳,瓶上加瓶,寓意“平上生平”,构思新颖,别出心裁。
足内釉底浅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乃先钤章后上釉而成。通体施炉钧釉,釉彩自然流淌,蓝、紫等色交织熔融,极尽变幻之能事,实为一件时代特征鲜明的乾隆朝炉钧釉器代表作。
鉴赏:【乾隆炉钧釉琮式瓶】

高:37.3cm,口径:8.6cm,足径:12.1cm
瓶仿玉琮造型,小口,短颈,折肩,方腹,高圈足外撇。器腹折角处凸饰八卦纹。通体施炉钧釉,釉面蓝紫相间,色彩斑驳,外底署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乾隆朝的炉钧釉以蓝、绿、月白色釉面为主,釉面流淌小,以蓝色釉点多见,造型更加丰富。
此器仿周代玉琮形状,古朴敦厚,釉色清新素雅,天蓝与淡紫色相互浸润衬托,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二、乾隆窑变釉
窑变釉是一种以铜红釉为主,并添加多种金属元素烧制而成的高温釉,为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时仿钧窑釉色所繁衍出的一个创新品种。
窑变釉开创了我国陶瓷釉彩装饰的新途径,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色釉,是单色釉工艺的创新和突破,为中国陶瓷工艺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仿钧釉是清代名贵的色釉品种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二朝仿烧的制品最好,釉色以红为主,天蓝、月白、绿及褐等色交融流淌,犹如火焰般万紫千红,绚丽多姿。
【清乾隆 窑变釉梅瓶】
清代乾隆时期,高宗皇帝好古成癖,贯耳瓶因其端庄古朴的造型而得到乾隆帝的喜爱,当时景德镇御窑厂因此烧造了大量釉色相异、器形有别的贯耳瓶供乾隆帝赏玩。贯耳瓶器形源自上古青铜器,宋代时开始出现瓷器品种。
自乾隆至清代晚期均有烧造,其中以乾隆器质量最为优秀,贵为同类作品之冠,本品为乾隆朝窑变釉贯耳瓶之典型器。
鉴赏:【乾隆窑变釉贯耳瓶】

乾隆窑变釉贯耳瓶为乾隆朝贯耳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其口部略外撇,呈海棠形,颈部两侧饰贯耳,腹部下垂,两面分饰桃形凸起,下承圈足。
整器造型端庄挺拔、古朴大气。瓶通体施窑变釉,釉面遍布开片,釉汁肥厚斑斓,红蓝两色,交织相融,灿若晚霞。瓶底心阴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鉴赏:乾隆 窑变釉仿古弦纹双耳罍式尊

【乾隆 窑变釉仿古弦纹双耳罍式尊】

此尊气势雄浑,造型罕有。撇口,短束颈,丰肩,斜弧腹,高圈足外撇。颈部延伸至肩部饰六道弦纹,肩部两侧堆贴高环形兽耳,通体施窑变釉,器造型仿自青铜器“罍”之形制。
造型融康熙的浑厚与雍正的端雅,于自然之间,追求一种极具膨胀性的丰满。釉色艳丽,垂流似霞若焰,典雅隽秀的器形与瑰丽明艳的窑变釉完美地结合,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
借用唐诗来赞美窑变釉恰如其分,“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峪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足内施酱釉,正中刻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鉴赏:【清乾隆窑变釉铺首耳尊】

此辅首耳尊肩部两侧堆贴铺首衔环,外施窑变釉,色泽鲜丽,令人遐想!
三、乾隆茶叶末釉
1、茶叶末釉的美学思想
茶叶末釉源于唐代,经宋、元、明递相烧造,是较为粗糙、不登大雅之堂的日用瓷,直至清代雍正唐英督陶,在继承古代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白瓷胎上,精工细作,巧妙地控制焰性,使之产生富于变化的多种色泽,庄严肃穆而令人回味无穷,方使其成为一种名贵的颜色釉品种。其中蕴含着中国陶瓷丰富的美学内涵。

清乾隆 茶叶末釉出戟花觚

中国的颜色釉瓷器多数属于无光釉或半无光釉,如宋代官窑、汝窑、钓窑及龙泉窑的梅子青釉和粉青釉均属此类,釉面没有刺眼的浮光,给人以温润之感,这种审美观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玉的崇拜。
追求玉的质感是中国颜色釉的一个重要特征,茶叶末釉亦属无光釉,釉色深沉而含蓄,《陶雅》称:“黄杂绿色,娇烧而不俗,艳于花,类如玉,范为瓶,最养目”。并认为,“茶叶末纹理之佳妙,有若于泥团之疏散于水中者,且其渐渐晕开,汇于足,围绕周遭直如鳝鱼腹皮之姿态流动,又于窑变外得少佳趣”,充分表现了釉色的审美特征。
由于釉吐灰绿,俨如茶叶之色而得名的茶叶末釉!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古朴清丽,耐人寻味。
古人赞誉说:“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嫩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最美目”。

清乾隆茶叶末釉荸荠扁瓶

茶叶末质地细腻、造型新颖、工艺精湛、釉色鲜艳。
茶叶末釉产生于雍正时期,早在唐代耀州窑及辽金的磁州窑也有类似的釉色。但是,到雍正时,唐英把它和景德镇瓷器的白瓷胎结合到一起,发明了这种釉色,当初唐英定的名称叫厂官釉,茶叶末是《陶雅》一书中记录古玩商人的叫法。
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品为多,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
茶叶末釉中绿者称茶,黄者称末。雍正时是有茶无末,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有的上挂古铜锈色。因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所以又叫“古铜彩”。
作为中国传统的温颜色釉品种之一,茶叶末釉以其外形颇似茶叶细末而得名,它是釉料中含铁﹑锰的结晶釉陶瓷。其釉色黄中掺杂着绿,在黄褐色的底色中散布着许多细小的绿色斑点。

清乾隆茶叶末釉摇铃尊

由于配方和制作工艺的变化,釉色不尽相同,故有蟹甲青、鳝鱼黄、蛇皮绿、老僧衣等品种。釉面多数呈半木光。
茶叶末釉实际上是一种结晶釉,晶体很小,呈黄绿色或黄褐色,主要分布在釉层表面,表面层下面是黑色底釉。古代茶叶末釉色调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配方和烧造工艺条件的变化所造成的。
茶叶末釉从唐起自宋元明,始终是民窑生活用器的主流。

2、独具慧眼的唐英创烧了厂官釉
艺术追求独具慧眼的雍正皇帝一见钟情,授意御窑厂成批制作官窑器物,由唐英创建了「厂官釉」,均为白瓷胎,青褐色釉呈色似茶叶末颜色,釉色中则闪现不规则的黄色斑点和丝纹。
这种绿不绿,黄不黄的厂官釉在《陶成记事碑记》中有三种: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这是烧造原料,工艺细节差异派生出的色差,以及人们在品鉴过程中对釉色差异的肉眼判断所致。黄斑点即蟹甲青,即像蟹壳一样的青色。
造型和釉色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官窑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茶叶末釉艺术风格庄严肃穆,故多施于大件的尊、缸、罐、瓶等器物上,给人以雄伟博大之感,即便是少数小件器皿,也多是仿古造型,且做工精细,显现出端庄古朴的艺术风格。
乾隆茶叶末釉精品中,大器物古穆沉雄。小器物细纤文秀,轮廓线条不能增减,釉色之美更是滋润、鲜明、活泼,如万点金星隐于釉中。这些都是后世难以仿制和企及的。

清乾隆 粉彩茶叶末釉双象耳转心瓶

乾隆时期官窑茶叶末釉制品多为琢器类,有如意尊、纸槌瓶、觚、三牺尊、罐、绶带葫芦瓶、花浇、钵式缸等,碗、盘圆器类少见。
如意耳尊是雍正时期的创新器型,乾隆朝十分流行,除茶叶末釉外,尚有斗彩、青花、粉彩、青釉、仿汝釉等品种,均制作精致。
清康雍乾三代颜色釉瓷,典雅隽秀的器形与润泽瑰丽的色釉完美地结合,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富有天然韵致,使人领悟到古人非凡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的真谛。
 鉴赏:【清乾隆茶叶末釉描金卷草团菊文贴雕“榴开百子”图三瓣式长颈瓶】

追求釉色的层次变化,增加色彩的韵律感又是茶叶末的一大特征。乾隆一朝瓷艺精进,堪称中国彩瓷历史之巅峰时代,其彩釉之丰富,品类之繁复,技术之高超,皆空前绝后,唐英引领下的御窑厂,极良工巧匠之能事,不独擅长烧制摹仿各式材质的彩釉,亦精于各类象生瓷的烧造,上至飞禽走兽、鱼虾螺蟹,下至祥花瑞果、灵芝仙草,无所不能,并且惟妙惟肖,以假乱真,独步清一代。
此茶叶末长颈瓶是乾隆御制象生瓷之卓绝代表,构思巧妙别致。式样为三瓣式长颈瓶,内施松石绿釉,外施厂官釉,苍绿中闪黄,细观之,灿若晨星。瓷器表面以金彩描绘细密如丝的卷草锦地纹,缠枝菊如皮球花布满瓶壁。
整个画面以散点式构图,既饱满,又疏朗;既瑰丽多彩,又秀丽清逸,高超的描金技法得以完美体现。厂官釉,即茶叶末釉,乾隆朝茶叶末釉描金者品味极高!此品色地装饰之特异,品格非凡,所描金彩虽久经岁月磨砺,依然华丽耀眼。
颈部堆贴折枝石榴,华实并丽,玲珑精致,虬枝苍雅多姿,绿叶浓翠如玉,石榴花开似火,凝红欲滴,果实饱满圆润,最大者成熟绽开,露出了一粒粒犹如红宝石般晶莹的石榴籽儿,质感如真,借喻“榴开百子”。
枝下缀饰灵芝一丛,雕镂俱精妙无比,瑞意迭出,与石榴花果上下呼应。其彩绘技术高超,借助彩料柔和粉润之特性,准确生动地摹仿出石榴灵芝的色泽和质感,风格清丽文雅,意匠天成,栩栩如生,极富巧思,尽显典雅清幽之态。底部随形圈足内印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鉴赏:【清乾隆茶叶末釉描金银多子多福绶带耳葫芦瓶】

款识上,多是在器物底或足内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少数是四字篆款“乾隆年制”,个别横写于器物口边六字篆书款。字体清晰圆润工整。
嘉庆朝初期茶叶末釉瓷器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如直颈瓶、缓带耳葫芦瓶、盘口瓶、扁瓶等在造型、尺寸、釉色上与乾隆朝作品基本一致,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难区分,说明当时制瓷工艺仍有较高的水平。到嘉庆后期,茶叶末釉瓷器质量开始显露出下降的迹象。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的茶叶末釉瓷器仍在延续烧造,但受景德镇瓷业衰落的影响,数量少,造型变化不多,没有什么创新式样。

【清乾隆茶叶末釉牺耳尊】
仿古代青铜器造型,椭圆口微撇,阔颈,鼓腹,圈足外撇。颈部置对称牺耳。尊内外及足内均施茶叶末釉。通体装饰条带纹。外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牺”指的是古代供宗庙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这个尊的双耳就是仿造的“牺”的形状。
由于烧成工艺的某些差异,其色调有多种变化,有的似鳝鱼腹际色,俗称“鳝鱼黄”,有的像茶叶研成的细末之色,俗称“茶叶末”。

 四、 乾隆仿五大名窑

雍正乾隆两帝均慕古尚雅,故两朝御窑厂仿宋代官窑器的制作可谓空前兴盛。
据《清文件》记载,早于雍正四年,内廷就对景德镇御窑厂发出烧造仿官窑器的指令:「四月二十三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员外郎海望奉旨,着照官窑缸的尺寸画样呈览过交江西烧磁处烧造。」 
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作《陶成纪事碑》记:「厂内所造各种釉水、款项甚多,不能备载。兹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杯、盅、碟、瓶、罍、罇、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与后,以志大概。
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可见景德镇督陶官唐英将仿官釉称之为「仿铁骨大观釉」,并系按照清宫所发宋代器物而制。
1、仿官窑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天青釉为主,釉在高温烧制时,釉熔融向下垂流,器口沿处釉层变薄,隐露的胎骨呈紫黑色,故称为“紫口”。
以紫金土为胎,胎中氧化铁含量高,圈足露胎处呈铁黑色故称为“铁足”。釉质肥润,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同,烧造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形成的裂纹,纹片纵横交错,纹线变幻莫测,以自然天成的开片釉装饰瓷器有古朴凝重的美感。
官窑器物造型有碗、盘、瓶、洗、尊等。
清代雍正乾隆时仿烧宋代官窑质量最佳,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月白等色,釉质莹润似玉,或无纹片或有冰裂纹,胎骨黑色,有宋代官窑器的“紫口铁足”的特征。
造型有壶、尊、瓶、碗、盘、洗、砚等,无款器多为刻意摹古之作,有一部分署本朝官窑款识。

清乾隆仿官釉长颈瓶】

【清乾隆 仿官窑「双桃」洗】

清乾隆仿汝釉觚

清乾隆仿官釉三牺尊


【清乾隆仿官釉弦纹瓶】 高20cm

此弦纹瓶为唇口,短颈,筒形腹,圈足,器身腹部凸起数道弦纹装饰,起伏婉转,充满韵律美。瓶身满施仿官釉,釉色古拙,釉面开片迂回交错。
此瓶为仿古造型,以取法官釉之技,阐宋人古雅之韵。圈足涂饰酱褐釉。

底以青花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2、仿汝窑
乾隆皇帝非常喜欢宋代天青汝窑,在收藏的21件宋代汝窑中,有13件汝窑的底部都题刻了御制诗。可见乾隆对宋官汝古物的摹造绝非仅仅因为好古所致,而是为了深刻感受古物带来的人文精神,重新建立艺术世界的最高审美体系。
汝瓷绽放出婉约文雅的姿彩,视之予人以花开盎然之形态美,配以素雅匀净的釉质,达到造型与色彩最佳结合的唯美境界,彰显了赵宋文人以素雅匀净为上的美学理念。
清代仿汝已经是宋代之后仿汝的最高水平,多仿宋代的天青色。虽然督陶官唐英在仿汝瓷上十分仔细,但与宋汝的工艺还有一定差距。

“乾隆年制”款汝窑天青釉鬲式炉

明清两朝的景德镇御窑厂,相承以继地仿制汝窑器。宣德御窑的摹制,仅仿汝釉,造型取本朝常见的器物。
清代乾隆时期汝器的仿制水平,青出于蓝,釉色造型乃致细节的精微,几近乱真,其修胎规整,胎灰泛褐,似宋器的“香灰胎”。
据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文件》记载,乾隆皇帝曾下发“厂官釉三羊尊”让唐英“俱照样烧造送来”,乾隆皇帝还将其它色釉装饰三羊尊,文献所知例如《陶雅》“乾隆冬青窑变各瓶,有匀配三羊头于肩际者”的记述,则表明在晚清时期至少见有冬青釉和窑变釉二种流传于世,目前所见实物除仿汝釉之外尚有仿哥釉、仿官釉、窑变釉。
通体施天蓝色仿汝釉,釉质莹润、釉色淡雅,器身不见开片纹。虽无汝釉朝霞夕阳般幻象,但也不同于一般天蓝釉色的单纯一色。

清乾隆 仿汝釉海棠式象耳瓶

清乾隆 仿汝釉「三牺」弦纹壶 

仿汝釉器物代表乾隆仿汝窑高峰期的作品,摹古与创新并存,成就显赫,肇启清代御瓷艺术之巅峰,令后世不可企及,宫廷摹古艺术之代表。
就其质量而言,乾隆者与雍正者相当,唯雍正者当时烧制甚少,至今存世罕见。乾隆帝曾赋诗称赞“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可见清代仿古作品也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清乾隆仿汝釉倭角方壺】底心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雍正、乾隆两朝摹古之风盛行,汝器仿制水平,青出于蓝,釉色造型乃致细节的精微,几近乱真。
此壶造型简单精炼,线条流畅婉约,釉色清淡素雅,正是此番慕古情怀的杰出代表,成功地为后仿之器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凈之美学理念。
唐英榷陶时期之御窑厂,「仿肖古窑诸器, 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 无不巧合」, 可谓「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
单色釉被誉为彩瓷之母,而且宋代是单色釉瓷器发展的巅峰,五大名窑之中尤以汝窑为首。由于宋瓷传世珍稀,明清时期御窑厂都曾以宋代名窑瓷器为样本进行大量仿制。乾隆皇帝品味精雅,所仿宋代瓷器神形具备。
3、乾隆仿哥釉
清雍正乾隆时期多仿哥釉器,唐英在《陶成纪事碑》称为:“仿铁骨哥釉”,均模仿宋哥釉之特色,釉质柔润。
所烧器物除仿宋代器外,多为乾隆时期的典型器型,且多书本朝款。
造型也十分丰富,除杯、洗、盘、碗外,尚有六方瓶、贯耳瓶、梅瓶、花觚、扁壶、琮式瓶、香炉等大器。
“仿旧须宗其典雅,肇新务审其渊源”,虽仿宋哥釉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清代大气的艺术风格。
清蓝浦《景德镇陶录》称为:“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

【乾隆仿哥釉扁荸荠瓶】
高21.3 cm,此样式在乾隆时期典型式样,有诸多釉色,唯仿哥秞少而珍贵!
瓶直口,长颈,折肩微圆,圆弧腹,收至底,圈足,微外撇。
全器里外满施仿哥釉,釉质肥厚滋润,开片均匀自然。以摹仿宋哥窑“紫口铁足”的效果。
内、外均以开片青釉为饰,淡淡的青灰釉上黑、黄色纹片交织,呈现出宋哥窑“金丝铁线”的特征。底部书“大清乾隆年製”篆书六字款。

【清乾隆 仿哥窑铺銜衔环兽首瓶】

4、乾隆仿钧窑
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变釉是宋代钧窑所创烧,它将含有不同呈色元素的色釉融于一体,在窑炉中高温烧制,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过程中,呈现色彩斑澜的釉色,千种风姿,万般异彩。
借用唐诗来赞美窑变釉恰如其分:“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仿钧窑变釉是名贵的色釉品种之一,其烧造工艺复杂,清代《南窑笔记》记有:“其钧窑及法蓝、法翠乃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再入窑中复烧乃成,惟蓝、翠一火即就,钧釉则数火乃得流淌各种天然颜色。”
造型有洗、花盆、盆托、尊、炉等。

清乾隆 仿钧窑变釉海棠式花觚

宋代钧窑器稀少名贵,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钧窑等宋代名窑为世人所推崇,后世多极力仿烧。景德镇窑仿钧始于明代宣德时期,器形有盘。
清代雍正、乾隆两朝,仿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取得了辉煌成就,雍正帝偏爱宋钧器,多次谕旨御窑厂按原器仿烧。
当时协理窑务的督陶官唐英曾派人赴河南调查宋钧窑的配制方法,经多次试制烧成仿宋钧器,成功地烧造出几可乱真的仿钧釉。仿钧器一类以宋钧窑为模本,制作工艺精湛,足以乱真。
另一类多为当朝时期的典型器,有螭耳尊、菊瓣式壶、花浇、石榴尊等。
清代雍正以后仿钧十分流行,清景德镇官窑仿钧窑窑变釉器物,以清代雍正、乾隆二朝仿烧的制品最好,釉色以红为主,天蓝、月白、绿及褐等色,交融流淌,犹如火焰般万紫千红,绚丽多姿。
鉴赏:清乾隆仿钧窑变釉兽耳尊】 

清乾隆 仿钧窑变釉兽耳尊】

撇口,粗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饰对称兽耳,通体施仿钧窑变釉,釉色艳丽,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垂流似霞若焰,外底施酱釉,外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尊造型仿自商周青铜器尊的形制,古朴典雅的造型,高超绝伦的工艺,美艳无比的釉色,完美地结合。撇口,粗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饰对称兽耳,通体施仿钧窑变釉,釉色艳丽,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垂流似霞若焰。
外底施酱釉,外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变釉它将含有不同呈色元素的色釉融于一体,在窑炉中高温烧制,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过程中,呈现色彩斑澜的釉色,千种风姿,万般异彩。
仿钧器一类以宋钧窑为模本,制作工艺精湛,足以乱真;另一类多为当朝时期的典型器,有螭耳尊、菊瓣式壶、花浇、石榴尊等。仿钧窑变釉是名贵的色釉品种之一,其烧造工艺复杂,清代《南窑笔记》记有:“其钧窑及法蓝、法翠乃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再入窑中复烧乃成,惟蓝、翠一火即就,钧釉则数火乃得流淌各种天然颜色。
5、乾隆仿定窑
定窑为赵宋名物,色莹而质润,千百年来备受文人士大夫之推崇。
明人张应文《清秘藏》曰:“定窑有光素、凸花二种,以白色为正。白骨而加以釉水如泪痕者佳。” 
谷应泰《博物要览》卷二《志窑器》云:“定器有画花、绣花、印花三种。多用牡丹、萱草、飞凤三种。时造甚有佳器。定窑器皿以宣和、政和年造者佳。时为御府烧造,色白质薄,土色如玉,物价甚高。”
富具慕古情怀的乾隆皇帝对定窑颇为痴爱,对内府典藏的定器多加品评,前后曾赋诗28首,堪称一绝。
其中清宫旧藏宋定窑白釉印花菊凤纹盘,外底镌刻的御题诗最广为流传。
诗曰“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擎来掌上掬明月,题向诗中证旧因。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伴随国力日隆,宫廷艺术继承晚明复古精神,摹古之风兴盛,清宫内外皆崇仰三代古物,好之而后摹,摹制手段各异,其中御窑摹造历代名窑佳作迭出。乾隆皇帝秉承胤禛对摹造宋器的理念,既忠于原物,亦善于化裁,从而展示出摹古的两重风格。

【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兽面纹盖碗尊】
其造型秀巧可爱,线条起伏丰富,胎体轻盈细白,透明釉清亮匀净,釉面开片,古意盎然,通体剔刻纹饰,自上而下装饰卷草纹、蕉叶纹、连珠纹、回纹作为辅助纹样。 
肩部的主题纹饰是相对式夔龙纹。其层次丰富,过渡清晰,颈腹部皆有一道留白弦纹凸起,与瓶口外凸的造型相呼应,纹饰繁复精细,把玩摩挲,令人爱不释手。
底部中心为“大清乾隆年制”篆刻方款,笔道清晰,端庄规整,字体独特,为典型乾隆早期款识。
整器制作精细,格调精雅,予人以丽质非凡、不着一尘之感,殊为可贵。本品素雅莹然,一如佳人玉立,胎釉摹自宋定之色泽质感,莹润而淡黄,釉面散见细小的开片,一如定窑历尽千年之沧桑。
全器上下皆以雕琢剔刻之法装饰,口沿的如意云头纹与肩部的变形芭蕉纹彼此呼应,清晰精美,腹部则展现一幅荷池夏景图,风姿饶人。
图中碧荷舒卷如云,妍花飘香,如丝如缕,沁人心脾,数只鹭鸶一展飞鸣食宿之态,游戏于红花绿水之间,神情生动,野趣盎然,一如乾隆御制诗所赞“纹镂花鸟具传神”之水平。
其剔刻精细入微,夏荷之叶脉,白鹭之绒毛,皆一一流露于刀下,毫不逊色于纸墨之上。自古荷花深获文人赞颂,《群芳谱》曰,“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而鹭鸶体态轻盈,羽毛雪白,温文典雅,被喻为高洁之士。此番寓意昭示乾隆皇帝秉承文人雅士之审美,清高自洁,不染俗尘。
本品于胎釉和装饰技法方面取法宋定,得其最精华之处,造型和纹饰题材方面则是借用明清以来的经典式样,彼此融合,不失古韵,又见新意,既凝积定器美学之菁华,又融汇清宫一贯的审美意趣。
 【乾隆牙白划花夔纹象耳炉】
腹部浅浮雕夔纹及兽面纹二隙地满印回纹,上下各有弦纹一道,腹部下方为如意云头纹一周。
足圈外侧浅浮雕兽面纹二枚,兽面纹左右两侧各有夔纹一。隙地满印回纹。
器形仿铜簋,敛口、夸腹、圈足稍高。两侧贴饰象耳。全器满釉,釉面光润,有大小纹片。纹片呈淡黄色。在口沿下及象耳边缘均有缩釉的情形,器底釉面多细小的砂眼,及釉裂的现象。
足圈露胎,质细腻。足圈外侧加旋一周。

【清乾隆豆青釉印福寿海棠瓶】“大清乾隆年制”款,高28.5cm

此瓶海棠形瓶口,束颈丰肩,腹以下渐收,圈足微外撇。通体及足内均施豆青釉,采用模印技法,颈部及足部辅以蕉叶纹、变形仰莲瓣纹等边饰。腹部前后对称饰以浮雕洪蝠献寿图,图中洪蝠翱翔而至,口衔折枝蟠桃,周围祥云缭绕,寓意“福寿双全”,胫部饰一周莲瓣纹。底落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五、乾隆的仿古铜彩瓷
古铜彩为模仿古代青铜器色彩的一种装饰彩,属清乾隆时期制瓷工艺中的特殊品种之一。其工艺十分考究,一般是在紫金釉或厂官釉上,用红、绿、黑、蓝、酱黄等低温彩仿造青铜器的斑驳锈痕,或用金彩摹绘出璀璨的错金银纹饰,其质感与青铜真品几乎无异。
所仿器皿的足部多为黑色或酱色,底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阳刻篆书款。

乾隆古铜彩出戟花觚

古铜彩从乾隆创烧起即一直延续至清末,历来为世人看重。
朱琰《陶说》记述了当时的制瓷业几乎仿制各种手工艺品:“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等,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鲍天成治犀、赵良碧治锡、王小碧治玛瑙、葛抱云治铜、濮仲谦雕竹、姜千里螺钿,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仿古铜釉为其中之一,它能十分巧妙的反映出古铜器的色泽、锈斑,而且有的还仿制战国时期错金、银的器物。
陶瓷器上装饰金彩始于唐代,宋代定窑与建窑亦有烧制,元明时期金彩的使用增多,工艺上多为金箔贴金。

清乾古铜彩双螭龙耳乳钉寿字纹方壶

清代普遍采用描金,将金粉溶入胶水中,掺入适量铅粉,在瓷器上描绘后经低温烘烤,最后用玛瑙棒或石英砂摩擦使其发光。此炉工艺装饰细腻精巧,通体遍涂金彩,充分显示出清乾隆时期高超的陶瓷仿古工艺。乾隆瓷器无论胎型,还是彩釉或图案纹饰,工艺要求都很严格。
此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就是乾隆的典型制作,极其超脱的器形,完全是为了取悦乾隆皇帝而特制的玩赏品。此花觚高27.7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8.5厘米。
乾隆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
花觚仿铜器造型,四面各有出戟。器身施古铜彩,局部纹饰描绘金彩,器体模印蕉叶纹,束腰处模印夔龙纹。外底印“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古铜彩的烧制较为复杂,首先要在高温下烧成茶叶末色釉,再于其上加绘金彩和绿锈斑色,然后入窑低温二次烧制,才能达到古旧斑驳的效果。乾隆时期的瓷器仿制出类拔萃,惟妙惟肖,其中尤以仿铜器最为成功。
此件花觚造型逼真,釉色古朴,纹路清晰。
明天继续《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二)清三代瓷器的大总结

 陈辉2021年1月12日写于济南市大观园艺库文化艺术品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